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創記錄!中國經濟突現一道風景線?警鐘敲響!中國房地產市場重大利空嚇壞市場

—【阿波羅網報導】

中國網友稱「在電影院裡找到了春運的感覺」,發生了什麼事? 警鐘敲響!中國房地產市場再傳重大利空,嚇壞市場。 近日,山東淄博一女企業家發視頻哭訴,自己因要債被無辜收割了兩次,到底是誰在坑害中國人? 嚇人!除夕前一日,中國212家私募註銷。 近期,中國股市上出現了上市公司扎推宣告併購重組,然後又紛紛宣布談判失敗停止併購的熱潮,引發質疑。

中國網友稱「在電影院裡找到了春運的感覺」,發生了什麼事?

警鐘敲響!中國房地產市場再傳重大利空,嚇壞市場。

近日,山東淄博一女企業家發視頻哭訴,自己因要債被無辜收割了兩次,到底是誰在坑害中國人?

嚇人!除夕前一日,中國212家私募註銷。

近期,中國股市上出現了上市公司扎推宣告併購重組,然後又紛紛宣布談判失敗停止併購的熱潮,引發質疑。

創歷史記錄!中國經濟突現一道靚麗風景線?中共玩這招

過年期間,中國的電影票房銷售額創下歷史記錄,這讓在其他消費領域處於低迷的中國經濟似乎出現了一道風景線。據中共官方新華社援引「網絡平台數據」,截至2月2日16時11分,2025過年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69億元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

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總票房達425.02億元人民幣,同比2023年的549.15億元下降22.6%。這一數字不僅低於疫情前的水平,甚至未能超越2015年的437.73億元,顯示出影視行業尚未從疫情衝擊中完全復甦。

路透社周日發自北京的報導認為,這其中部分原因是得益於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北京、江蘇、湖北、廣東等地方政府均在過節期間向民眾發放了影院代金券,以推動經濟增長。此外,票房創收還可能歸功於一些系列續集電影的製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上映後引起轟動,其續集今年就領跑票房銷售額,成為過年數日內最賣座的影片;而《唐人街探案1900》作為一部喜劇懸疑片的第4部系列作品,今年票房也名列第二。

雖然各地政府通過補貼力求刺激消費,但民眾過年期間以進影院取代外出旅遊,則凸顯消費方式的轉變。而在票房銷售破記錄的背後,這似乎也反映出公眾對就業和收入前景不確定性的擔憂。難怪有中國網友直言:居然在電影院裡找到了春運的感覺。

警鐘敲響!中國房地產市場重大利空嚇壞市場

中國指數研究院在月度報告中稱,中國1月份新建住宅銷售額和現有住宅價格繼續下降。路透社警告稱,中國房地產市場利空拖累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造成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擔憂。

中國指數研究院在月度報告中稱,根據對中國前100個城市市場的調查,1月份現有住宅物業每平方米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略高於7%。

該研究機構表示,1月份前100家房地產開發商的房地產銷售額同比下降近17%。

中國的住宅房地產市場在2021年的峰值時期曾占到經濟產出的25%,但現在已成為經濟的主要拖累因素,並引起家庭、投資者和中國政策制定者的擔憂。

2024年最後幾個月,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向消費者提供補貼和為國有企業提供融資等一系列舉措,加大力度提振市場情緒,促進新房購買。

路透社調查的分析師預計,今年中國房地產銷售額和價格將進一步下跌,但跌幅將低於2024年。

彭博社報導,在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和就業形勢惡化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努力重振房地產市場。儘管房地產市場在政府支持下略有回暖,但改善的主要是二手市場,因為買家仍然擔心開發商能否按時完成項目。

「2025年,新房銷售可能仍將面臨挑戰,」中國指數控股研究員Cao Jingjing表示。「購房者的收入預期並未有實質性改善,二手房市場的銷售也擠壓了新房市場。」

大華繼顯分析師Jieqi Liu和Damon Shen在上周報告中寫道:「鑑於地緣緊張局勢加劇,我們預計中國政府將優先穩定房地產市場。潛在的政策催化劑,尤其是財政寬鬆政策,仍然是銷售的主要推動力。」

分析師仍對房地產市場今年能否出現轉機持懷疑態度。惠譽評級估計,中國2025年房價將下跌5%,新房銷售面積將下降10%。

女企業家遭來回割驚天一問:誰在坑害中國人?

近日,山東淄博一女企業家發視頻哭訴,自己要債被無辜割兩次,有企業因要債被坑破產,涉及上百家企業。她質問,中國的經濟這麼差,到底是誰在坑害中國人?

1月28日,自稱淄博明慧標誌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的女子發視頻說,她叫趙磊,她的對公帳戶三個月前被凍結了。她敘述說,2023年1月份,她們公司給一個公司做工作服,價值10萬元,但該企業沒給錢。2023年底,她們沒辦法,去該企業要帳,到那裡發現,該企業正在準備破產,該企業代表高總告訴她,只能給她抵5萬塊錢的帳,讓她在倉庫挑貨,用來抵帳。

她給她的律師打電話詢問,律師告訴說,這個企業可能真的要破產,讓她拿些貨,能抵多少抵多少,律師說,如果該企業真破產了,可能一分錢也撈不著。

她沒辦法,看別人都挑貨抵帳,她也跟著挑了一些軸承、輪胎、消防刷及流量表之類的東西,該企業負責人按照電腦價格,給她打了單子,也寫了一物抵債協議書。

她說,「我10萬塊錢換了這5萬塊錢的破爛。」

拿回這些東西來之後,她發現,根本賣不掉,到2024年的4月份,她沒辦法,只好把這些東西當廢品賣掉,賣了不到4000塊錢。

結果,令她想不到的是,2024年的11月份,她的對公帳戶被(司法機關)凍結了,理由是,她的抵帳不合法,要求她把之前拿的抵債的貨物按原型號原產品一個不能錯的給退回去,否則,就按原價5萬多塊錢從她帳戶上把錢划走。

她說,「我又懵了,如果不能退回去,怎麼辦?應訴嗎?打官司嗎?」她諮詢了幾個律師,律師建議她應訴,但是沒有人能保證她能打贏官司。

她說,「我(曾經)在淄博市仲裁委打經濟官司,我的五臟六腑都被他打碎了。」她對打官司失去了信心。

她說,沒辦法,她只能花費了很多精力,把那些賣了的物品又花了1萬多塊錢買回來,「辛苦無法言說」。

該女企業家說,把我5萬塊錢頂來的貨,就這麼拉走了,我一個人回到辦公室,「把門關起來,我嚎啕大哭」

該女企業家還說,最讓她悲憤的是,她拿到一份清單,是欠她錢的那個企業的債權人清單,涉及到一百多家企業,「從幾萬到幾千萬,這些廠址遍布全國各地,我在裡面就是個小蝦米級別」。

她加了其中一個供應商的微信,這供應商個告訴她,他給這家企業供了幾百萬的鐵,一分錢都沒有要回來,他「借了親戚朋友的,借遍了供應商的,才湊的這個錢」「結果別人起訴他,他不得已企業也破產,自己現在還成了失信人」。

該女企業家說,這個名單上,被這麼兩次割的,有十幾家企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太多了」。

她控訴,「我現在才知道,中國社會現在經濟為什麼這麼差,為什麼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難道這不是法律有漏洞嗎?難道不是有人在設計陷害我們嗎?」「經濟這麼差,這一個破產企業,能引起多少人受連累?」「現在經濟這麼差,不是有人設計的嗎?不是有人害的嗎?」

她質問,「我想問一問,是誰在丟淄博人的臉?是誰在坑害我們中國人?是誰在坑害我們老百姓?」

嚇人!除夕前一日,中國212家私募註銷

2025年開年不足一個月,中國已經有276家私募註銷,僅在除夕前一日,就有212家私募註銷,而去年同期,註銷的私募為48家。

據財聯社1月31日消息,在註銷的276家私募中,包含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協會註銷、主動註銷,12個月無在管註銷的私募分別有219家、55家、2家。

去年同期,有48家私募註銷,協會註銷、主動註銷、依公告註銷的私募分別有12家、35家、1家。

在今年除夕前一日(1月27日),有212家私募註銷,其中僅1家主動註銷,其餘211家私募均由協會註銷。在協會註銷的多家私募中,實控人為上市公司、知名企業的不在少數。

中國恆大集團、原康得新董事長鍾玉以及上市公司龍元建設、豆神教育、三星醫療實控的私募均由協會註銷;由浙江東陽知名企業野風集團及創始人創辦的私募由協會註銷;信中利、中國信達、光大金控旗下私募也均由協會註銷。

由知名保險公司、券商等金融機構參股或實控的私募也相繼註銷。上海平安道遠成立於2011年3月,2014年3月登記,是一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平安道遠由深圳市平安遠欣投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穿透股權,該私募實控人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今年1月2日主動註銷。

另外,財聯社2月1日消息顯示,除夕前一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基協)除了一連註銷212家私募外,還同時披露了32份私募罰單,包含7家私募及旗下共計21位高管。

網民「周成靈」表示:「私募基金都是老百姓投入的錢,監管很重要,若把錢弄沒了,領頭的都逃之夭夭就麻煩了,能退錢註銷也是好事,就怕錢賠光,公司人走樓空,捲款去國外查無影蹤!」

「A股玩兒人的方式越來越新穎了」!

近期,中國股市上出現了上市公司扎推宣告併購重組,然後又紛紛宣布談判失敗停止併購的熱潮,其中不乏超導概念股及AI應用概念股。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內,至少有27家公司上演了這樣的戲碼,引發中國網民一邊倒的質疑。

據財聯社2月1日發布的消息,最近一個月(從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1月27日),至少有15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宣布終止併購重組事項。這15家公司分別是:萬通發展、金證股份、奧康國際、朗特智能、長齡液壓、華斯股份、美利信、必創科技、杭州高新、上海萊士、海爾生物、中英科技、優寧維、三峽旅遊和中設股份。

其中,萬通發展終止收購索爾思光電控股權、奧康國際終止籌劃購買聯和存儲股權。終止收購公告發布的次日,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在二級市場上都一字跌停。金證股份和長齡液壓則是在宣布終止股份轉讓或收購事項後,其股價次日都大跌,至收盤均跌停。

據官媒中國青年網2024年12月中旬的報導,據其不完全統計,在短短兩個月內,至少已有47家公司披露了重組公告。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卻至少有27家宣告終止併購。

網際網路上,對於這些宣告併購後又在短期內宣布終止的公司,中國網民幾乎一邊倒的質疑,是否虛假併購變相割散戶的韭菜。眾網友紛紛留言熱議:「虛晃一槍!」「都是瞎忽悠為了減持。」「算不算欺詐?」「A股玩兒人的方式越來越新穎了。」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05/217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