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發現,越來越學會釋放攻擊性還真就是這幾年在海外練就成的,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一直在象牙塔沒有走向社會,並且通常有禮貌謙虛的態度一般事情都能辦成。但是在西方社會這幾年,真的是讓我的人格和成熟度都有很大的變化。下面寫寫為什麼釋放攻擊性是在海外亞女的必經之路。
1️⃣偶爾釋放下攻擊性,你會發現本來辦不成的事兒就辦成了
釋放攻擊性真的不是我的出廠設置,但是在海外經歷了太多對方態度模糊、拖拖拉拉不給你辦事的情況,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職場中,我發現態度適當強硬一點、明確告知對方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結果對方馬上態度就軟了就take you serious了。無論是跟客服要求退款、生活中其他小事兒的維權和在職場中和別的部門的對接,太好說話別人就把你當成那個可以糊弄、可以讓你等的那個人。所以釋放攻擊性確實對維護自己的利益有實際功效。
2️⃣少數族裔平時面臨的惡意/輕視更大,適度釋放攻擊性就會讓別人覺得你眼裡容不下沙子
在海外和國內最大的區別是,你身上帶了「少數族裔」這個標籤,造成如果對方有疏忽那很容易就先疏忽你。這個雖然不一定總是跟zz歧視有關,但就是沒有那種「本地優勢」,區別對待也是非常常見。所以作為本來就被別人覺得「事兒少好說話」的亞女,一定要給自己披上鎧甲,有時堅硬的外殼是必須的。
我相信在大多在海外的亞女都有這樣的心路歷程,最開始被歧視/輕視還是挺惱火生氣的,但越emotional其實越不利於達成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這種事情見多了就會非常冷靜地維權,擺出事實收集證據,如果必要就是要打一下種族拍,質疑對方的行為是racial motivated。
3️⃣釋放攻擊性主要不是為了釋放怒火,而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
其實以前我也會有一股腦向損害我利益的人發泄情緒的時刻,但發現其實並不能幫助你維權,還可能會被指責emotional。最重要的是,那時候我純粹地釋放情緒有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感覺,自己的情緒消耗還是很大,因為並沒有使釋放攻擊性成為自己的舒適區。但現在發現用冷靜的方式維權,儘量不涉及個人情緒和感情,而是擺出對方可能會面臨的客觀不良後果,發現既過癮同時自己的內心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自己不會做那麼多的情緒勞動,而且結果通常更令人滿意。我發現在西方社會為自己爭取權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tips就是:儘量不要用主觀指控性的詞彙(你可以私下和朋友伴侶怎麼罵他們都無所謂)而儘量用客觀事實what happened來說話。
其實不需要釋放攻擊性就能辦成事/沒人侵犯你的權利又何嘗不是一種privilege呢,我男友說我總是能快速進入戰鬥模式😂如果換作白男我相信大多只要正常做自己就可以順利,有些白男的攻擊性也是出於自身性格自願釋放的。這也是為什麼有時白男上級比少數族裔上級好說話更隨和(前提是不是那種特別討人厭的)
如果你從來不用釋放攻擊性,那說明你被保護的很好很幸運。如果你學會了釋放攻擊性,那我也為你的獨立和強大感到驕傲。希望更多亞女學會適當釋放攻擊性,畢竟我們在海外最能依賴的只有自己。懂得維權的亞女多了,這種力量也會保護到其他的亞女。
大年初一給大家拜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