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洛杉磯一個被野火荼毒的社區大概10英里的郊外高檔社區里,價值幾百萬美元的住宅正好端端地坐落在修剪得整整齊齊的草坪上。其中幾棟無人居住,業主遠在數千英里外的中國。
多年來,富有的海外買家一直把購買美國高檔住宅作為離岸投資的手段。沖在最前面的往往是中國買家。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湧向洛杉磯,儘管2018年中國政府實施的新外匯管理規定削弱了他們的胃口。
如今,隨招數以千計因帕利塞茲大火和伊頓大火而失去家園的房主尋找新的住所,洛杉磯縣的空置房已不再是可以容忍的樓市怪象,而是變成一個痛點。
「為什麼這裡會有空置房?」全國性經紀公司Compass的帕薩迪納市房產經紀人Ashleigh Rader問道。
Rader正在為十幾個在火災中失去住所的客戶尋找新房。「住房不足的時候,應該把房子當做遮風擋雨的地方,而不是一種資產或投資策略,」她說。
洛杉磯縣的許多空置房屋都有美國業主。有些人是從親戚手中繼承了房產,但還沒決定如何處理。還有一些人住在美國其他地方,但沒有把這裡的房產掛牌出售,而是用作第二套住房。
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裡,隨著房價下跌,中國買家湧入美國房地產市場,尤其是洛杉磯市東邊的聖蓋博谷地區,那裡有氣派的房子,又靠近充滿活力的中國移民社區,這些都是吸引他們的因素。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23年的美國社區調查,洛杉磯縣約有22.5萬套空置住房,占該縣住房總量的6.1%。根據該局的調查,空置房屋中有超過3.3萬套用於「季節性、娛樂性或偶爾使用」。
與美國多數地區相比,洛杉磯縣的空置房屋並不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劉易斯區域政策研究中心(Lewis Center for Regional Policy Studies)的住房研究員Shane Phillips說,該縣的空置率低於「美國絕大多數縣和都市區」。
一些因火災而失去住房的家庭依然認為,這些空置房是一種被浪費的潛在避難所。
今年39歲的Joan Nguyen和她的丈夫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自從在伊頓大火中失去位於阿爾塔迪納的住所後,他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長期出租的房屋。然而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被三位房東拒絕了,其中一位房東要求他們在每月超過16,500美元的租金之外,還要「私下」支付一筆錢。
Nguyen和她的家人先是輾轉於酒店和婆婆的空閒臥室,後來暫時租住在一個朋友的空置房屋裡,這位朋友在火災後搬到了羅德島。Nguyen說,考慮到目前的危機,更多擁有空置房屋的業主應該把房子拿出來開放。
「現在是邁出這一步的大好時機,為住在酒店裡的家庭釋放出房屋庫存,」Nguyen說。「如果房子是空的,就讓這些家庭住進去。」
多年來,洛杉磯縣的官員們一直試圖對空置房屋進行監管和統計,理由是沒有人照看的房屋會有安全隱患。
2022年,聖馬利諾市議會提出一項投票提案,計劃對空置商業和住宅房產徵稅1萬美元,但最終未能獲得通過。聖馬利諾、阿卡迪亞和坦普爾城等社區都要求不住在本地的房主登記其名下的空置房屋,繳納費用並指定當地緊急聯繫人。
加州房地產經紀人協會(California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副首席經濟學家Oscar Wei表示,這三個城鎮以及帕薩迪納和聖加布里埃爾山谷的其他一些城鎮多年來已成為外國投資者購房的熱點地區。他說,最近這些海外買家多數來自中國、墨西哥和韓國。
這些海外買家可能會在每特休的時候過來住上幾周,也可能讓他們的孩子在美國上大學的時候住一段時間——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在附近。他們偶爾也可能把房子出租。
近年來,海外投資者對洛杉磯縣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大幅放緩。加州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對房地產經紀人的年度調查顯示,2024年洛杉磯縣房屋總銷量中,國際買家約占4.6%,低於2008年的10.6%。
銷量放緩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各地房價飆升,包括加州。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公民向海外轉移資金的限制。
根據加州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調查,Wei估計該地區約有15萬套獨棟住宅為海外買家所有。他說,其中約有2.7萬套房屋可以被視為投資性房產,而不是主要住所。
聖馬利諾市議員Calvin Lo敦促空置房屋的所有者將房屋掛牌出售,「至少在發生像野火這樣的情況下」這樣做。
聖馬利諾的房地產經紀人Janice Lee說,她在這個地方做房地產經紀人已經40年了,經手的交易中約有十分之一的買主是外國人。她說,其中一些海外買家向她保證,他們打算住在這些房子裡。賣家也經常會問這個問題。
「我傾向於相信他們的話,」Lee在談到外國買家時說。「但我們真的不希望我們的社區里再出現空置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