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國和中共展開角力!下一個巴拿馬?

—繼巴拿馬之後,美國和中國在巴哈馬展開角力

中國建築美國公司網頁顯示其承包的巴哈·瑪度假村項目(中建美國公司網站截圖)

華盛頓—

在中國推動加勒比島國巴哈馬簽署「一帶一路」倡議之際,美國駐巴哈馬的高級外交官公開批評中國在該地區的「惡意影響」,並重申巴哈馬是美國的優先考慮,這使得華盛頓與北京在爭奪該島國影響力的博弈更加公開化。雖然中國正在填補該地區的「基礎設施缺口」,但美國的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在巴哈馬日益增長的存在給美國帶來了「和平時期和戰時的擔憂」。

美國駐加勒比島國巴哈馬的最高外交官日前將矛頭指向中國,指責中國在該地區具有「惡意影響」。

美國駐巴哈馬臨時代辦金伯利·弗尼希(Kimberly Furnish)2月14日在首都拿騷的一次活動中抨擊北京,稱「中國承諾很多,但兌現很少」。她還重申,巴哈馬是美國的「一個優先事項」,「因為這裡是我們的家園」。

這番話是在中國駐巴哈馬大使嚴家蓉公開敦促巴哈馬政府簽署「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幾天說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1萬億美元的全球基礎設施的一個旗艦項目。

1月16日,在拿騷舉行的一次有巴哈馬部長參加的商務會議上,嚴家蓉在講話中「鼓勵」巴哈馬早日加入「一帶一路大家庭」。

去年12月,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任命前橄欖球明星赫歇爾·沃克(Herschel Walker)為下一任美國駐巴哈馬大使。如果得到確認,沃克將成為十多年後美國派駐這個島國的首位特使。

專家稱,在巴拿馬迫於川普政府的壓力被迫退出「一帶一路」倡議之際,巴哈馬儘管距離美國海岸僅50英里,卻被忽視了。其他分析人士則認為,雖然中國正在填補該地區的「基礎設施缺口」,但他們並不指望該地區的國家會大幅向北京傾斜,尤其是面對美國在該地區更加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

中國在巴哈馬的經營

由散布在大西洋西部700個珊瑚島組成的巴哈馬擁有約40萬人口,總面積比美國的康乃狄克州還小。它以純淨的海灘而聞名,是美國名人最喜愛的度假勝地之一。

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經濟幾乎完全依賴旅遊業。2024年有約1100萬遊客到訪。巴哈馬的人均收入超過35,000美元,是加勒比海地區的高收入國家之一,但它同時也是該地區收入不平等程度最高的國家。

1997年,巴哈馬將其外交承認從台灣轉向中國,為中國的慷慨解囊、商業投資和大型使館的設立打開了閘門。

總部設在香港的和記黃埔(Hutchinson)集團自2001年以來一直在經營巴哈馬的主要港口自由港。該集團因經營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而正在受到審視。

中國公司還投資於高速公路、體育場館和度假村等建設項目,並為巴哈馬最大的綜合度假村巴哈·瑪(Baha Mar)提供了24.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

中國在巴哈馬所取得的進展是其在加勒比地區總體投資的一部分。在2005-2022年間,中國在加勒比地區的投資超過100億美元。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因安全方面的擔憂而被禁止進入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但它在巴哈馬開展業務。

中國在巴哈馬日益擴大的存在引發美方的憂慮

牙買加加勒比政策研究所(CAPRI)研究員亞歷山大·考斯韋爾(Alexander Causwell)認為,中國的介入並非純粹出於意識形態,其部分動機是企圖進一步將台灣從其剩餘的加勒比外交盟友中剝離出去。該地區有五個國家--聖露西亞、海地、貝里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承認台灣。這些國家目前對中國做出的姿態不予理會。

他說:「唯一涉及意識形態的是台灣問題。承認台灣的五個國家沒有資格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資料照:2019年3月22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川普的海湖莊園,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在與聖露西亞總理艾倫·查斯塔內、多米尼加共和國總統達尼洛·梅迪納、牙買加總理安德魯·霍爾內斯、海地總統約韋內爾·莫伊茲和巴哈馬總理休伯特·明尼斯在會晤前合影。

不過,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研究教授埃文·埃利斯博士認為,雖然巴哈馬不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但中國日益增長的存在給美國帶來了「和平時期和戰時的擔憂」。

他說:「中國公司有意使自己在政治影響力和商業影響力方面占據主導地位,並通過與政界和商界人士的關係網來建立有影響力的關係。」他補充說,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存在加劇了「與間諜活動相關的擔憂」。

埃利斯認為,在美中衝突的情景下,中國擁有的港口設施為其提供了「維持人員和軍事力量的機會,這些力量可能被用來監視或干擾美國從相對較近的軍事設施中進行的部署行動。」

美國北方司令部前司令格倫·范赫克(Glen VanHerck)將軍在2023年對中國「在距離美國東海岸50英里的地方獲得立足之地」的努力表示擔憂。

考斯韋爾排除了短期內任何軍事影響的可能性,但同意中國對巴哈馬關鍵基礎設施的任何參與仍然是華盛頓面臨的一個風險。

他補充說:「特別是巴哈馬與美國的距離非常近,這在中國公司融入該領土的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帶來了各種更緊急的風險。」

美國與巴哈馬的傳統關係

由於距離巴哈馬很近,美國歷來與巴哈馬保持著強有力的關係。每年到訪這個島國的1000萬遊客中,80%以上來自美國。華盛頓也是巴哈馬的主要進口夥伴,2023年的進口份額高達84%。

美國北方司令部和巴哈馬皇家國防軍(RBDF)聯合對該地區進行海上監視,而美國海軍在安德羅斯島營運著一個水下研究設施。

作為非法毒品的主要過境國,美國執法機構協助當地警察和國防部隊開展禁毒行動。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還在拿騷和自由港的機場為前往美國的旅客提供預檢設施。

雖然美國公司投資於銀行業和旅遊業等行業,但加勒比政策研究所(CAPRI)的考斯韋爾認為,是中國「填補了該地區基礎設施不足的缺口」。

「各國將中國公司視為幫助其填補基礎設施缺口的便捷途徑。中國建造高速公路和港口。他們建設這些國家需要的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在全球化的世界裡,這直接關係到這些國家的經濟前景,」他說。

加勒比進步研究所所長拉希德·格里菲斯(Rasheed Griffith)認為,缺乏美國投資是「加勒比政策的失敗」,而不是美國政策的失敗。

「美國政府不在別的地方投資。美國的私營公司進行投資。很明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好的交易,他們沒有看到一個好的市場,」他說。

就中國而言,格里菲斯認為,這個計算不同,因為他們「有國家補貼」。

不過,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埃利斯博士認為,「巴哈馬沒有得到與其地理位置靠近相匹配的戰略思考和關注」。

與此同時,他指出,雖然中國在巴哈馬發揮著「過於重要的作用」,但中國的許多基礎設施項目卻因延誤、使用劣質建築材料和法律糾紛而受到損害。

他提到了紐約一家法院去年10月對巴哈‧瑪項目的裁決。巴哈馬物業管理公司 BML Properties在該案中被判賠償中國建築美國公司16億美元。該公司是國有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

該項目在2015年未能按時開工,導致其宣告破產,並於2017年被香港財團周大福企業接管。

埃利斯博士稱此案是「系統性的蓄意欺詐行為,目的是讓中方獲得對項目的控制權」。

他還強調了中國於2012年建造的一個板球場引發的爭論。該體育場的設施很快就損壞了,中國將其歸咎於巴哈馬政府缺乏維護。但北京發誓要對其進行翻新。

1月23日,巴哈馬總理菲利普·戴維斯(Philip Davis)在中國農曆新年慶祝活動上發表講話時,對中國政府「整修」這個體育場表示感謝。

巴哈馬外交部拒絕就中國在巴哈馬群島的存在發表評論。中國駐拿騷大使館沒有回應美國之音的詢問。

美國在西半球占據主導地位?

川普政府誓言要重振美國在其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主導地位。上周,馬爾科·盧比奧在作為國務卿的首次海外之行中告誡巴拿馬要遏制中國對運河營運的影響。巴拿馬則宣布不再與北京續簽「一帶一路」協議。除訪問巴拿馬城外,盧比奧還訪問了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和多米尼加共和國。

在接受 SiriusXM Patriot廣播頻道斯科特·詹寧斯(Scott Jennings)的採訪時,盧比奧說,他此行的使命包括「不被趕出西半球,不要有一天醒來發現中國對我們周邊國家的影響力超過了我們」。

盧比奧還說:「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他們在離我們最近的國家中比我們擁有更多影響力和存在的世界中。」

加勒比政策研究所的亞歷山大·考斯韋爾認為,如果巴哈馬將來決定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很可能會面臨美國的憤怒。

他說:「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場景,即如果巴哈馬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他們將立即被徵收關稅,而這對巴哈馬的經濟絕對是毀滅性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218/217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