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從2022年2月俄烏開戰,這場戰爭就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但問題的複雜之處在於:
1、以烏克蘭的國力,肯定無力對抗俄國,但它卻占據了反侵略的道德高地,所以必須從國際社會獲得援助;
2、歐盟雖然強烈表示支持烏克蘭,但基本上都是嘴炮功夫,拿出的援助卻寥寥無幾;非但如此,還偷偷從俄羅斯大量購買能源,暗中給敵人輸送戰爭經費;
3、美國與歐洲遠隔重洋,在自己入不敷出、負債纍纍時,卻還是給烏克蘭送去近兩千億援助。現在剛開啟和談,就遭來了無數謾罵攻擊,甚至被誣陷為通俄。
問題是,俄烏戰爭究竟是誰的戰爭?是美國的?烏克蘭的?還是歐洲的?
美國納稅人默默買單,歐盟各國偽裝聖人,烏克蘭為實現所謂正義讓本國青年前赴後繼充當炮灰...這一切是否都理所應當?
顯然,實現正義需要成本,左派的問題是只想慷他人之慨,總是站在道德高點指責他人;而右派在乎的是公平交易、對等合作,珍惜生命、停止流血。
1、以實力求和平
2月18日,美俄兩國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就俄烏停戰展開了第一輪談判,就此啟動了俄烏停戰的和平進程。
奇怪的是,美國主持俄烏和談,卻沒邀請烏克蘭;始終站在「正義一方」的歐盟,同樣未被邀請。
顯然,和平只有靠實力才能換來,誰有資格上談判桌,得看他手上是否有能夠打破僵局、影響格局的資源。而烏克蘭和歐盟手裡都有什麼牌呢?比如:
1、烏克蘭開戰三年來都在向世界各國索要援助,但歐洲兄弟並不真心幫忙,大多只是意思一下、杯水車薪;而美國提供的1770億美元中,據澤連斯基說僅有760億到帳。
再看烏克蘭本國,民眾的家園被毀、死傷無數,人口從原來的4300萬下降到2800萬,早就精疲力盡、無以為繼了。
2、而歐洲那些有頭有臉的富國,嘴上「正義」二字喊得山響,但等真要掏錢就立馬蔫兒了。特別是法國,只是象徵性地拿出了一點,比起默默無聞的丹麥和日本,都要少得多。
非但如此,歐盟在三年戰爭期間,還頂著禁令持續從俄羅斯購買了約2000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還不包括通過第三國轉口的。這就是給俄國輸送戰爭資金,不但做實了偽君子,甚至涉嫌通敵。
儘管如此,澤連斯基依舊強硬地聲稱他將寸步不讓。他既不打算面對現實,也不在乎若戰爭繼續將葬送多少烏克蘭人的生命。
顯然,歐洲領導人還是因為沒被邀請出席談判大感意外、盡顯焦慮,2月17日周一,他們緊急在愛麗舍宮舉行會議,討論對策。周二,在美俄第一次會議結束後,美國務卿盧比奧面對記者的回答卻頗為溫和,他說:
現在是一系列艱難談判的第一步,旨在「確定俄羅斯是否有和談的誠意」,確定和談基礎。未來某個階段會邀請歐盟參與,因為結束烏克蘭衝突的條件必須被所有相關方接受,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據稱川普總統希望在復活節(4月20日)前實現俄烏停火,目前需要確定的是和談方案。據稱美俄的和平計劃包括:
1、雙方停火協議;
2、烏克蘭新選舉;
3、最後和平協議。
但毫無疑問,只有實力才能求得和平。澤連斯基上不了談判桌就氣急敗壞、撒潑打滾。而歐盟如果仍然只在嘴炮上支持烏克蘭、尋求正義,同樣將無以為繼。
2、美國為什麼為歐洲買單?
儘管時至今日,歐盟對美國表現出各種不滿意和不舒服,但其實長期以來,歐洲一直在從美國身上撈好處、揩油。而美國則對歐洲各種照顧,早就仁至義盡了。比如:
•首先,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承擔著北約大部分的軍費開支。即,
1、美國在北約軍事開支中的貢獻率長年都在60%~70%,如2017年為72%。
自2000年以來,美國支付北約的軍費額度,大於其它所有成員國的總額,約為每年9萬億美元。如2023年,美國支付的軍費就占68%,約8600億美元。
2、與此同時,歐洲成員國卻並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比如:
北約成員國曾在2014年設定目標,要在2024年前將國防開支提升到GDP的2%,然而,多數國家至今都未能達到或接近這一目標,儘管他們並不差錢,卻習慣依賴美國為歐洲提供安全保障,搭美國的便車,讓美國當冤大頭。
因此,川普總統在第一任期就對北約的費用分擔比例提出異議,要求各國都提高軍費至GDP的3%~5%。
儘管歐洲大多是已開發國家,但就是不願分擔國防費用,並非是沒錢,因為他們的稅收水平大多比美國還高。他們更願意將預算放在本國的社會福利、虛幻的綠色新政、大批的非法移民、以及LGBTQ和唁倫審查上,當然,豢養越來越大的官僚體系,同樣是必須的。
而對於美國來說,好事做久了,就變得理所應當了。歐洲各國毫無負擔地全盤照收,連客氣一下都免了。
•而且,美國非但為歐盟承擔了不成比例的軍費,它與歐盟的貿易也長期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比如,
在貨物貿易中,美國對歐盟長期呈現逆差。2024年逆差近2000億美元。並且,歐盟在一些貿易領域還採取了貿易保護措施,如農業、汽車等。
最近川普總統提出的對等貿易、對等關稅,就是衝著這些貿易不平衡去的。
3、歐洲安全誰的責任?
對於俄烏和談,有很多愛憎分明者,堅決反對與侵略者妥協,認為只有狠狠懲罰俄國,收回烏克蘭被占領土,才能夠維護秩序,彰顯正義。否則,就是非正義的,就是在出賣烏克蘭。
追求正義固然不錯,而入侵自己的鄰居大多都非正義。然而,現實卻是複雜的,正義的實現往往需要支付巨大的資源、代價、甚至無數的生命。人們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不能只關注結果,而無視種種現實問題,比如,
1、如果戰爭繼續,天文數字的軍費該由誰來負擔?
2、三年來烏克蘭人為戰爭付出了70多萬生命的代價,究竟還需要多少生命,來填塞進戰爭這台巨大的絞肉機呢?
烏克蘭要拿回領土、得到賠償、實現正義,看似很合理、沒問題。但是如果它靠自己無法實現正義,誰又該替它無限支付這個代價呢?
顯然,持續三年的戰爭,已經致使烏克蘭人口大量逃亡海外,無數房屋設施被戰火摧毀,近百萬青壯年男子的生命被無情剝奪。現在的烏克蘭早已彈盡糧絕、支離破碎,如果還像小澤一樣還吵吵著得到完美的正義,是否太一廂情願呢?
與此同時,美國三年來,為支持烏克蘭也已背負了太多負擔。美國一邊承擔著北約絕大部分的防禦開支,一邊還單獨支付給烏克蘭近兩千億的戰爭經費,自己也赤字空前、入不敷出、負債纍纍,接近破產邊緣了。比如,
有位國會議員說,若美國按總額37萬億的國債來算,平攤到每個納稅人頭上的話,那就是人均超過30萬美元的負債。
那麼,歐洲國家為什麼不願意多承擔一些北約的防禦費用,不願多給些援助幫助烏克蘭反抗俄羅斯呢?
事實上,三年以來,烏克蘭之所以能堅持抗俄、沒有投降,全靠絕美國的援助。而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所給的幫助可謂聊勝於無。比如,
法國給予的支援僅相當於其GDP的0.2%,難兄難弟的德國僅拿出GDP的0.4%,英國也僅為0.9%。其中很大部分,還是200頂鋼盔、倉庫里快過期的彈藥等物資折算的。
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買俄羅斯的石油卻不少,相當於開戰以來輸送給俄羅斯相當於1.5年的戰爭經費。比如,
按圖表所示,如果按照天數算,俄對烏的三年入侵,德國共支持了79天,義大利、荷蘭、法國支持了54~44天不等。
對於歐洲的所作所為,難怪政論家陶傑直言不諱地提出,究竟是誰在綏靖?數據表明:
2024年,歐盟進口俄國石油1600萬噸,較前一年多200萬噸,天然氣共3億5700萬立方米。但歐美正在聯手制裁俄羅斯,稱普京是戰犯,歐洲卻每天向戰犯提供資金。
即便退一萬步,俄烏戰爭至今烏克蘭並沒有輸,戰爭還在繼續,只要英法德三國孤注一擲、拿出資金軍隊全力援烏,一定可以將俄軍從烏克蘭境內全部趕出去。
如果英法德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威脅,那麼這個威脅對他們來說近在咫尺,對美國來說卻遠隔重洋,歐盟為何還如此淡定,就是不願用真金白銀、軍事行動,來徹底解決問題呢?
因為,他們內心並不真的將俄國視作威脅,而只是需要一個假想敵。再說,他們有美國老大罩著,已經習慣了吃霸王餐了。
那美國為什麼甘願長年吃虧,義務為歐洲提供防衛呢?這恰恰體現了現實的錯綜複雜。比如,
布希家族的背後是軍工集團,柯林頓家族的利益被深層政府捆綁,而歐巴馬和拜登一個賽一個地深陷腐敗、出賣美國,甘當冤大頭。
並非只要是民選總統,就能代表國家利益和選民利益,事實上,越是口吐蓮花、政治正確、無懈可擊、看似完美的總統,往往就越虛偽,越可能出賣自己的選民。
所以,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就要求歐洲各國,不要依賴俄羅斯的能源,要拿出GDP的2%來支付軍費、解決防務問題,卻遭到了以默克爾為首的歐盟領導一致反對,以至2024年,這一要求還未能滿足。而當老眼昏花、有求必應的老拜登上台時,歐洲各國更是爭相搶占美國的便宜了。
如今川普總統再次回歸,第一時間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費用提高至GDP5%。對此,北約秘書長Mart Lutte在接受Fox News採訪時說,
歐洲是時候承擔起自我防禦的職責了,歐洲必須具備了可信的威懾力,能為烏克蘭提供必要的保護,才能確保持久穩定的和平,而不是繼續置身事外,推卸責任了。
顯然,自二戰以後,在美國歷屆總統中,只有川普總統將保護美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願為一己私利出賣美國,揮霍美國納稅人的資源。這樣的領導人,才更值得尊敬。
現在,川普總統及其團隊的職責,就是啟動各方和談,徹底結束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戰爭,結束無謂的流血和戰爭的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總統既不需要討好普京,更不需要討好歐洲,他要結束美國自顧不暇、負債纍纍,還忙著到處買單、做冤大頭的荒唐局面。
4、回歸常識
顯然,歐洲對於美國態度的變化一時還難以適應,所以當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即歐洲安全會議)發表演說時,台下的歐洲精英們一個個都面如死灰,連禮貌性的鼓掌都不想給。
因為開的是「安全會議」,歐洲精英們自然期待美國繼續大力提供資金援助、打擊俄國、維護和平。而萬斯卻一針見血地指出,歐洲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而是歐洲內部的敵人,即他們對傳統的基本價值觀的背離。
萬斯還對歐洲未能履行國防承諾表達了不滿,強調歐洲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該無休止地依賴美國。萬斯說,川普的回歸標誌著一個重大的轉折、以及新時代的來臨,歐洲盟友必須重新審視自己、調整與美國的關係,在唁淪審查、移民政策和國防責任方面,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變。
其實,川普和范斯告訴歐盟的,只是一項常識,即世上沒有永遠的霸王餐可以一直白吃而不必埋單。
美國提供給烏克蘭那麼多的援助,但歐洲和烏克蘭卻連句感謝都沒有,似乎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比如最近,
川普提出烏克蘭用稀土作為補償,換取美國的援助;另外,沒有在第一時間邀請烏克蘭參加停戰和談。澤連斯基就立馬翻臉,隔空謾罵,還暗示川普通俄。
毫無疑問,川普是最熱愛和平的領導人,是40年來唯一沒有對外開戰的美國總統。反觀澤連斯基,他既無法贏得戰爭,也不願意停戰和談,而是將所謂的國家利益置於國民的利益之上,其實他要維護的,是台前他個人的英雄形象,及其背後勢力的貪腐利益。而且,如果烏克蘭恢復大選,他究竟能否當選還是一個問號。
現實是,歐洲需要安全,卻指著美國埋單;小澤高喊正義,卻要用烏克蘭人的生命和美國納稅人的錢去填充戰爭黑洞;最奇怪的就是黃左公知們,看到美俄談判,就立馬如喪考妣、哭爹喊娘。
由此可見,左派最大的問題就是慷他人之慨,支持以他人的生命和資源為代價,去實現一個所謂崇高、正義的道德原則。正如托馬斯·索維爾在新書《社會正義謬誤》的開頭,所引用的哈耶克的名言:
使一個國家成為地獄的,恰恰是那些試圖將其變成天堂的努力。
我們要看懂這個世界,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知識,只需要具備一些常識。比如,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吃飯必須買單;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
沒有什麼虛幻的國家利益,更不能將國家置於個體的生命之上;
更不應該為了抽象的道德原則,而喊打喊殺、無視常識。
川普總統再次王者歸來,是要促進世界回歸常識。正如川普總統提出「對等關稅」時,想要的不過是公平和對等。川普總統要保護美國人的利益,不希望納稅人的錢被白白送掉,不想讓所謂的盟友占便宜沒夠。
況且,讓俄羅斯回歸正常,與之開啟對話,恢復貿易,肯定比視它為假想敵,更加有利於歐洲和世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