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隊。圖:翻攝自星球調研室
據日本《讀賣新聞》之前報導,日本防衛省於2023至2027年度列支高達3.5兆日元研發預算用於研製遠端岸艦飛彈、高超音速武器、智慧無人裝備與技術等遠端攻擊武器和新域新質裝備。
軍事專欄《星球調研室》今(12)日重提日本自衛隊高級研究員堀江和宏曾提出的「三重打擊」戰略。
這一針對中國海軍的作戰設想,試圖通過「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打擊方案,在戰爭初期占據主動。
堀江和宏的「三重打擊」戰略分為3階段,目標是通過陸基飛彈、隱形戰機以及神盾艦隊的多重協作,重創中國海軍的核心力量:
戰略的第一步是陸基飛彈打擊。依託部署在九州至沖繩一線的12式改進型岸艦飛彈。這些飛彈射程已升級至1,500公里,覆蓋東海與南海的關鍵區域。
堀江將其形容為「折斷龍鱗的鋼釘」,意指其可以突破對手的防禦體系,直接威脅中國沿海的軍港與基地。
戰斧巡弋飛彈。圖:翻攝自星球調研室
此外,2024年1月,日本防衛省稱日美已就購買「戰斧」巡航飛彈正式簽訂協定。日本將在2025財年至2027財年從美國獲得最多400枚「戰斧」巡航飛彈。
其射程將近2,000公里,明顯強化了針對地下指揮所和彈藥庫的打擊能力。
九州和沖繩的地理位置尤為關鍵,既靠近中國大陸,又位於「第一島鏈」的中心地帶,具備發射陸基飛彈的天然優勢。
這一布局旨在通過遠端精準打擊,削弱中國海軍的戰鬥力。
第二階段空中隱身戰機突襲的打擊由日本航空自衛隊的隱形戰機 F-35系列執行。
目前,日本已裝備147架 F-35戰機,每架可攜帶2枚 JSM隱形反艦飛彈,能夠對艦隊實施高密度的打擊。
堀江將這一戰術稱為「櫻花綻放」,意在利用 F-35強大的隱形性能突破防空網,在短時間內發射近300枚飛彈,對中國艦隊形成飽和攻擊。
最後一環是依靠神盾艦隊的壓制力。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摩耶」級驅逐艦作為日本最新的神盾艦,這些戰艦搭載了基線9作戰系統,具備強大的反導能力。
堀江設想,通過神盾艦隊的火力控制,日本可在海戰中進一步彌補空中與陸基飛彈打擊的不足。
此外,日本正在對「出雲」級驅逐艦進行改裝,計劃搭載10架 F-35B戰鬥機,使其成為一艘輕型航母。
這種機動打擊能力將進一步加強日本在宮古海峽及「第一島鏈」的軍事存在。
日本摩耶號神盾級驅逐艦。圖:翻攝自日本海上自衛隊
面對日本「三重打擊」戰略的潛在威脅,中國近年來也在加速軍事現代化,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反制體系。
首先,中國的東風-21D被稱為「航母殺手」,是專為打擊大型艦艇而設計的反艦彈道飛彈。
其射程覆蓋整個「第一島鏈」,具備高速突防能力,能夠有效威懾日本艦隊。
東風-21D的部署,意味著日本的宙斯盾艦及「出雲」級輕型航母在戰時將面臨巨大壓力。
日本的「三重打擊」戰略不僅是針對中國的軍事方案,更是區域局勢緊張的縮影。
隨著美國、日本與中國的博弈加劇,東亞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化升級風險。
解放軍東風21-D飛彈。圖:翻攝自星球調研室
日本自衛隊。圖:翻攝自星球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