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沃爾瑪在中國深圳的一家門店。為應對美國對中國關稅提升,沃爾瑪向中國供應商提出降價,卻遭中國商務部約談。(路透社圖片)
為應對美國對中國關稅提升,沃爾瑪向中國供應商提出降價,卻為此遭中國商務部約談。中國商務部此舉意在何為?中國企業如何看待沃爾瑪及商務部的行為?中美貿易未來將如何?
中國央視旗下帳號「玉淵譚天」發布消息,3月11日,中國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約談沃爾瑪,了解有關沃爾瑪要求一些中國供應商大幅降價以應對關稅上漲。「玉淵譚天」表示:「對此,相關供應商表示不滿,中國網民表示強烈反對,多方呼籲政府部門儘快採取行動。」
另據《華爾街日報》從知情人士獲得的消息,在周二在舉行的會議上,中國官員要求沃爾瑪代表解釋該公司的做法。官員們表示,讓中國供應商承擔關稅成本是不負責任和不公平的,其中還隱晦地威脅: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可能會違反合同並擾亂市場秩序;官員們還提到了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玉淵譚天」寫道:根據相關估算,目前,沃爾瑪全球採購的商品中,約有60%來自中國……沃爾瑪與中國供應商絕對不是你「高」我「低」的關係,相反,正是因為沃爾瑪的商品大部分本身在中國生產,中國消費者完全可以找到替代。
圖為沃爾瑪在中國深圳的一家門店。為應對美國對中國關稅提升,沃爾瑪向中國供應商提出降價,卻遭中國商務部約談。(路透社圖片)
中國企業:斷臂求生
在中國南部做外貿生意的Z先生的公司早就為應對關稅問題做了準備。「我們當初簽合同的時候就提到,如果增加關稅,我們要提高商品價格,我們的美國客戶也表示理解。」他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
但他也不認同沃爾瑪這種在關稅背景下臨時要求降低價格的做法。他說:「我認為就是霸王條款,但是話說回來,現在是買方市場,如果說我的商品供不應求,那你肯定不會找我要求降價;如果我這個工廠幾千號人,都靠沃爾瑪生活,沒有沃爾瑪就活不下去,那你說降不降呢?你肯定也會降的吧。」
關稅提升的貿易戰背景下,Z先生說,在商言商,很多商家的想法是「斷臂求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就是我要先保證活著,因為我一旦說不做了,那我銀行有貸款,上下游有欠款,幾百號幾千號工人的工資,這些壓力會更大,但如果降一點點價格,我還能活著,那就選擇先活著。」
他還介紹了應對策略:「我們也會去和上游材料商談判,你降一點,他降一點,最後大家利潤都薄一點,最後也能做成,也不至於會死。」另一種做法,就是將工廠轉到海外,Z先生的朋友中已經有沃爾瑪的供應商準備向越南轉移設廠了。
對於商務部在約談中提到的法律問題,旅美經濟學家黃大衛表示,「沃爾瑪並未披露與中國供應商之間的具體合同條款,從國際慣例來看,沃爾瑪作為全球零售巨頭,它會在供應鏈的合同裡邊保留一個價格調整條款以應對外部衝擊,例如關稅或者匯率波動這種情況的,所以目前沒有辦法斷定這種行為一定違反商業合同。中國商務部認定沃爾瑪單方面降價、把關稅成本轉嫁給供應商是不公平的,其實更多的是基於道德或者是國家利益的行政干預,沒有太多的商業角度里的法律依據。」
中國商務部約談意在何
而黃大衛所接觸到的中國工廠方面的消息,商務部公布的信息「避重就輕」,「我接觸的一些中國企業,有些已經接受了沃爾瑪的要求。商務部避重就輕只說了一半,沃爾瑪也給中國供應商選擇,第一是降價供貨,第二是轉到海外,第三是換供應商,商務部沒有全說出來,其實是擔心供應商都跑到海外去設場,最終導致訂單外移。」
但他同時表示,因為中國的一個法律法規各方面還比較欠缺,沃爾瑪在中國還有一部分門店,試圖用這種方法向沃爾瑪施加一點壓力。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則認為,商務部以保護中國企業利潤為名,實則是想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對本台分析說:「中共的本意就是需要供應商、製造商,用廉價的產品占領市場,賺取外匯。現在要求中國商家降價支付關稅成本的話,利潤肯定少了,賺的外匯少了,最關鍵的是川普的目的是希望消除中美貿易中美國的逆差,那最終就是中國賺不了這麼多外匯了,這才是政府的最大考量。」
Z先生也認為,商務部約談並不能起到什麼作用。「現在對於中國的產業鏈來說是割肉的,所以商務部要出面。但商務部也要想到,我現在有一鍋肉,這鍋肉是針對國外市場生產的,如果不出口在國內也沒有辦法賣,不出口這鍋肉就爛在鍋里的,那是不是還是能出口比較好?其實目前國內政府的主要原則還是保外單,獎外貿。」
為什麼是沃爾瑪?
據路透社報導,2023年時,沃爾瑪在美國銷售商品中有60%來自中國(低於2018年的80%),而印度的份額則從2%上升到25%。謝田深有同感,他說:「十年前我們在沃爾瑪或Target買東西時,幾乎所有的商品都來自中國,但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但對中國來說,並不如此。
黃大衛分析說,中國經濟從WTO後騰飛,主要靠傳統三大產業的出口:服裝、電子產品及家具家電,,近兩年的「新質生產力」如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電動車歐美市場都是拒絕的,主要賣給亞非拉國家,並沒有太多盈利。而據中國《南方都市報》報導,此次沃爾瑪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主要集中在廚具和服裝等產品上。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約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0%,而沃爾瑪在其中占比相當高。據經濟政策研究所2013年的數據,這個數據約為11%,在中國全球出口額中占比2.2%。黃大衛認為近年來變化不會太大,「可以說沃爾瑪是中國的最大買家。」
他認為:「商務部這麼緊張的原因,也是因為服裝降價可能會觸動到中國出口利潤的主要組成部分。」
謝田認為,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害怕其他美國企業效仿:「沃爾瑪一旦成功,其他商家也會效仿,那最後的結果就是由中國商家和中國政府自己消化掉大部分增加的關稅。」
前景:短期僵持,如升級雙方均受損
在中國的媒體報導後,許多中國網友號召中國商家團結起來,共同抵制美國企業要求的降價行為。但Z先生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中國企業就是靠內卷生存的。他舉例說,比如商會說這個杯子我們統一要賣1美金,都不許降價賣,結果會有很多變通做法,「不降價,可以送,買1000送1000。」
在黃大衛看來,短期內兩國還是會僵持,「因為美國如果想把所有供應鏈都從中國轉移出來,成本也很高,預計會損失1.7萬億美元左右。而中國也還是要依賴美國市場,不太可能轉移到一帶一路等亞非拉國家,那些市場的消費能力也比較低。」
他認為,樂觀地看,如果能夠重啟中美貿易談判,大家重新去遵守WTO規則,那麼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一旦升級,對中美都將造成比較大的損失,相對來講,對中國的影響會更加深入,因為中國的整體經濟結構在轉型,社會穩定等各方面都非常不理想,經濟的基本面會比美國差很多,而且由於對外貿易主要是中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省份,那麼對中國經濟的拖累可能也會比較嚴重。」
在謝田看來,中國通過政府部門約談企業,本身就是政府干預商業運作,本來就是不合理的。「中國可以做的事,也是調節關稅。既然川普要的是減少美國的逆差,那中國可以從國家層面降低對美的關稅,讓美國逆差減少,中美貿易達到平衡,那不是挺好嗎?但中國不願意放棄這個外匯存底,因為外匯存底其實是中國政府剝削中國人民財富和世界人民財富的一個工具,所以他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