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懸案,終於迎來新的轉折。
當地時間2025年3月18日,美國國家檔案館公開了8萬餘頁甘迺迪遇刺機密檔案,兌現了總統唐納德·川普競選時的承諾。盡避塵封的紙張泛黃模糊,部分內容仍被黑條遮蓋,但這場「信息轟炸」足以讓歷史愛好者與陰謀論者徹夜翻查。從兇手奧斯瓦爾德的槍法評分到蘇聯公民的預警信件,檔案中的細節拼湊出更多未解謎團,而川普政府的「透明化運動」也隨之浮出水面。
1963年11月22日,約翰·甘迺迪總統在達拉斯街頭遇刺的畫面,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最震撼的影像之一。新解密的文件中,一份蘇聯公民的匿名信引發關注——信中聲稱早在案發前三個月,他已向美國官員警告「奧斯瓦爾德計劃刺殺總統」。另一份軍方記錄則評價這名兇手「槍法拙劣」,與官方認定的「單獨精準作案」形成微妙矛盾。檔案中夾雜著潦草的手寫筆記與模糊的掃描件,甚至出現整段文字被塗抹的痕跡,仿佛有人刻意將關鍵線索隱入陰影。
奧斯瓦爾德的背景調查同樣耐人尋味。文件顯示他與古巴及蘇聯情報機構存在聯繫,但其動機始終成謎。一張達拉斯警局拍攝的嫌犯照片旁,標註著此人被捕時堅稱自己只是「替罪羊」。六十年過去,這些碎片依然未能拼出完整真相。歷史學者普遍認為,新檔案不會改寫既定的案件結論,但為研究冷戰時期的政治暗流提供了新視角。
川普在甘迺迪藝術中心宣布解密時,稱美國人將對這些文件「感到震驚」。他聲稱自己未做任何刪減,並揶揄道:「你們得讀很多紙。」事實上,川普早在首個任期就推動檔案公開,卻因種種阻力未能實現。如今藉助眾議院新成立的「聯邦機密解密工作組」,他不僅翻開了甘迺迪案卷宗,更將目標投向UFO檔案、愛潑斯坦醜聞等敏感議題。工作組負責人安娜·保利娜·盧娜議員甚至公開質疑官方結論,聲稱「刺殺現場存在第二名槍手」。
這場解密風暴的背後,是當代美國對歷史真相的集體執念。從社交媒體上狂歡的陰謀論者,到深夜下載文件的業餘偵探,公眾對「被掩蓋的真相」展現出驚人熱情。有人翻出2008年裝訂成箱的物證照片,試圖從泛黃的紙頁中尋找彈道軌跡;也有人重提目擊者拍攝的「消失的錄影帶」,幻想某天它會突然現身。正如一位網友在評論區寫道:「如果真有人策劃了這場謀殺,他們恐怕早已化作塵土——但真相永遠值得追尋。」
當8萬頁檔案湧入網絡,歷史並未因此改寫,卻再次印證了一個事實:有些謎題註定超越時間。或許正如泛黃紙頁上暈開的墨跡,真相永遠介於清晰與模糊之間,而人類對答案的追逐,本身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