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John R. Schindler,他是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分析師、著名軍事和政治分析師,以及《國會山報》專欄作家。
我很少認同川普總統的觀點,但他最近有關烏克蘭的爭議性言論大多是真實的。這些言論看似荒謬,只是因為十多年來,西方受眾一直被灌輸關於烏克蘭的虛假信息。現在是時候就三個關鍵點澄清事實了,這些關鍵點闡明了為什麼烏克蘭人以及前總統喬・拜登 —— 而不僅僅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 對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和持續負有重大責任。
首先,正如最近大量法醫證據記錄的那樣,甚至連基輔的法院也證實,2014 年是烏克蘭右翼武裝分子首先發動暴力,引發了俄羅斯對該國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東南部地區的最初入侵。當時,烏克蘭有一位親俄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他在 2010 年在該國東南部俄羅斯族的大力支持下贏得了自由公正的選舉。
2013 年,亞努科維奇決定尋求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而不是按原計劃與歐洲合作。親西方的活動人士主要以和平占領首都獨立廣場和政府辦公室作為回應,直到 2014 年 2 月中旬總統最終做出重大讓步,之後他們大多撤離。
然而,就在那時,俯瞰廣場的右翼武裝分子開始向烏克蘭警察和剩餘的抗議者開槍。警察向武裝分子還擊,武裝分子隨後謊稱警察殺害了手無寸鐵的抗議者。烏克蘭人被這起表面上的政府大屠殺激怒,湧向首都並推翻了總統,總統逃往俄羅斯尋求保護。
普京的回應是代表那些認為他們的總統被非民主推翻的俄羅斯族,向克里米亞部署軍隊,並向東南部的頓巴斯地區提供武器。雖然這段背景不能成為俄羅斯入侵的正當理由,但它表明俄羅斯的行動絕非 「無端的」。
其次,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通過違反與俄羅斯的和平協議,並尋求北約軍事援助和成員資格,助長了更廣泛的戰爭。這些被稱為明斯克協議一和二的協議,是他的前任彼得羅?波羅申科在 2014 年和 2015 年談判達成的,目的是結束東南部的戰鬥並保護瀕危的部隊。
烏克蘭本應在 2015 年底前保證頓巴斯有限的政治自治,普京認為這足以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 —— 或成為北約的軍事基地。遺憾的是,烏克蘭七年來一直拒絕履行這一承諾。
澤連斯基甚至在 2019 年以最終執行協議以防止進一步戰爭的承諾進行競選。但在贏得選舉後,他食言了,顯然他更擔心在俄羅斯面前顯得軟弱,而不是冒著戰爭的風險。
澤連斯基反而增加了從北約的武器進口。因此,在 2022 年 2 月 21 日,俄羅斯承認了頓巴斯的獨立,並要求澤連斯基 「保持和平」,並要求澤連斯基放棄加入北約軍事援助和成員資格的請求。當澤連斯基再次拒絕時,普京在 2 月 24 日大規模擴大了軍事行動。無論是否有意,澤連斯基都激怒了俄羅斯的侵略,盡避這顯然不能成為莫斯科隨後戰爭罪行的藉口。
第三,拜登總統在 2021 年底對烏克蘭的煽動也助長了戰爭。當時,烏克蘭的動員似乎向俄羅斯表明,除非澤連斯基撤離頓巴斯,否則俄羅斯將不得不入侵,至少形成一條陸地橋樑。
考慮到烏克蘭已經在生存上依賴美國的軍事援助,如果拜登總統堅持要求澤連斯基遵守普京的要求,情況就會發生。相反,拜登實際上告訴澤連斯基,美國會支持他,並承諾如果俄羅斯入侵,「美國將迅速而果斷地做出回應」,澤連斯基將此視為對抗普京的綠燈。
如果川普當時是總統,他很可能不會給澤連斯基這樣的空白支票去發動戰爭。即使川普拒絕並推動和平,他也會否認澤連斯基對和平談判的否決權,而拜登卻通過宣稱 「沒有烏克蘭的參與,就沒有關於烏克蘭的決定」,不經意地給了澤連斯基這種否決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對烏克蘭的承諾最終導致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而拜登拒絕提供援助是因為害怕烏克蘭。由於害怕烏克蘭,拜登不負責任地推動了一場已經造成超過 10 萬人傷亡的戰爭,而烏克蘭的領土變化不到 1%。
結束戰鬥的協議基本框架很明顯,即使細節仍有待談判。俄羅斯將繼續占領克里米亞和東南部的其他部分,而烏克蘭將不加入北約,但會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安全保證。可悲的是,如果拜登總統在兩年前就將軍事援助以澤連斯基談判和平協議為條件,這樣的計劃本可以實現。更悲慘的是,無論戰後出現什麼和平協議,澤連斯基很可能只會放棄比明斯克協議所針對的更少的領土,這要歸功於他的野心和對美國無底線支持的天真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