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政府軍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共說自己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其實是無恥的謊言。圖為蔣介石在廬山軍官訓練團視察。(公有領域)
二十世紀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戰,是中日兩國兩軍的對決之戰。
日軍為達到速勝之目的,施展了各種計謀和手段。其中包括:與希特勒合謀,請希特勒派出私人代表當說客,勸蔣中正跟日本言和;派譴女諜謀殺蔣中正;更甚者,是針對蔣中正進行了四次「斬首行動」。當時,蔣中正身在重慶,領導指揮中國軍民的抗日戰爭。
本文陳述的,是四次「斬首行動」的過程,並分析其幕後黑手。
一、日軍對蔣中正四次驚心動魄的「斬首行動」
1.轟炸蔣中正黃山官邸(1939年6月11日)
1938年,武漢會戰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遷往重慶。12月,日軍把重慶定義為「敵國戰略及政略中樞」。在隨後五年半的時間裡,對重慶及周邊進行了218次航空戰略轟炸,史稱「重慶大轟炸」。
1939年5月3日,日軍華中第一空襲部隊的攻擊機45架來襲,便是以國民軍事委員會駐地為轟炸中心。目標明確,意圖明顯,讓人直感來者不善。
日軍大本營海軍報導部長金澤正夫少將發表威脅性談話,喧稱:「號稱400餘州的中國,蔣介石沒有藏身之地乃是實情。」
此後,日軍把蔣中正在重慶最常住的黃山寓所列為重點轟炸目標。6月11日蔣中正在日記中說:「正午過江到黃山休息。敵機黃昏時又襲重慶,其一目標即在黃山寓所,有一炸彈正中寓所球場,余正在三樓觀空戰也。」
2.再次轟炸蔣中正黃山官邸(1939年8月28日)
1939年8月28月,蔣中正在黃山官邸正與到訪的印度國民大會領袖尼赫魯交談,突遭日軍飛機反覆轟炸,不得不進入防空洞躲避。
3.轟炸重慶曾家岩國民政府(1940年7月8日)
1940年7月8日,國民政府在曾家岩政府禮堂召開五屆七中全會。蔣中正到會致閉幕詞,日軍再次來襲,以震撼彈攻擊,彈落院中。
對此,蔣中正日記載:「下午,到國府開全會,閉幕訓話。本日敵機專炸我國府。彼知我全會仍在國府開會,而不被其轟炸所威脅矣。故其千磅大彈適落於國府院內,而會場禮堂仍如故,無恙也。」
4.第三次轟炸蔣中正黃山官邸(1941年8月30日)
1941年是日軍轟炸重慶最猛烈的年份,也是蔣中正遭遇日軍「斬首行動」最兇險的年份。
這年8月,日本陸軍航空軍第三飛行師團長遠藤三郎少將得到情報,蔣中正將在黃山官邸召開軍事會議。8月30日,藤遠率27架零式轟炸機,低空飛行抵近精準轟炸蔣中正官邸雲岫樓,同時轟炸了市區內曾家岩國民政府。
日軍炸彈落下爆炸時,蔣中正正在召開各戰區司令長官及參謀長軍事會議。兩名衛兵當場死亡,四名受重傷。
其情之險,蔣在日記中說:「余與軍事會議各同志在黃山防空洞東口新樹下談軍事近況,忽聞機聲,乃入洞再談。時約十分鐘,聞炸彈愈近,仍不以為意。不意連續轟炸,洞門為崩土塞沒,乃覺其目標即在本洞。」
「乃妻在北洞口茅屋前讀法語,未與我同在一處,甚恐妻被炸,即向北口去尋。幸彼近來,此心始安。惟今日之危,甚於二十七年之武昌與去年柳州之羊角山矣。惟山岩甚堅,洞甚固耳。炸後出洞視察,洞頂山上樹木盡毀,岩土崩落,衛士重傷者四人,死兩人。即往慰問,血跡滿地,悲慘極矣!」
二、誰是日軍「斬首行動」的幕後黑手
「斬首行動」是一個現代軍事術語,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戰術行動。其涵義和作用等同於「擒賊先擒王」。它是指通過雷霆手段實現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徹底摧毀敵方的抵抗意志。「斬首行動」的三要素是「快速、精確、內應」。
何謂「內應」,即有「內線」提供準確情報。那麼,究竟是誰屢次向日軍提供了蔣中正的行蹤情報呢?根據獨立學者王康在《縱覽中國》撰文的分析揭示,幕後黑手當是毛澤東、周恩來之流所為。具體分析如下:
1.日本福祉大學遠藤譽教授在其所著《毛澤東勾結日軍真相》中,講述了1956手毛澤東、周恩來會見了當年參與轟炸蔣中正黃山官邸的日本退役陸軍中將遠藤三郎的情節。
當時遠藤三郎親手送給毛一把日本軍刀,表示日本軍人從此再不與中國為敵,對過去的戰爭深切反省誠懇道歉。毛對遠藤說,「你們也是我們的先生,我們(中共)要感謝你們,正是你們打了這一仗,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了,所以,我們應該感謝你們。」毛澤東並且送給遠藤一幅齊白石的畫作為回禮,上面有親筆題詞,「承遠藤三郎先生惠贈珍物,無以為答,謹以齊白石畫一幅為贈」。
一個日軍退役中將訪華,居然受到中共黨魁破大格接見,並互贈禮品,還感謝侵略者——事出反常必有妖。其中真正的緣由,也許毛不便言說。殊不知,遠藤是走完日軍侵華全過程的日軍將軍,當年轟炸蔣中正,或許才是讓毛對遠藤失態破格的關鍵所在。
2.史料顯示,1939年,毛澤東、周恩來已有跟日本軍方高層的聯絡通道。
遠藤譽教授《毛澤東勾結日軍真相》的主角是潘漢年。潘是中共特務幫僅次於「特工之王」李克農的人物。潘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執行毛澤東在皖南事變後「聯日聯汪反蔣」的決策。潘出沒於日本在上海的特務機關岩井公館,與日本陸軍武官影佐幀昭交往甚密。
潘漢年干特工的最高成就,是1941年在上海直接向日本情報機關(或在南京通過汪精衛向日本軍方)提供蔣中正的「最高軍事機密」。這一幾乎改寫中國抗戰史的事件,乃是中共特務幫成員夢寐以求的「殊榮」。這一事件在時間節點上,與日軍第三次轟炸蔣中正官邸,令蔣遭遇平生最兇險經歷相吻合。
3.1941年初,皖南事變後,毛澤東即反覆要求中共中央南方局、新華日報和八路軍駐渝辦事處,銷毀所有電報密碼、機密檔案及國統區工作人員名冊,儘速返回延安。毛意已決,不再維持與國民黨表面上的統一戰線,毛揚言「不怕決裂,不怕內戰。」立即對國民黨開展全面政治和軍事進攻。而在「內應」上更加配合日軍的「斬首行動」,或許是全面進攻的題中之意。
4.毛澤東一天也沒取消其顛覆國家的根本目標,抗戰時期的全部策略,即「韜光養晦、擴充實力、最後奪取全國政權」。同時在史達林支持下,離間美蔣,聯日聯汪反蔣。
據中共領導人之一的王明在《回憶錄》中記載:「毛澤東不經政治局委員們同意,由軍委秘密電台發電給新四軍政委饒漱石,要他派人代表毛去與日汪商談合作反蔣事宜,同時停止中共對日汪的軍事行動。」。當時在延安的蘇聯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記》對這段歷史也有記錄。
這就是毛共在抗日時期的基本路線,是毛澤東從韜光養晦到與國民黨徹底決裂,直至全面內戰的歷史真相。
三、毛澤東對日軍侵華千恩萬謝
史料表明,毛澤東除了前文所說當面感謝參與轟炸蔣中正官邸的遠藤之外,至少還有六次對來訪的日本人表示感謝。例如:
1956年年底,毛接見日本資本家南鄉三郎等人。南鄉三郎為過往日本侵略中國鄭重道歉之餘還說,「如果將來日本能變成中國的一省就好了」。毛回答說,「問題不是這樣看的,以前日本侵略者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如果沒有這份民族危機感,受壓迫已久的中國人民未必會醒悟,未必會團結,那麼我們(中共)可能到現在還在山上,不能到北京來看京劇。」
1960年6月21日,毛接見日本左派文學家野間宏等人時說,「我同很多日本朋友講過這段事情,其中一部分人說日本侵略中國不好,我說侵略當然不好,但不能單看這壞的一面,另一面日本幫了我們中國(中共)的大忙。假如日本不占領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不會覺醒起來。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感謝日本皇軍。」
1961年1月,毛與日本社會黨黑田壽男會談時說,「日本的南鄉三郎見我時,一見面就說:『日本侵略了中國,對不起你們。』我對他說:我們不這樣看,是日本軍伐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因此教育了中國人民,不然我們(中共)到現在也還在山上,不能到北京來看戲——所以日本軍伐,壟斷資本幹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謝的話,我寧願感謝日本軍伐。」
從以上三個自然段的字裡行間,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抗戰時期,誰是毛心中真正的敵人,誰是毛心中(暫時)可以聯手的「盟友」。答案很顯然,前者是國民黨蔣中正,而後者是日本皇軍。而國民黨蔣中正是中共和日軍共同的敵人——這或許就是中共和日軍狼狽為奸「斬首行動」的政治基礎和利益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