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美消費能力的差別到底在哪?

近兩年,由於中國國內經濟增長勢頭漸趨疲軟,提振消費的呼聲已經越來越強烈。自疫情導致的全國大封鎖結束之後,為提振消費,從發放消費券再到提供相應補貼,中央政府可謂是絞盡腦汁和竭盡全力。但是,消費提振的實際效果難言理想。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政府多番大力推動之下,北京全市場總消費額按年僅增長1.0%。

不過,對於國內的消費狀況,有部分評論人士卻提出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有觀點指出,中國的消費總量並不低,人均消費量偏低是因為中國商品的整體價格更為便宜。也有觀點指出,美國的社會消費大量集中在服務消費領域,美國社會的商品消費能力未必足夠強。對此,安邦智庫(ANBOUND)研究人員認為,對於中美消費能力差別應當有一個客觀的比較研判,在中美經貿關係緊張的當下,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就消費總額來看,美國2024年社會消費總額為20.2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1萬億元)。其中,商品消費約占31%(6.35萬億美元),服務消費約占69%(13.91萬億美元)。202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8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9萬億元)。其中,商品消費占54%(3.70萬億美元),服務消費占46%(2.15萬億美元)。

就商品消費來看,中國消費總額約為美國的一半略多,作為世界主要人口大國,商品消費能力較美國偏弱的情勢比較明顯。那麼,中國社會商品人均消費總額低於美國是否是因為中國商品很便宜導致的呢?相關業內人士經過匯總量價皆可對比的相關主要商品類別數據後指出,情況恐怕未必如此。

第一、人均肉類消費量,美國為中國的2.61倍。根據Statista的數據,2024年,美國人均消費各種肉類228.9磅,約合104公斤。其中雞肉41公斤,牛肉37公斤,豬肉19公斤。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24年中國人均消費肉類39.8公斤,為美國的38.3%。其中豬肉30.5公斤,牛肉3.1公斤,羊肉1.7公斤。

第二、根據美聯儲的數據,2023年美國人平均每年購買7.2雙鞋,每年在鞋類上花費240美元,單價33.3美元;買衣服75件,花費1283美元,單價17.1美元。美國人每件衣服平均穿7次即扔掉。2023年美國的服裝與鞋類市場規模約為5178億美元,人均花費了1523美元。

美國與中國的2023年全球總消費占比(資料圖片)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全年實現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1.4萬億元,人均消費1000元,折合142美元,為美國的9.3%。根據相關專業研究機構整理的數據,2023年中國人均鞋履購買量2.87雙,為美國人均購買量的40%,日本人均購買量的52%,存在明顯的差距。

第三、美國人均汽車銷售量是中國的2.1倍,百人擁有存量汽車是中國的3.2倍。2023年,美國汽車銷量達到約1550萬輛,美國每百人購買4.56輛。汽車銷售額為7667.5億美元,人均汽車消費2255美元;汽車均價為49468美元。

2023年,中國銷售汽車3009萬輛,每百人購買2.13輛,人均購買量為美國的47%。汽車銷售額4.86萬億元,折合6901億美元,人均汽車消費489美元,為美國的22%,汽車均價22935美元,不到美國的一半。中國汽車均價低,並非同類汽車價格低,主要是中國單價1萬美元左右的低檔車占比大,比如5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柳州五菱、比亞迪的F0等。而美國汽車銷售主流是中高端車型,同類車型的價格並不比中國國內高。

比如Tesla Model3長續航後驅車型,在美國市場售價為42490美元,中國為33.59萬元(約合46189美元);本田雅閣2.0的售價,美國為28390-38985美元,折合人民幣為19.26-26.45萬元,中國為17.98萬-25.88萬元。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末,美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83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2.74億輛。每百人81輛汽車;中共公安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53億輛,其中汽車3.53億輛。每百人25輛汽車,為美國的30.8%。

服務業方面,總體差距之大從前文所述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在細分領域,以旅遊業為例,根據世界貿易局的數據,2023年,美國公民出國旅行9850萬次,占總人口的29%;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數據,中國公民(含港澳)出國旅行8700萬次,占總人口的6.2%。美國人出境旅遊的人均次數是中國(含港澳)的4.67倍。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中美兩國民眾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存在許多差異,業內人士列舉的消費類別未必能夠完全涵蓋中美兩國民眾的消費全景。但是,無論是上述可比類別還是全部消費總額,都可以看出中國社會消費能力的不足,這一點是很明顯的。

並且,此前持續的數據追蹤都顯示,就美國GDP構成而言,消費占比往往都在70%左右,而中國GDP占比中,消費占比則長期在35%左右徘徊。至於某些觀點所稱的,美國社會消費中的大頭都屬於服務型消費,商品消費占比僅為三分之一,並不足以說明美國社會消費能力真正強勁的觀點,安邦智庫研究人員認為,強有力的服務消費能力是現代經濟體重要的健康指標,而中國服務消費占比少,其關鍵原因恐怕還是在於民眾消費能力不足,無法有效支撐起強有力的服務消費市場。並且,中國現有的服務產業質量整體仍偏低,供應端的低質也進一步遏制了民眾的消費意願。

最終分析結論:

近兩年,無論是中央政府的立場表態和具體政策,以及國內消費整體提振的有限幅度均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關鍵原因之一就在於消費,而消費能力始終無法有效增強的主要因素就在於民眾整體收入水平偏低,這是中國相對於美國的一大劣勢。因此,調整和優化國民所得結構,有效增加民眾收入,必須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堅定不移地推進下去。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安邦智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05/221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