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稅收收入下降和民眾境外開戶投資熱潮下,中共官方正運用稅收大數據,加大對公民境外收入的徵稅力度。
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星期三(5月14日)在官網發文稱,中國稅務機關近期通過簡訊、電話等方式,向眾多高淨值個人發出海外收益申報提醒。
自4月下旬以來,不少聲稱在香港券商炒股的中國大陸網民在社媒發貼說,接到了境外收入補稅的通知。一些人還貼出上海、武漢等地稅務部門發出的境外所得納稅提醒截圖。
據《經濟觀察報》上星期天(11日)報導,出於美股、港股交易和海外投資等需要,中國大陸民眾赴香港辦理銀行卡的熱度從去年起持續攀升。與此同時,官方數據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的稅收收入同比下降3.5%。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官方熱線諮詢員星期四(15日)向《聯合早報》確認,「目前有接到通知」,稅務部門有專門工作人員在聯繫相關納稅人,提醒境外收入依法申報,後者須到稅務中心當面諮詢詳細情況。
據中國稅務總局官網,中國居民的個人境外所得須申報納稅,是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一直堅持的基本制度。中國媒體「第一財經」稱,考慮到經濟發展和防止資本外流等因素,中國過去對境外個人所得稅的徵收,落實得並不嚴格。
不過,從去年開始,官方加大了對中國稅務居民境外收入申報問題的處理力度。
彭博社去年10月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已開始對長期被忽視的超級富豪海外投資收益徵稅。部分被盯上的富豪擁有至少1000萬美元的離岸資產,其他人則是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公司的股東。
知情人士稱,這些人將面臨高達20%的投資收益稅,有人還可能因逾期繳稅而產生罰金,但最終交稅的金額可以協商。
今年3月底,湖北、山東、上海、浙江四地稅務部門先後通過官網宣布,依據稅收大數據分析線索,對取得境外收入未申報的納稅人開展風險應對。
在浙江省稅務局3月公布的案例中,有人補繳稅款和滯納金12萬7200元人民幣,顯示查稅對象已從超級富豪擴大至中產階級群體。
偉途律師事務所私人財富合伙人律師姜璐璐告訴本報,中國稅務機關並非突然要求徵稅,因為中國早在2018年就已實現第一次共同匯報標準(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簡稱CRS)信息交換。共同匯報標準是一個旨在防止逃稅的全球信息共享系統。
姜璐璐分析,隨著CRS信息交換逐步常態化,中國稅務機關已掌握稅務居民海外金融機構帳戶的信息。外界最近才感受到官方動作,是因為過去幾年收集的涉稅信息,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處理,如今因技術發展變得高效。
她也提到,中國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周期是每年3月至6月。「稅局公布案例的時點恰巧也集中在3月份,可見也是希望通過這些真實案例,產生普法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