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導致大量資本流向海外,引發中共稅務部門高度關注。
美國知名投資人開始迅速減持中國股票,此前他宣稱會買入「所有」中國股票,曾一度引起轟動。
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3月,中國減持了美國國債,英國已超越中國,成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國。
中共地方財政長期入不敷出,廣州、鄭州、河北和福建等地都告急。
日前中共央行宣布年內首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警告,大規模「放水」可能加劇通貨膨脹風險,進一步稀釋百姓財富。
國庫見底了?中共放出大消息,令人心驚
有消息顯示,近期湖北、山東、上海、浙江四地稅務機關在48小時內同步發布公告,針對中國境內居民的境外收入申報問題開展集中核查。
一時間,在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關於赴香港地區開戶的帖子數量比往常增加幾倍,不少大陸民眾認為,中共此時對內整治居民境外收入,原因是財稅困頓,政府的日子不好過了。
根據中共官方的數據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的稅收收入同比下降3.5%。
中共稅務部門對於「中國稅收居民」一事做出過明確規定,該規定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1.境內有住所: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在中國境內形成習慣性居住的個人,即使長期在境外工作或生活,只要未放棄戶籍或家庭聯繫,仍可能被認定為居民。
2.境內居住滿183天:在一個納稅年度內(1月1日-12月31日)累計居住達183天的個人,即使無住所,也視為居民。」
中共所稱的「居民個人」指的是「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應依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不過,中國稅務部門又曾頒布一個名為「6年豁免期」的稅收徵收策略。即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自2019年1月1日及之後算起,滿足一定條件可享有6年的稅收「豁免期」。
這六年豁免期也已經過期,意味著徵稅不可避免。旅澳中國政經學者司令在受訪時表示「這說明中國財政吃緊,需要開源節流來增加稅收來源,稅務學上管這個叫『擴大稅基』。」司令說,現在越來越多中國公民要麼向境外轉移資產,要麼跨境打工,這無形中相當於把中國國內財富外流了,這當然會引起中共的警惕。
不過,一些中國民間學者認為,中共四地稅務部門的核查範圍協同互補則說明北京正在擴大財政收入的管道,突顯目前財政壓力與日俱增的現實。
對沖基金大佬拋售中國股票,此前高喊「全買」
美國知名投資人開始迅速減持中國股票。此前他宣稱會買入「所有」中國股票,曾一度引起轟動。
據「市場觀察」網站5月16日報導,美國知名投資人、阿帕盧薩管理公司(Appaloosa Management)創始人戴維·泰珀(David Tepper)正在迅速減持此前買入的中國公司股份,引發市場關注。
泰珀全力投資中國股票策略的轉向引起轟動,是因為他此前一直公開鼓吹中國股市的未來。
2024年9月,阿帕盧薩管理公司創始人戴維·泰珀(David Tepper)在CNBC上表示,在中共政府宣布實施刺激措施後,他將不顧關稅風險,買入所有能找到的中國股票。
最新的證券交易委員會13-F文件顯示,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泰珀減持了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百度等公司的股票,拋售幅度從20%到50%不等。
中國跌至第三大美國國債持有國,被英國趕超
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3月,中國減持了美國國債,英國已超越中國,成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國。
3月份,海外投資者連續第二次增持美國國債,總量創歷史新高。美國財政部周五(5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海外持有的美國國債量增加了2331億美元,達到9.05萬億美元。
彭博社彙編的最新數據顯示,這是英國二十多年來首次在持有美國國債數量上超過中國。2019年,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後被日本超越。
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至少在4月份美國國債市場動盪之前,市場沒有出現任何針對美國國債的拋售活動。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川普)對全球多國同時徵收「對等關稅」,導致美國國債、美元和股票當月一度出現拋售。
日本、英國、加拿大和比利時等在3月份都有增加美國國債持有量。
數據顯示,日本的美國國債持有量是連續三個月增加,總量達1.13萬億美元。英國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增至7,793。
亂套了!廣州鄭州河北福建都告急
X平台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發文稱,5月16日,雲南網友透露,社區已經拖欠5個月工資。
5月8日,廣州網友透露,市直的績效一直沒有發。
5月16日,鄭州網友透露,金水區教師課後延時費不發
5月15日,河北承德網友透露當地醫院降薪,評論區有人表示甚至教師的薪水都從醫院借
X平台帳號「看罪人如何死去」發文稱,前些天到福建某市的一個派出所喝茶,跟民警談得來,告訴我他們的工資去年底就沒發了,本想著五一會發的,想多了。
中共下調存款準備金,百姓財富或遭稀釋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5/16/n14511137.htm
據《新京報》報導,5月15日,市場迎來年內首次降准落地。根據央行公告,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5個百分點。
專家普遍認為年內仍有降准空間。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存款準備金率或降至3%~5%,甚至更低。
宏觀經濟數據顯示,4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和服務業PMI分別降至50.4和50.7,綜合PMI產出指數下滑至51.1,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放緩。經濟景氣度的下降為央行降准提供了依據。
但市場人士指出,降准雖能短期內刺激消費和投資,長期來看,貨幣供應的擴張可能導致通脹壓力上升,削弱民眾實際購買力。此外,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結構性經濟問題,可能導致資產泡沫膨脹,侵蝕普通民眾儲蓄價值。
台灣經濟學者吳嘉隆此前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大規模印鈔或為應對債務危機和房地產不良資產,而非真正提振實體經濟。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加劇金融風險,而非解決經濟疲軟根源。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