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年以後,拼的不是智商和情商

人生中每個關鍵時刻,真正能指望、可依靠的,往往只有自己。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在書里寫過一句話:

人間萬千光景,苦樂喜憂,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深以為然。回望來時路,人生中每個關鍵時刻,真正能指望、可依靠的,往往只有自己。

年少讀書時,你的智商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學習能力,因此指引未來的人生走向。

工作成家後,你的情商決定著你為人處世、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影響個人發展上限。

到了一定年齡,隨著閱歷的增加,經歷的事多了,才漸漸明白:

比起智商和情商,最終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其實是能量。

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曾提出過一個「能量層級理論」,其中表明: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意識層次,都會有相應的能量等級。

能量等級越低的人,越容易被負面情緒裹挾,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身心健康,生活陷入一片陰霾。

能量等級越高的人,越容易感知到生活的美好,從中獲得長久的心安,幸福指數也會因此不斷升高。

人生後半程,最重要的修行,就是修煉好自己的「能量場」,從這3方面做起,經營好人生。

很多時候,事情解決不了,真正根源在於自己的情緒問題。 

比如某一天晚上,你突然碰到了一件難事,覺得這個事就過不去了,想來想去都感覺生活的「天塌了」。

但後來你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個「騙局」。

因為當你第二天起床,或許是睡眠充足了,大腦得以休息,你的情緒變了,整個人平靜下來了,雖然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但突然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遇到問題時,先等焦灼的情緒過去,也許那件事並沒有泰山壓頂,只是你自己把它想的特別特別重。

人生就是這樣,有太多時刻,困住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亂了的情緒。

把情緒穩住了,不要輕易讓自己置身「亂局」和「破事」之中,生活中的問題也會減少。

不禁想起董宇輝在直播中講到的一件往事:

有一年,家裡果園的果子還沒完全成熟,天上卻突然下了場冰雹,砸爛了不少蘋果。

這些蘋果,奶奶辛辛苦苦栽培了許久,如今突遭意外,必然損失慘重。

望著被毀掉的果子,奶奶儘管心疼不已,卻沒有一句牢騷,而是立馬思考如何應對。

隨後她默默撿起了地上的果子,在褲子上擦乾淨,又裝進袋子裡,和董宇輝一起,把那些被砸爛的青蘋果拉回了家。

回家的路上,滿是泥濘,路也難行,奶奶的膝蓋上都沾滿了泥土,可她卻什麼都沒說,而是堅定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到家後,她又將果子分類,實在吃不了的送給了鄰居餵牛羊,剩餘的裝進了罐子,最後釀成了果醋。

真正的強者,通常都是這般,即便遇到破事,也不會置身其中,更不會自亂陣腳,而是及時從糟糕的情緒中抽離出來,絕不困於亂局。

難事面前,能夠靜得下心;破事來臨,懂得沉得住氣。

不動聲色,讓事情穿過自己,別再壓在心底,才能擁有足夠的能量,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人生路上,不管處於何種境遇,都要穩住一顆淡定的心,自救於風浪之中。

遇事不過度對抗,允許一切發生,當情緒波動時,不要急於批判自己,請記住:

情緒穩定≠沒有情緒,而是不被情緒支配。

破事不要想太多,戒掉災難化思維,減少對某件事的過度解讀,更不要反覆復盤毫無意義的瑣事,找到情緒的出口,及時放過自己。

就像《阿甘正傳》中說的那樣:

「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什麼都可以接受。

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而後,做一個簡單的人。」

作家何權峰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一日,他和朋友相約去公園散步,沒曾想突然出現的一隻瘋狗,對著他們叫個不停,瞬間影響了朋友的心情。

朋友看著瘋狗叫的肆無忌憚,也決定跟其鬥個輸贏,找了個棍子就準備打狗。

何權峰見狀,立馬攔住了朋友,拉著他速速離開了。

接著走了一會兒,兩人就被眼前的花叢吸引住了,美景也驅散了他們剛剛心中的不快。

朋友不解,不明白何權峰為何就這樣放過那條瘋狗。

何權峰笑著說:「若是剛剛繼續跟那條瘋狗糾纏,萬一被它咬了,怎麼還會有機會欣賞到眼前的風景?」

這背後反映的,正是人生的大智慧:不糾纏。

有多少人,在前行路上,深陷於爛人爛事的糾纏中,就這樣耗盡了自己的精力。

又有多少人,在寶貴的一生中,總是想要向外界證明自己,希望求得所有人的認可,就這樣錯過了最美的風景。

和爛人糾纏,就像是掉入了沼澤地,你越費力掙扎,陷得越深。

執著於爛事,就像是守著一個已經腐爛的蘋果,如果不早日丟掉,只會給自己的生活空間招來更多的蒼蠅。

而這些,也是破壞你自身能量的根源所在。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篤定的內核,這樣在宇宙間才不容易被風吹散。

行走於世間,修煉出一個強大的內核,才能保持內在的不斷向上生長,守住自己的生命力。

從現在開始,聚焦於自己,該轉身離開的時候別猶豫,該及時放手的時候能捨棄。

拓寬自己的認知,放大自己的格局,專注於自身節奏,遠離生命中那些有毒的人。

首先樹立邊界感,明確自己的底線,可以嘗試「人際紅綠燈」原則‌:

那些讓你感到舒心的人,視為‌綠燈關係‌,多多靠近,主動聯繫,常來常往。

那些消耗你的能量,但又因為利益牽扯不得不維繫的關係,便是‌黃燈關係,設定交流時間上限,比如每次聊天不超過20分鐘。

那些長期打壓你的人,是‌紅燈關係,不管是物理還是心理,都應當保持距離,如此才能維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當你的內核變得強大起來,往後自然會遇到更多的廣闊天地,看到無限美麗的風景。

《圓桌派》裡,記者周軼君談起了先賢的養生秘訣

最好的養生,並不是你吃多少補品,你補多少覺,而是你根本看不見那個要死磕的地方。

厲害的人眼中根本就沒有能消耗我的東西,不重要的事情扔掉就好了。

總結來說就是,置頂自己的好心態,及時清理掉生活中那些折磨你的垃圾煩心事。

人活一輩子,唯有養護好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源源不斷地收穫正面能量,從容走好後半生的路。

不久前,看到自媒體博主北京瑞姐的一段採訪,感觸很深。

採訪對象是北京一位106歲的高壽老人,他的生活經驗讓不少網友視作「人生哲學」。

老人退休前,在單位負責印刷的工作,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走完了前半生。

退休之後,他也沒讓自己閒下來,他應邀去報業協會推廣新技術,直到78歲才正式從工作崗位退下來。

到了82歲,他又去上老年大學,學習書法繪畫,閒來無事時,他就在家裡畫畫,如今繪畫水平也越來越高。

然而事實上,老人的身體並不是很好,但是狀態卻特別好,表達清晰,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自理完成。

年輕時,他經歷了不少風浪,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但無論遭遇什麼,他都笑著走過來了。

現在雖然已經一百多歲的高齡,他每天還是會保持原來的生活習慣:

早起練太極,鍛鍊完曬曬太陽,下午睡醒後畫一會畫,或者看會電腦練習打字,每天都過得十分充實。

聊起自己的養老觀,他總結了12個字:

體有小勞,神有所託,豁達大度。

身體不能閒著,適當的忙碌,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

精神上要有所寄託,養寵物也好,種植物也罷,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並堅持下去。

面對生活心態要保持豁達,遇事不鑽牛角尖,待人寬容大度,很少生氣,內心自然平和。

保持好心態,清理乾淨自己的心境,擁有豐盈的精神世界,即便到了晚年,路也能越走越順。

作家畢淑敏曾在做了多年的心理諮詢,聽了無數人的真實故事後,總結出一個道理:

我們太需要明白,人生是為了去尋求幸福。

而幸福其實跟你的顏值、錢財、地位都無關,而是取決於你內心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

你擁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看到什麼樣的世界。

與其在不安中透支自己的能量,不如做好心態的投資。

把生活調成低耗能模式,不怨恨、不糾結、不內耗,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

人應該把精力轉向更宏大的世界,圍著自己的生命火堆起舞,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從此刻起,學會儲存生命的能量,掌握讓自己開心的秘訣,如此,方能不留遺憾的走完這一生。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530/222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