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這款抗皺精華真的……」6月1日晚8點,趙雅芝精心盤起的髮髻在聚光燈下泛著柔光,正準備展示手中產品時,屏幕下方突然跳出刺眼的紅色彈幕:「一把年紀還出來賣笑,不嫌丟人?」原本流暢的介紹突然卡頓,她握著精華瓶的指尖微微發白,喉結快速滾動了兩下,又迅速扯出一抹標準微笑。
但熟悉她的粉絲立刻發現,那雙曾在《新白娘子傳奇》中靈動的眼眸,此刻蒙上了一層不易察覺的水霧。
這場直播堪稱娛樂圈殘酷生態的縮影。根據第三方數據平台蟬媽媽的監測,惡意彈幕出現後,直播間在線人數從5萬飆升至20萬,峰值時段同時在線人數突破30萬。
然而評論區卻呈現出詭異的兩極分化:有人瘋狂刷著「姐姐別忍了,下播吧」「心疼芝姐」的暖心話語,也有人冷嘲熱諷「消費情懷無底線」「白娘子濾鏡碎一地」。
更令人唏噓的是,網友扒出的行程表顯示,過去一年趙雅芝輾轉北京、上海、廣州等12個城市,參與12檔綜藝錄製、6場商業演出,平均每個月僅有1.5天休息時間,這樣的高強度工作,連許多年輕藝人都望塵莫及。
「這哪是直播帶貨,分明是打工人版《活著》。」網友@娛樂圈吃瓜猹的評論獲得十萬點讚。事實上,趙雅芝並非孤例。2021年,64歲的張晨光在直播間賣酒時被網友嘲諷「晚節不保」,情緒崩潰落淚;同年,潘長江因勸誡嘎子「別賣假酒」,自己卻深陷直播帶貨爭議,被網友戲稱為「潘嘎之交」。
這些事件折射出更深層的社會問題:當71歲的趙雅芝穿著剪裁合體的職業套裝,在鏡頭前背誦長達20頁的產品話術時,我們對老藝人的期待,是否還停留在「不食人間煙火」的濾鏡中?這讓人不禁聯想到日本「銀髮打工人」現象——在老齡化社會,工作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維持生存尊嚴的必要手段。
法律博主@法治進行時在直播連麥中犀利指出:「網絡暴力本質是新型犯罪,現有法律體系中,網絡暴力行為多按治安管理處罰處理,最高僅處15日拘留,維權成本與違法代價嚴重失衡。」但更值得深思的是,當我們在鍵盤上敲下「晚節不保」時,究竟在焦慮什麼?趙雅芝丈夫黃錦燊曾在訪談中透露:「她經常凌晨兩點還在對著提詞器反覆練習,比劇組裡剛入行的新人還要拼命。」這種近乎自虐的敬業,或許正是對「被時代拋棄」恐懼的極致表達。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任何不迎合、不妥協的姿態,都可能被貼上「不識時務」的標籤。
要破除這個困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平台方面,可借鑑 YouTube的 AI內容審核系統,上線「智能彈幕過濾」功能,將人身攻擊自動轉化為無害提示;立法層面,應加快推進網絡暴力專項立法,明確平台責任與施暴者懲處標準;而作為觀眾,我們更需要學會換位思考。當71歲的趙雅芝依然在鏡頭前保持優雅,努力發光發熱時,我們真正該追問的,不是「為何不體面退休」,而是這個社會,究竟為老年人提供了多少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畢竟,年齡從來不是枷鎖,偏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