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概念公告,就外國私人發行人(FPI)的定義徵求公眾評論,這是朝著對在美上市外國公司加強監管邁出的一步。美國證交會的兩黨官員都特別提到了中國公司的問題。
外國私人發行人是指在美國證券市場上市的外國公司,按照目前的規定,這些外國公司向投資者作出的監管披露要少於美國公司。
作為華爾街最高監管機構的美國證交會星期三(6月4日)召開會議後宣布就外國私人發行人的定義徵求公眾評論。證交會在聲明中說:「外國私人發行人在聯邦證券法的披露和備案要求方面享有某些通融和豁免。鑑於2003年以來外國私人發行人的群體發生重大變化,本概念公告就是否應修改外國私人發行人的定義徵求公眾意見。」
美國證交會主席、共和黨人保羅·S·阿特金斯(Paul S. Atkins)說,維持合理通融以吸引外國公司來美上市仍然是一個目標,但是「這一目標必須與其他考量相平衡,包括向投資者提供有關這些外國公司的重要信息,包括其獨特的公司結構,並確保國內公司在監管要求方面不會處於競爭劣勢」。
他說:「實現這一平衡的第一步是確定哪些外國公司符合外國私人發行人的資格並能夠享受這些通融。」
阿特金斯指出:「根據2023年的最新數據,近55%的外國私人發行人僅僅或幾乎僅僅在美國進行交易。在這些發行人中,最常見的註冊地是開曼群島,最常見的總部所在地是中國。」
證交會的民主黨委員卡羅琳·A·克倫肖(Caroline A. Crenshaw)也支持這項新措施。她提到,數據顯示,在美上市外國公司的原籍國與20年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她說,2003年修訂概念前,絕大多數外國私人發行人源自歐洲,2003年,這些外國公司的註冊地和總部所在地最突出的是加拿大,但是「根據工作人員的數據,截至2023年,按『發行人註冊地』衡量,最大的轄區是開曼群島(33.3%),按『發行人總部』衡量,最大的轄區是中國(22.6%)。」
此外,克倫肖說:「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發行人總部在一個地方(最突出的還是中國),然後在另一地方註冊(最突出的是開曼群島)。」
資料照片:紐約華爾街附近的金牛像。
克倫肖也提到了阿特金斯指出的另一個問題:這些按照外國私人發行人待遇提交報表的公司有超過一半完全在美國市場交易,而不是在其本國或其他市場交易。「如果公司不在本國市場交易,它們可能不受本委員會在建立該框架時所考慮的嚴格披露或監管制度的約束。」她說。
克倫肖說:「我們不應當在無意之中讓我們的市場成為國際監管漏洞的一部分,並以損害美國投資者和美國公司為代價。」
星期四(6月5日),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就路透社記者就美國證交會可能採取新措施所提的問題回答說:「美方應恪守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中方將採取必要手段,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美國證交會發表概念公告是該監管機構在就可能的規則制定做出決定之前徵詢公眾意見的一種方式。證交會歡迎公眾就目前的外國私人發行人定義以及監管機構可能做出的回應所帶來的成本、負擔或益處發表評論。公眾評論期為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