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川普推進「金穹」計劃,俄羅斯如坐針氈

川普推進"金穹"計劃,俄羅斯如坐針氈

今年1月,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就職僅一周後,便通過行政命令要求開發一項代號為"美國鐵穹"的新型飛彈防禦系統。

3月4日,川普在向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講話時宣布:"我請求國會為最先進的'黃金穹頂'飛彈防禦系統提供資金,以保護我們的國土"這個項目包含哪些內容?它能否成功?對俄羅斯又意味著什麼?

據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部長B.錢斯·薩爾茨曼將軍介紹,"黃金穹頂"並非單一計劃,而是"系統之系統"。根據行政命令,該系統將整合美國現有飛彈防禦體系,並通過雄心勃勃的新架構進行補充,旨在"保護美國免受來自同等、近同等及流氓對手的彈道飛彈、高超音速飛彈、先進巡航飛彈和其他下一代空中攻擊"。其最終將形成一個遠超美國現有防禦能力的分層飛彈防禦系統。

儘管尚處於早期階段,但該計劃的新系統將以天基為核心,由數百顆探測衛星組成星座,負責定位陸、海、空領域的飛彈及其發射基礎設施,並在飛彈發射後進行精確追蹤。另一支獨立的攻擊衛星群將在飛彈助推階段通過動能(如飛彈攔截器)或非動能手段(如雷射)實施攔截。

"黃金穹頂"的主要目標是為美國本土提供全面保護,但川普的行政命令暗示該系統也可能涵蓋戰區飛彈防禦,即延伸至保護在歐洲和亞洲前沿部署的美軍及盟友。

圖源網絡|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部長B.錢斯·薩爾茨曼將軍

該計劃的另一特點是預期開發速度極快。薩爾茨曼將軍表示:"如果按五角大樓傳統開發程序,這可能需要12至17年。"但目前的計劃是在川普2029年1月任期結束前見到成效。為實現這一目標,項目不僅將依賴洛克希德·馬丁等老牌國防承包商,還將引入SpaceX、Anduril和Palantir等新興企業。

"黃金穹頂"的開發有其現實動因。美國現有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主要依賴阿拉斯加格里利堡的40枚陸基攔截彈,以及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的4枚同類武器。該系統已服役20餘年,設計初衷是防範意外或流氓國家的飛彈發射,而非俄羅斯的戰略武器庫。此外,陸基攔截彈對高超音速武器的防禦能力有限。

然而,川普對"黃金穹頂"的熱情更多源於政治考量,而非實際需求。他深諳大型象徵性項目的價值——2016年,他因承諾在美墨邊境建牆而入主白宮;如今又力推重啟舊金山灣臭名昭著的阿爾卡特拉斯監獄,以此彰顯對"法律與秩序"的承諾。"黃金穹頂"同樣如此:川普希望將其打造成"以實力求和平"議程的宏大象征。

圖源網絡|1983年雷根在電視演講星球大戰

此外,該項目也暴露出川普的靈感來源:作為天基系統,"黃金穹頂"與羅納德・里根總統1983年提出的"戰略防禦倡議"(SDI)高度相似,其命名則顯然受到以色列"鐵穹"系統的影響。

但這些類比並不完全令人鼓舞。被批評者戲稱為"星球大戰"的 SDI因技術要求過高,最終於1993年終止;以色列的飛彈防禦體系("鐵穹"僅是其中一層)雖有效,但其防禦難度遠低於美國——以色列國土面積比夏威夷還小,且主要應對的是技術簡陋的短程火箭彈,而非先進的彈道飛彈或高超音速武器。這不禁讓人質疑:"黃金穹頂"真的可行嗎?

01首要障礙:技術瓶頸

儘管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技術突飛猛進,但開發天基飛彈防禦系統仍面臨巨大挑戰。項目時間表也過於樂觀:支持者常以"曼哈頓計劃"的成功為例,但當年美國處於戰爭狀態,舉國上下圍繞共同目標空前團結,而如今的社會凝聚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02其次:成本失控

4月底,眾議院共和黨人提出一項協調法案,為"黃金穹頂"撥款247億美元——但這只是起步資金。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012年的一項研究估計,天基助推段飛彈防禦系統的總成本可能高達8310億美元(按2025年美元計算)。

支持者辯稱,如今有多個因素可降低成本:過去十年間,火箭發射成本大幅下降;SpaceX憑藉7000顆星鏈衛星,已證明能以較低成本快速部署大規模衛星星座。

其他節省成本的提議包括"衛星兼職論"——即衛星除追蹤飛彈外,還可承擔商業功能,實現美國版"軍民融合"。路透社4月報導稱,SpaceX甚至提議將"黃金穹頂"作為訂閱服務,衛星所有權不歸美國政府所有。

03這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

川普將"黃金穹頂"描繪為促進穩定與和平的機制。他長期對核武器持懷疑態度,稱其為"怪獸",並表示:"如果我們能實現無核化,那就太好了。"他希望"黃金穹頂"能減少美國對核武器的依賴——因為若美國擁有可靠手段確保本土免遭攻擊(拒止威懾),就無需保留太多打擊對手的能力(懲罰威懾)。

但莫斯科的戰略家們顯然不這麼看。2002年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後,俄羅斯官員始終警告飛彈防禦系統的破壞性影響。2019年,俄羅斯外交部譴責美國當時規模較小的飛彈防禦計劃,稱其證明"華盛頓渴望確保全球軍事主導地位"。俄方擔憂的核心在於:若美國躲在防禦系統背後高枕無憂,可能會無忌憚地發動侵略。

華盛頓此前一直辯稱,其飛彈防禦系統僅用於應對朝鮮伊朗的有限威脅,絕不會削弱俄羅斯龐大而精密的武器庫。但這一說法從未被莫斯科完全接受,如今更被拋諸腦後。"黃金穹頂"標誌著美國政策的劃時代轉變:其明確目標不僅是"流氓對手",還包括"同等"和"近同等"國家——即俄羅斯和中國。

俄羅斯專家仍有信心:即便美國建成該系統,俄羅斯戰略武器庫仍能通過誘餌、干擾裝置等反制措施突破"黃金穹頂",甚至可通過飽和攻擊(發射超過攔截能力的飛彈數量)壓制防禦系統。

但在核威懾領域,僅有信心遠遠不夠。鑑於國家生存攸關,戰略家必須從最壞情況出發,假設"黃金穹頂"至少能有效攔截俄羅斯的二次核打擊。

04俄羅斯的必然回應:加速核三位一體現代化

俄羅斯將不得不加快現有核力量現代化進程,用新型運載體系換蘇聯時期的運載系統。同時,加碼"超級武器"研發,俄羅斯可能重新聚焦旨在規避所有現有飛彈防禦系統的"exotic weapons"(新型武器)。2018年,普京曾高調公布被稱為核"超級武器"的系列裝備,包括"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據稱射程無限)和"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用於打擊航母編隊或沿海基礎設施)。由於"黃金穹頂"專注於空中防禦,"波塞冬"可能成為俄方優先發展項目。

圖源網絡|"波塞冬"核動力魚雷

05強化反衛星武器能力

俄羅斯可能加倍投入核動力反衛星武器——這類武器的優勢在於可快速摧毀美國衛星星座,但其弊端是會造成巨大附帶損害(摧毀大量民用衛星並破壞全球太空秩序)。然而,若面臨"輸掉核子戰爭"與"破壞太空基礎設施"的抉擇,克里姆林宮無疑會選擇後者。

06連鎖反應與風險

"黃金穹頂"將迫使俄羅斯捲入新一輪軍備競賽,在本已財力枯竭之際(烏克蘭戰爭已導致俄國防預算超支,重建常規軍力需數年),不得不向戰略部隊投入更多資源。這將進一步擠占民用領域資金,對俄羅斯經濟長期健康造成可預見的損害。

與此同時,俄羅斯急於開發太空超級武器和核技術,也帶來更高風險。"波塞冬"和"海燕"雖被克里姆林宮大肆宣傳,但仍處於研發階段,事故風險極高。核動力"海燕"飛彈尤其令人擔憂,被稱為"飛行的車諾比"——據報導,2019年一次試射失敗導致五名工程師死亡。

07結語

"黃金穹頂"或許永遠無法實現川普的宏大野心,但其存在已對戰略穩定——尤其是對俄羅斯——構成嚴重威脅。即便項目最終流產,它所引發的軍備競賽和信任危機,仍將成為全球安全的長期隱患。

內容來源:卡耐基基金會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全球展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607/222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