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水斷電、押金糾紛。近期,很多租客遇到了這些麻煩事。
原因是二房東暴雷了。
二房東拖欠大房東巨額租金和物業費,捲款跑路,大房東迫使租客重新簽約,但其實租客已經把租金交給二房東了,當然不願重簽。於是,大房東就採取斷水斷電等脅迫手段。
這是大房東和二房東之間的經濟糾紛,租客最無辜。
二房東暴雷的最主要原因,是租金的不斷下跌,與他的收房高成本形成「倒掛」,規模越大虧損越嚴重。
比如:廣州黃埔區租金從峰值53.34元/㎡/月降至41元/㎡/月,跌幅達23%。二房東通常以市場價7-8折簽約房源,再經過裝修、打隔斷等方式來溢價出租,但租金下跌導致利潤空間被壓縮甚至虧損。
更嚴重的是,房租下跌的趨勢在延續,二房東看不到希望。
2025年初,全國50城住宅平均租金創新低,一線城市租金同比連續下跌12個月以上,二房東利潤空間被徹底擊穿。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失業率攀升至14.9%,仍然處於一個高位,未來的租房需求依然不樂觀。
而且,出租房的掛牌數量也直線攀升。
以廣州為例,2024年10月—2025年2月,廣州出租房源掛牌增加了16116套,增幅達16%。
今年2月的全國租賃掛牌房源總量也環比回升了22%。
此外,天量保障房入市會進一步推動租房市場下行。
「十四五」保障房計劃籌集870萬套,2025年,根據各地已公布計劃,還將籌建超100.6萬套保障房,而保障房租金低於市場價20%-30%。
如今租房市場進入了「以價換量」階段,房東普遍降價攬客。
二房東的經營運作模式也導致暴雷事件頻發。
二房東普遍採用「長收短付」模式,即向租客收取半年或全年租金,但僅按月支付給房東,形成資金池,甚至利用槓桿來擴張。
一旦租金收入減少或房屋空置時間增加,資金鍊極易斷裂。
比如某上海二房東管理200套房源,因空置率30%、租金下跌15%,每月現金流缺口達40萬元,最終跑路。
而且,此前二房東無需資質審核或資金監管,僅需註冊普通企業即可經營。租客難以核實房源真實權屬,合同法律效力模糊,這也造成大房東和租客之間出現諸多的糾紛和衝突。
行業在加速洗牌。
據估計,近兩年二房東數量減少約70%。
倖存的二房東將轉向低槓桿、精細化營運,例如控制房源規模、提升服務附加值。同時,部分可能融入合規的長租公寓體系,接受資金監管。
為避免二房東暴雷事件再次發生,政策監管和租客意識都需要加強。
目前,多地已出台措施規範租賃市場,比如要求轉租10套以上房源需市場主體登記、設立租金監管帳戶、限制「租金貸」比例等。
而租客也逐漸傾向短租、直接簽約房東或正規平台,避免預付長期租金的風險,不要掉入低價陷阱。
其實,二房東頻繁暴雷,背後是城市居住生態的改變。
單一的房屋買賣不叫生態。結合租賃、買賣,再細分下去的各類房企長租公寓、機構仲介的租賃產品,買賣賽道里細分的共有產權房、配售型保租房等等,這才構成生態。
二房東在這種多元的居住生態中沒有位置,不僅賺大錢的時代過去了,生存的空間也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