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手機,看到許久不聯繫的一個朋友發了朋友圈。
她的文字裡,充滿了對婚姻生活的抱怨和對老公不愛自己的不解。
一句「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卻換不回他對我的半份理解」,瞬間將人拉入到婚姻的瑣碎日常中。
還記得剛步入婚姻時候的她,滿臉都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從小受著「賢妻良母」教育長大的她,會自覺地早起為老公做早飯,整理衣服。
像世俗要求一個妻子那樣,竭盡全力地對她的老公好一些。
有次一起聚餐,她的老公笑著說,結婚這麼多年,自己連水果皮都沒削過。
只是這樣的付出與在意,似乎並未能換來老公的體貼對待。
這些年,她發現老公開始越來越晚回家,越來越不願意回她的消息,甚至更多的時候,回到家的兩個人,常常背對背入眠。
她試圖挽救這種關係,卻發現自己的努力如同杯水車薪,完全無法挽回丈夫的真心。
甚至,她連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都不清楚,朋友圈中的文字,字裡行間透露著疲憊與絕望。
這些年,我們總在倡導要做獨立女性,要將感情看淡;
可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依舊不得不承認的是,大部分女性,還是會被困於感情之中。
網上一直有個觀點很火:
婚姻中不幸的女人都有一個特徵——
獨身時情緒穩定,一遇感情就亂了分寸。
《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戀愛腦。
因為老公的一句「我養你」,名牌大學畢業的她放棄了工作,當起了全職太太。
她本以為那個說著「我負責掙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的男人,會真的對她好一輩子,卻沒想過,有天她竟撞破了老公的出軌。
聽著老公說出「我愛她,無可救藥地愛她」時,羅子君瞬間淚如雨下。
那時候的她,已經脫離職場十年了,還要帶著一個才剛剛上學的孩子,日子不可不謂艱難。
那段時間的她如墜深淵,日夜以淚洗面,沉溺於「被拋棄」的自我否定里,幾乎摧毀了自己。
放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有多少女性因為老公的冷暴力患上抑鬱症,有的甚至需要入院治療,又有多少女性在情感中百般內耗,身上長了不少結節。
很多人都覺得,女人真矯情。
其實,這是社會制度和生理因素共同作用下,女性所作出的正常的反應。
梁永安教授曾分享過一個觀點:
男性屬於定居動物,女性屬於移民動物。
現代社會的家庭制度,會讓男性一直生活在原來的家族裡,有明確的系譜。
女性卻沒有。
婚姻制度迫使女性不得不從自己的原生家庭「移動」到另外一個家庭中去。
這就會導致女性有很強的漂泊感,內心的不安感也會加強。
再加上女性對於世界的感知向來更為敏感,對愛情總是充滿嚮往,所以情感需求特別大。
她們會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反覆來確認對方愛不愛自己,才能從中獲取到安全感。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女人一生都在尋求「被愛」,不管是父母的愛,還是伴侶的愛。
只是,你期望得到誰的愛,誰就能奴役你。
當感情尋求未果時,女性細膩的情感觸角和生理上天然的激素波動,常使她們更容易深陷情感漩渦,反覆咀嚼傷痛,陷入漫長的內耗。
但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上天讓你離開一段關係,並非為了懲罰你,而是為了庇護你。
前些天看到一個女孩寫下的自己的故事。
她是在考研期間被男朋友劈腿的,那是她從高中就談起的男友。
倆人一起出去旅行過很多次,也見了對方的家長,那時候他們還約定,等有了穩定的收入就結婚,就連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可就在她備考研究生的期間,收到了男朋友發來的分手消息。
多方打聽後才知道,原來男生在實習中認識了家境更好的女孩。
對方答應會幫他轉正,還允諾了他不少本不該他這個年紀就能拿到的資源。
多方權衡之下,感情敗給了現實,分手也是意料之中。
女生接受不了這樣的結局。
她痛哭流涕,她歇斯底里,她反覆看著那些愛意最濃時的甜言蜜語,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她在痛苦中輾轉反側。
但已經處於倒數計時的研究生考試,並未留給她太多時間悲傷,收拾好情緒後,她重新埋頭於書本,將更多的精力用於自我提升。
後來,她如願考取了那所學校,又在學校里遇到了現男友,開啟了新的生活。
如今再去回看那段經歷,她會覺得那時的分手恰如其分。
既是命運對自己的考驗,也是命運提早幫她識別了人,讓她提升了看人的能力和對感情的認知。
那時候朋友常安慰她說,現在能因為利益拋棄你的人,未來也能因為利益拋棄別人。
有的事情越早經歷越好,至少你還年輕,還有試錯的機會。
現在的她也明白了,若未能與一人走到終點,完全不必苛責自己。
或許是對方當下心性未定,或是本非命運契合的齒輪。
古人常說:有福之女,不入無福之家。
有時候,上天讓你放棄一個人,不是要沒收你的幸福,而是心疼你的執著,覺得你不該在不值得的關係里繼續消耗。
是因為,上天想給你更好的。
那麼在感情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擁有時好好珍惜,在結束時學會釋懷。
一段感情走到盡頭,當我們能坦然說出「我盡力了」「我付出了我所能付出的所有」時,也就能坦然釋懷了。
人生很多時候,為人處世並非要得到對方的認可或回饋;
而是在關係真的走到盡頭那天,回首過往,回問內心,你是平靜與坦然的。
即便結果不那麼盡如人意,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地方了。
很多人都說,情關,是很多女性成長路上最難跨越的一道坎兒。
因為你要對抗的是你的本能,和你對待感情的方式。
只是人生中的太多關卡,倘若如法跨越,老天會不斷地重複各種經歷,變換不同的人來折磨你。
正所謂那句話:
未完成的課題會重複出現,直到你給出新的回應。
可一旦跨越了,就會發現情關並非多難的題,相反的,經歷過後,你的生命會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韌性和光彩。
想起那個曾被廣泛傳播的故事:
有位女記者,人到中年後婚姻破裂,那時候的媒體行業也不景氣,離婚沒多久,她就收到了裁員通知。
面對這樣的雙重打擊,她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拿著為數不多的積蓄開了一家小店。
她說這是自己從小就想做的事情,只是過去的幾十年困於家庭,疲於工作,早已忘記了疲憊生活中還有夢想。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實體店不景氣,她的小店也經歷過缺少客源,供貨出問題等諸多難題。
但人生就是這樣,關關難過關關過。
靠著以前的營銷知識和積累的人脈,再加上她契而不舍地堅持,她最終還是把這家小店做了起來。
閒暇時間她讀書寫作,還出了一本自己的人生感悟。
看她的蛻變就會發現:
當一個女人不再為情所困時,她身體的能量遠超你的想像。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個過程很艱難,很容易內心崩潰,懷疑世界,抱怨一切,甚至生出各種怨念。
然後心如死灰。
恰恰也是這時候,你會開始悟道,正所謂心不死而道不生。
大部分人,只有在極端的痛苦下才會改變,這樣的改變,我們常常將其稱之為:
蛻變。
真正的過情關,從來不是讓你放棄誰,而是讓你將對方當作一面鏡子,看到鏡子中的自己。
是步步緊逼,是苦苦哀求,還是溫和善良。
然後從關係中跳脫出來,重新將自己再養一遍。
那麼,當我們困於一段感情中時,又該怎麼重新喚醒自己呢?
有人給出了建議:
想糾纏就去糾纏,想幹啥就幹啥,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撲,接受自己難過發瘋,
想去撞南牆就去,等到愛意消耗殆盡,你終有一天會醒悟了:
突然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選擇放手,然後再也不見,等你脫離出來,你會感謝曾經的自己。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嘗試去做以下幾件事:
1.轉移注意力
當感情遇到問題時,不少人給出的建議,莫過於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
有人會將全部心力投入工作,在事業上尋求更大的發展。
有人會將精力放在愛好中,用業餘時間培養自己的新技能。
也有的人,會約著朋友喝酒吃飯,用新的關係填充內心。
當情緒洶湧時,不妨給它找個新的去處,用實實在在的成就感和進步感,一點點擠掉回憶的空間。
2.汲取自然的能量
最近常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跑步打卡的帖子。
醫學研究表明,運動能釋放內啡肽,陽光能滋養血清素。
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天然抗抑鬱良方。
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妨嘗試走出家門,去往戶外。
無論是夏天曬曬背,還是秋天跑跑步,又或是冬天在外打一組太極,都是讓身體吸收自然能量的方式。
那些被感情中傷的內心,終有一天會被自然治癒。
3.餵養精神食糧
前些天和讀者聊天,發現很多到了中年的女性,依舊會抱有對愛情的幻想。
將那些言情劇中的橋段,當作現實中會發生的故事。
倘若你也深陷感情之中,不妨少看一些言情劇、偶像劇,浪漫的愛情,往往只屬於情犢初開的少男少女。
多閱讀能給你內在力量的書籍,從人物傳記中汲取力量,從心理著作中了解自己,從哲學書籍中獲取智慧。
將時間投入到讓你思考和沉澱的文字中,也能為你的內心注入更多支撐情緒的力量。
相信終有一天,我們都能順利渡過自己人生的情關。
任世間紛紛擾擾,你自有內心的平和,任身邊人來人往,你都有自我的堅定。
你會有能力深愛他人,卻不真的困於愛中。
當你真正掙脫了那無形的枷鎖,站在更高處回望時,就會發現,那些曾經令你痛徹心扉的感情,也是你人生中值得回味的一個瞬間。
而你的人生,還將擁有更多的經歷,還將收穫更多美好。
當人不被內心所困,不被愛恨捆綁,你也會有更大的能量,繼續書寫更加燦爛的人生。
相信屏幕前的你,會早日擁有這樣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