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2歲生日那天,胡心瑤收到了一份病危通知書,這是近10天內的第5張,她自己簽下了名字,又在搶救結束後獨自返回出租屋。由於消化道出血,她吃不了甜食,只能用一碗粥代替蛋糕,她默默許願:希望能繼續活下去。
2003年6月,胡心瑤出生在重慶市墊江縣的一戶農家,有個年長18歲的姐姐,父母種田維持生計。14歲那年,胡心瑤被確診為lgA血管炎(又稱「過敏性紫癜」),自此病魔纏身,求生艱難。
為了給女兒治病,父親掏空了家底,在68歲的年紀外出打工掙錢;胡心瑤則在16歲時便出外工作,為自己掙來治療費用。胡心瑤不怕疼、不怕苦,以超人的毅力奮力求生,卻不得不面對疾病日漸沉重的事實。她偶爾沮喪,更多的時候咬牙硬頂。未來,她還希望能成立一個「病友之家」,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鼓舞更多人努力地生活下去。
疼痛成了生活的底色
「劇痛讓我周身顫抖,冷汗如注,我緊攥雙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拼盡全身的意志在這疼痛的深淵中苦苦支撐。」胡心瑤如此形容發病時的痛苦。
胡心瑤所患的lgA血管炎發病機制尚未明確,這是一種侵犯皮膚及其他器官小血管的全身性免疫性血管炎,可導致血管壁損傷、血液外滲,表現為皮膚紫癜及其他臟器損害。今年3月,胡心瑤進一步被確診為ANCA血管炎,該病發病率極低,但患病後累及上下呼吸道、腎臟、神經、皮膚等多器官多系統。
患病7年多,胡心瑤的病情日漸加重,如今她有嚴重的氣喘、心衰、腎衰竭和腹痛、關節痛,為了控制病情,她不斷增加服用的激素藥和免疫抑制藥,「以前吃4顆管用,現在需要12顆。」
伴隨著疾病到來的,是無休止的疼痛。那些輕微的疼痛已不值一提,需要外部干預才能緩解的劇痛,最初10天半個月才會出現一次,現在已經發展到兩三天一次。今年4月21日,胡心瑤在擺攤賣果汁時突然發病,在人群驚詫的目光中滿地打滾、尖叫,有人好心扶她,有人上前關心安慰,但痛還是痛,除了忍耐沒有其他出路。待最劇烈的疼痛過去,胡心瑤獨自去醫院接受搶救,獨自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又獨自回家。
每次發病時,她都感覺生不如死。在長期的患病與治療中,胡心瑤成長出了遠超常人的疼痛耐受力,她曾經體驗過模擬女性分娩痛苦的儀器,哪怕開到最高的10級,她也只是「有一點點痛」。她身體的抗藥性也在不斷提高,最初2顆止痛片可以緩解痛苦,後來是4顆,現在只能靠曲馬多和嗎啡來幫助止痛。
疼痛已是胡心瑤生活的底色,發病前的症狀出現時她不會慌張和害怕,只是機械地去處理它、克服它。自14歲生病之後,她輾轉重慶、北京、上海、武漢等多地治療,早已鍛鍊出堅毅求生的品格。疼痛,對她來說只是諸多難題之一。
拼死掙錢續命
更大的困難是錢,有錢才能續命。胡心瑤好似一架馬力全開的舊機器,明明需要停下來休息,卻不得不「拼死去掙錢」。
每天早上7時起床,吃完藥和早餐後,胡心瑤開始在網絡平台做心理諮詢,一分鐘5毛錢;下午3時,她需要準備食材,出攤賣水果汁,直到晚上10時收攤回家,還要繼續在網上連載小說,直到凌晨3時睡覺。
如此勞累一天,胡心瑤能掙到三四百塊錢,卻依然不夠藥費。「現在每個月固定的藥費是2萬多元,如果再算上醫院搶救的費用還要更多。」入不敷出,胡心瑤只能靠網貸借款及愛心人士的捐贈勉力維持。
為了省錢,胡心瑤早餐只吃白粥配鹹菜,正餐偶爾豐盛些,會有滋補的排骨湯和鴿子湯,一天餐費不過二三十元。22歲的年紀,胡心瑤很少逛街,沒有娛樂。最近一次買衣服,她在朝天門的批發市場買了8件夏裝,一共220元。
談及此處,胡心瑤有些無奈。目前在重慶醫院的治療方案,雖然可以減少併發症,但整體病情仍是在不斷加重;如果能去到上海治療,可以穩定住病情,不過5萬多元的治療費用完全超出了她的承受範圍。
「在爸爸頂不下去的時候,我才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殘酷。」更早之前,父親靠著打工掙來的錢,每個月能資助女兒6000塊,幫助胡心瑤承擔當時每月3萬多元的治療費用,但如今父親已年滿70,實屬高齡,再難工作。父親的資助一斷,胡心瑤只能選擇更便宜的治療方案,不料病情發展迅猛,身體出現腎衰竭,連鎖反應下,她還丟掉了高薪穩定的銷售工作,只能擺攤自救。
在多重壓力下,胡心瑤一度想要放棄。
計劃組建「病友小家」
腎衰竭是無法治癒的,胡心瑤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為了看病前後花了100多萬,最終卻是這個結果,誰能不灰心呢?」胡心瑤一度覺得繼續治療也是無用功,自己反成了父母的負擔,心生退意。
2024年12月18日,胡心瑤獨自約了攝影師到嘉陵江畔拍照,她讓攝影師將畫面調成黑白色,自己抱著一捧花,背對燈火璀璨的洪崖洞。她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寫好遺言,準備留下最後的人世影像。
細心的攝影師看出了不對勁兒,偷偷地報了警,警察趕來,聽胡心瑤講完自己的經歷後,轉給她1300元,鼓勵她好好活下去。素不相識的墮胎露的善意,讓胡心瑤留在了人間。「那麼難的歲月都熬過來了,為什麼不能繼續堅持呢?」
命運對胡心瑤是不公的,但善良的人們給了她許多溫暖。「我的老師、醫生,那麼多人願意借錢、捐錢給我,是他們的力量支持我和疾病鬥爭,支撐我活到現在。」胡心瑤的心是熱的,她願意盡力把自己感受到的溫暖傳遞出去。近期貴州榕江發生洪災,在身上只有700元的情況下,她捐出去了200元。
在多家媒體報導後,胡心瑤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聽到,許多有著相似經歷的病友紛紛向她留言傾訴。她心裡動了念頭,想要建立一個「病友小家」,幫助病友們建立信心,共同抵禦病魔。目前,有意願的病友大概在30人,胡心瑤希望能在今年10月實現這個夢想。「我無法預知未來,或許這件事最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我願意去嘗試一下。」
想到的就要去做,時不我待,胡心瑤活得很「著急」。激素藥物的副作用,會不斷加重股骨頭壞死,胡心瑤對此並不樂觀。「我現在還能走路,還能擺攤,說不定哪天我就再也站不起來了。」因此,胡心瑤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哪怕是記者電話採訪的這段時間,她都在聊天的過程中做完家務,熬好了排骨湯,切好了下午擺攤用的檸檬片。
除了成立病友之家,胡心瑤還有兩個簡單的願望,一是帶父親去一趟北京,二是自己去一趟新疆旅遊。「我好像很少接觸到大自然的美景。」14歲生病至今,胡心瑤的生活在掙錢和看病之中搖擺,很少擁有閒暇愜意的時光。她曾抱怨命運,但卻始終沒有逃避。她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為自己,也為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