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英國金融時報:歐洲資金全面撤資中國大陸!

歐洲企業開始大幅減少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額,並將目標轉向中歐、東歐與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對外投資出現兩頭壓寶的雙保險布局,顯示外資對中國大陸製造優勢的看法轉趨保守。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去年歐盟對中國大陸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僅廿七億美元,遠低於2006年的90億美元。而歐盟對俄羅斯投資,則從2006年的160億美元飆至二五六億美元。
    
    歐洲企業將對外投資由中國大陸逐步轉向俄羅斯與中東歐的原因複雜。「許多歐洲企業現都避免將製造基地全壓寶在中國大陸,開始尋求分散風險」,羅申美國際(RSM International)會計師事務所外國直接投資專家兼顧問巴特烈指出,「基於運輸成本考量,在歐洲生產外包業者眼裡,中歐與東歐已取代中國大陸成為理想選擇。」
    
    中國大陸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不足等原因,都讓歐洲企業打算提前離開中國大陸,例如法國辦公設備生產商Samas與德國耳機生產商Sennheiser,已將生產業務遷出中國大陸。
    
    經濟專家則表示,外界勿過度解讀特定一年的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但外資趨勢確實顯示,歐洲企業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額,明顯少於巴西、俄羅斯與印度等三個「金磚四國」,例如歐洲企業對印度的投資額就從2006年的卅七億美元飆升至160多億美元。
    
    代工生產強調將本求利,「原期望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企業,現都開始調整生產基地布局」,安侯建業新興市場主管高梅斯指出,「像印度這類原認為只適合投資服務業的國家,歐洲企業現赫然發現,轉投資製造業其實也有利可圖。」
    
    在地化供應也是企業分散中國大陸製造風險原因。知名運動用品商愛迪達(adidas)傳出將削減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規模,該公司回應說在中國大陸的絕對產值不會下降,但會增加全球其他地區的產能。部分美國企業也開始將中國大陸工廠撤回墨西哥,希望降低高昂的海運成本。
    
    然歐洲企業降低對中國大陸投資額,不代表外資全看壞中國大陸經濟。中國大陸商務部公布今年一至六月外商直接投資額高達五二三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大增四五%;六月FDI為九十六億美元,同比成長約四五%,不過,一至六月同比外商投資新設企業家數則下滑廿二%,六月分同比更下滑廿七%。專家認為,此說明外商依舊看好中國大陸市場,且投資方向正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或高科技產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