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誰在為大陸首富為黃光裕出事鼓掌?

     「每次精英中的某個人出了醜聞,都會引發一次小小的狂歡」----這是社會學家孫立平在描述中國的公眾自發地對所謂精英階層充滿蔑視甚至可以說是仇恨的現象的表述。
    


    

 

 

 

 

 

 

 

 

 


    和轉型期中國的諸多財富神話一樣,黃光裕兄弟也有一條充滿迷霧的創富之路。
    
    黃光裕,作為被機構評選出來的大陸首富,怎麼說也算得上一個經濟精英人物。從他的履歷表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平民,在個體充分的投入和努力的基礎上,把握住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所形成的市場經濟的各種機會,能夠創造的奇蹟。當然,這種奇蹟帶有很多神秘的色彩,媒體在解讀他的創業歷史時候,也有了「神秘的第一桶金」這樣的標題。
    
    只是這種傳奇,能否轉化為尊重和認同?在這個故事裡,除了關於一個富豪的驕奢淫逸的暢想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來證實,黃光裕們的存在,是中國社會進步的一種推動力量?
    
    黃光裕從法理上說,還只是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如果被立案,充其量暫時還是個犯罪嫌疑人,如果沒有立案,連犯罪嫌疑人都不是。但是,公眾在網絡傳播這則消息,則用了另外一個值得玩味的詞彙----出事了。「黃光裕出事了」。所謂「出事」,其實更多是「終於東窗事發」的意思。這是一種民間邏輯----某人飛黃騰達,但是肯定有什麼問題,如今終於「在江湖上混,遲早要還的」,應了因果報應那句老話。這種邏輯,是民眾的那種壓抑的情感希望得以舒張的後果。
    
    其實還有一個流行於中國商圈和媒體的更加值得玩味的詞彙,似乎深刻地反映出一種中國的精英,特別是經濟精英的生存現狀,那就是「原罪」。早期「原罪」,這些企業家某種意義是被人「逼良為娼」,官員腐敗,權利尋租,是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的一個不存在爭議的現狀。企業經常被當權者,例如把有行業資格審批權限、項目審批權限、政策解釋權限等等的那些官員,強行尋租。如果企業不服從於潛規則,那麼他們的企業的發展將面臨複雜的生存環境的壓力。
    
    中國一些企業逐步做大的過程中,企業家開始與官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相互「綁定」的合作關係,雙方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這些企業,具有了相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有了IPO的機會和可能,對於官員,由一種簡單的尋租,也升級為一種「機會投資」。官員手中的權力以及在政界的關係網,作為一種可以直接兌現為商業利益的「強勢資源」被納入合作中,社會上已經對「代持股份」不陌生了,那些在股東會議上永遠不出現的人,卻是這些企業重大利益的實際擁有者。
    
    這種關係,是一種緊密的利益關係,但也是一種危險的關係。在超越法律的灰色地帶運作,都會在「出事後」如何擺脫干係的問題上相互傾軋。中共政府每查處一個高級別貪官,都會挖出「窩案」,窩案的破獲也往往是「狗咬狗,兩嘴毛」的後果。這個窩字,解讀了這些企業家與貪腐官員的關係----「一丘之貉 」,同「窩」異夢。
    
    
    
    中國最大的富豪出事了,誰在為之歡呼?
    
    
    
    從一種社會公正的角度,似乎所有人都該鼓掌。儘管調查結果還沒有公布,黃光裕的事情還沒有定案,他身上的「原罪」以及現行的違法程度,我們還無法確認。但我們得反思一個大型企業的領袖出事的代價。
    
    要知道,一個企業家的倒掉,和一個官員的倒掉,社會承擔的後果是不一樣的。中國不缺少官員,但缺乏好的企業家。行業的領軍人物的倒掉,如果導致企業的發展出現巨大的挫折,那麼這種失敗導致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更為深遠和實際。比如,這些大型企業的大量上游和下游合作企業,以及這些企業數千甚至數萬員工的家庭,都要為這種「原罪」買單。
    
    帶著原罪陰影的中國的經濟精英,無論是不是國美的競爭對手,都該為此為鏡,以冷水洗頭,徹底反思。手掌不該用於幸災樂禍,而是該重重打在自己的臉上。與鼓掌發出的是類似的聲音,但意義完全不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