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13歲優秀女生跳樓遺言稱自己很髒很壞 到底怎麼

5 月13日,上海某中學一名13歲女生從11樓家中跳下身亡。事發近兩周,這一意外事件在上海不少教育類網站或社區論壇受到許多成年人的關注和議論。近幾年來,中小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人們在為這一幕幕人間慘劇扼腕痛惜的同時,更對青春期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中小學教育方式充滿困惑。

優秀女生遺言「我真的很髒,很壞」

5 月13日下午5點多,家住上海盧灣區的初一學生黃一馨放學後,藉口寫作業關上自己的房門,寫了三封遺書。其間,據家長方面反映,班主任曾來電話,因父親在廚房忙碌,電話是孩子接的。隨後不久,這個未滿13歲的女孩就從自家11樓的陽台上跳了下去。待父親發現奔下樓去,叫來急救,孩子已無生命跡象。

黃一馨就讀於上海一所歷史悠久有良好口碑的中學,是少先隊中隊委員,也是優秀學生,這學期期中考試剛獲得年級第7名的好成績。她的父母都是碩士研究生學歷,在出版社工作。根據他們的介紹,這是個活潑開朗、多才多藝的女孩,只是自尊心比較強。班主任在她成長冊上留下的評價多少也能證明這一點----「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並且還能主動挑起重擔,同學與老師對你工作的認可,應該可以讓你更好的成長。期待在新的一個學期中,你能帶給大家更多的欣喜。」

然而,就是這個被人期待會帶來欣喜的女孩,卻將自己的生命斷送在了差7天就滿13周歲的一個黃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能夠這樣不顧一切地選擇了自盡----就在同一天中午,她還在興致勃勃地和同學討論NBA戰況呢?

她留下的三封遺書里,給父母的一封說自己「不孝」,「請你們好好活,忘記我。」給同學們的一封,透露出對同學情誼的依戀:「謝謝你們陪我度過了2年……你們,不要再互相生氣了吧。生,是快樂,為何還要再不滿?」寫給班主任老師的一封信最長,除了表示對生命的留戀外,沒忘記向老師致謝:「謝謝你教導了我兩年。對不起,我辜負了你的期望。再次謝謝你。」

也是在這封遺書里,女孩透露了選擇自殺的心理動機,而且用了十分極端的詞語來評判自己:「我真的很髒,很壞」……她認定,只有「用生命的代價」才能「彌補一切」。

青春的心裡藏著怎樣的秘密?

什麼樣的緣由,能讓一個孩子說自己「很髒,很壞」?

從黃一馨父母處了解到的情況是:孩子前一天與曾經是好友的同學吵架,回家後情緒低沉。媽媽發現後和她做了溝通。當天上午,班主任找到吵架雙方問過話。下午最後一堂課上,老師將黃一馨叫到講台區,「教育」了30多分鐘。家長事後向一些學生詢問得知,其中有「你不要挑戰我的極限,你不要考驗我的耐心,你不要拿死來嚇唬我!」「恐嚇是犯罪!不要自以為自己很聰明,拿生命做賭注。」「監獄是給什麼人準備的?就是給你這樣的人準備的!」「你不適合就轉學!」等話。放學後,女孩便對一個同學說:「可能,明天你們再也見不到我了。」

記者在事發後曾登門或打電話給李惠利中學,不過直至發稿時,一直無法聯繫到該校負責人和當事的班主任老師。校長辦公室的一位老師說,學校不接受採訪。

一位知情者反映,學校事後在學生中做了調查,也請班主任林老師作了陳述。孩子父母說,他們要求學校提供13日當天孩子在校情況、尤其班主任批評孩子等內容的正式說明,尚未得到。

臨發稿前,記者剛從家長處得到校方律師調查的部分結論。其中提到事情緣起:部分同學知道黃一馨與Y同學間有矛盾,Y在同學面前或用手機簡訊表達過她對黃一馨的否定性評價,二人曾發生爭吵。班主任曾對Y進行批評教育,要求Y寫下黃一馨的優點或「優缺點」。Y反映黃一馨曾在網上說了「很不好的話」,「甚至對Y進行恐嚇」。

這份律師調查這樣講述5月 13日下午的最後一節自修課----「全班同學在自修,林老師把Y和黃一馨叫到講台邊,了解兩人發生矛盾和爭吵的情況,要Y打開電腦上網,登錄QQ空間,但因無法打開,林老師帶Y到辦公室,用老師的電腦上網,然後林老師先回教室,在講台邊與黃一馨談話,開始的時候談話聲音較輕。部分同學不知道林老師與黃一馨在談什麼內容,部分同學零星地聽到林老師對黃一馨有嚴肅或嚴厲的批評。放學前,林老師對全班進行教育,主要有三個內容……三是要正確處理朋友之間的關係,林老師在講這段話的時候,沒有具體點名批評任何一個學生。」

調查提到的另外兩個情況是:「部分同學反映,黃一馨心裡有事不大願意對大家說,父母管教也很嚴,黃一馨有時對父母的管教有點叛逆」;黃「課餘時間與本校和其他學校的男生有來往。」

記者就此詢問家長,了解到黃一馨在去年底曾因與一高年級男生頻發簡訊,家長做了思想工作,要求女兒中止與對方聯繫,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並收回了她的手機,但並未探究男生情況。黃曾偷借同學手機發簡訊,後來又瞞著父母買了新手機。女孩母親說,據她的觀察和與女兒溝通,認為孩子只是處在青春期的自我覺醒階段,對高年級男生有些好奇和愛慕,「還算不上早戀。」

我們的孩子怎麼了,教育怎麼了?

儘管事件細節還有一些模糊和爭議,但梳理種種片斷跡象,我們大致能找到這樣一些關鍵詞:同伴衝突;朦朧的「早戀」;老師對學生品行的武斷判定和當眾「教育 」……看上去,哪一件都是小事,但當它們接二連三出現、又被青春期的敏感、脆弱心靈放大千百倍之後,卻足以讓一個花季女孩認定自己「犯了很多錯,傷害了很多人」,「不論別人是否原諒,我都不會原諒自己」。而對我們成年人來說,根據已有材料來推斷,這個優秀生可能的所作所為,實在都與那個可怕的「骯髒」二字相去甚遠。

黃一馨的家在黃浦江邊,面對著世博會的建設工地,視野開闊,能讓人心情暢爽。但如今家裡迎門設著靈堂,遺像上女孩天真舒朗的笑臉只令人心酸,她的母親聞訊後當即昏倒,隨後多日病臥在床。父母反覆說著:「我們活著再沒有希望了!」一場意外,毀滅的是一個家庭。

但這樣的意外,並非孤例。去年9月上海中小學剛開學兩天,就有4名學生選擇了跳樓自殺。今年2月新學期開學當天,一名5年級女生從學校六樓走廊墜落身亡,第二天一位16歲男孩跳樓重傷,幸無生命危險。4月16日,上海市西初級中學一名初二女生剛從教學樓5樓墜落,所幸只是腿、手等多部位外傷。就在記者寫稿之時,南京又有一名初二男生因上課手機響被老師找家找而跳樓,也幸無生命危險……

有調查顯示,上海近25%孩子曾有「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曾認真考慮過該想法的人數達到15%,有過自殺計劃的孩子超過5%。

北京大學一項涉及全國13個省約1.5萬名學生的調查結果,與上海的數字相去不遠: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其中,初二、初三女生有自殺想法者的比例最高。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自殺,特別是那些優秀的孩子?」在一些家長聚集的網絡社區論壇中,黃一馨自殺事件成了不少成年人在扼腕嘆息同時探討教育問題和青少年成長心理的一段新的引信。

家庭的學習壓力,孩子自身心理素質差,經不起挫折,老師教育方法和心理存在問題……很多網友在論壇或博客里對慘劇發生原因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各執己見,甚至為此而時時發生爭執----

「還好我的孩子臉皮厚……我們不能保證每個老師每天都有很好的心情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我們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堅強的心臟和意志品質。」

「不論家長、老師,能夠真正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屬物來尊重對待的,不是很多。」

「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這代孩子身上的學習負擔太重了。家長對他們寄予厚望,平時又習慣包辦、代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和樂趣,一旦受挫折就會很失落……」

據介紹,自殺已成為目前國內青春期孩子的「頭號殺手」。如果無法破解青春期孩子的心靈奧秘,認真處理好每一教育環節,糾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積弊和隱患,也許,我們還將損失更多青春洋溢、天真可愛的鮮活生命!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騰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