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文

    單位組織大家向農民朋友捐書,有同事送來一本《民國時期小學語文課文選粹》,我如獲至寶地讀起來。?

    某篇課文叫做《自立》,劈頭就是——

    凡物,莫不有死。草、木、鳥、

獸、昆蟲,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唯人亦然。

    看得很震撼。這是民國二年至九年版的高小第二冊的第四課,想像那些穿著臃腫長棉袍的孩子,在先生的指揮下,用脆脆的童音齊聲念——凡物,莫不有死……

    某篇有趣,名字叫《怎麼不生長》,出自1937年版初小國語讀本第四冊第十六課——?

    樹秧種在地上,慢慢地長起來了,小傻子看到了,就去種一粒冰糖,過了幾天去看,冰糖沒了;再拿一隻小蝦埋在土裡,過幾天去看,小蝦爛了;再拿一個雞蛋埋土裡,過幾天看,雞蛋壞了……小傻子覺著很奇怪,咦,我種的東西,怎麼都不長呢?

    這個可愛的小傻子,多麼叫人心疼喜歡。

    教認字的課文,多是把生字串成一串,像優美簡短的生活小詩,朗朗上口。譬如——

    臥室內,有火爐,爐中燒炭,火漸盛,炭漸紅,一室溫暖。

    已是三月陽春,衣服隨著氣溫一減再減,讀著它我卻想後退一大步回到冬季,用鼻尖抵著結有霜花的冰涼玻璃窗,默默背誦這個——一室溫暖!

    從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被稱為民國時期。據說,其間語文教科書保存下來的並不多,現在能查到的有近一百套——自然,每一套都有它的編排特色和時代特徵。民國十年的《新式國文教科書》,似乎頗注重實用性,第一冊里便安排了一篇《家用》,主講理財方法,課文後附一道拓展練習題——有每年收入五百元之家,試為立一預算表。

    民國十二年的《新學制國語教科書》,注意貼近小孩子的心理,有篇《小孩子打鳥》——

    一個小孩子,手拿一根竹竿,站在樹下打鳥。鳥飛起,樹上的葉子落下來,落在小孩子的眼睛上。小孩子把手一放,竹竿打下來,打在小孩子的頭上。

    好笑的日常一幕啊。想起在家裡,我經常慌裡慌張去洗手間拿拖把,拖把放在淋浴龍頭下,隨手一拿,拖把杆帶動了龍頭,嘩啦啦,一陣冷雨從頭澆下……和那個被竹竿打頭的小孩子,是一樣的又想哭又想笑的心理吧!

    民國十三年的《新小學教科書國語讀本》第四冊,某篇叫做《多了一根骨頭》——

    先生說:人的身體上,一共有二百零八根骨頭。一個學生說:我有二百零九根。教師忙問:什麼理由?學生說:昨天吃飯,咽了一根魚骨頭下去了。

    今天讀來,這更像某個好玩的校園笑話。當時的孩子們念到這課,也一定哄堂大笑了!

    一篇啟蒙的語文課文,或許會讓小孩子牢牢記上一輩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青年文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