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石油和中海洋石油可能做了冤大頭

中國近年來基於綜合國力的提升而有「走出去」的勢頭,走出去的包括收購外國公司的國有企業,還有就是對外投資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雖然在一些投資事項上蒙受損失,例如斥資30億美元購買美國黑石集團9.9%的股份,因為全球金融海嘯而有所虧損,但走出去的熱潮仍然方興未艾,特別對開拓資源方面的投資,更是志在必得。最近的例子就是傳言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聯手以170億美元收購阿根廷的YPF石油和天然氣探采業務,如果傳言屬實,這將是中國收購外國公司最大手筆的一宗。

YPF的西班牙母公司Repsol已經否認有關的傳聞,聲稱從未收到中方任何確實的回價。根據Repsol集團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文件顯示,YPF其實並非是那麼的誘人,中石油中海油可能懵然做了冤大頭而猶不自知。在網上供公眾人士參閱的http://us1.institutionalriskanalytics.com/sec/SEC網頁顯示,Repsol今年七月底最新提交的文件指出:「YPF今年上半年的盈利下跌30%至4.52億歐元。雖然汽油和油站都加了價,但利潤仍在縮減,因為加了價之後,仍然未能彌補國際原油價格、出口限制以及匯率等因素,導致產品在阿根廷銷售處於低利潤情況。

文件還說:「上半年產量比起去年同期下跌了2.1%,這是因為該區油田已達成熟階段,造成自然的產量下降。」《華爾街日報》一篇分析文章也指出,阿根廷大部分的油田已經被開採至乾枯的地步,該國的石油蘊藏在過去兩年每年都下降20%。

所以除非中石油和中海油能夠利用高科技在該區探測到新的油田,否則這筆投資實在不能說不是一項冒險的舉動。此外,阿根廷這個國家對國內資源產業一向介入甚深,對原油產品價格設有上限,加上諸多苛刻的法律條例,往往令外國投資者頭痛不已。中石油和中海油買不成YPF,說不定是塞翁失馬呢。(以上是本台香港特約記者鄭漢良的報導)

中國和台灣將共同開發澳大利亞近海的石油資源

法新社援引中國官方英文報刊中國日報的報導指出,中國第二大石油集團,中國石化集團同台灣國有企業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一項為期六年的合同,雙方將共同開發澳大利亞海域的油氣資源。

合約涉及的地段位於澳大利亞北部海域的波拿巴Bonaparte盆地,是中石化集團投標所得,根據合約,台灣中油將持有該礦區40%的股權。

法新社的報導指出自從馬英九總統去年上台之後,兩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改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陸同台灣之間的三直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