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辭職?怕成中共「亡國之君」?

作者:

本月,香港《開放》雜誌有一條獨家消息,那就是習近平在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前曾上書婉辭「儲君」高位,請求回地方工作。消息還說,習此舉的動機是害怕成為中共政權的「亡國之君」,而他的請求則被政治局常委否決,因此,他的儲君地位未變。

AFP

2月10日,習近平在墨西哥訪問期間向商界發表演講。(法新社圖片)


於是有了三種可能,第一,消息完全是假的。第二,習近平 「欲擒故縱」,在四中全會前以辭職逼各常委明確表態支持他,而第三種可能,就是習近平真的有點不想幹了。

儘管無法核實,這條消息卻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如果習近平真不想做這個「儲君」,他會辭職嗎?

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的共同之處,就是他們成為「儲君」之前既無建樹,亦無大志。雖然都想步步高升,但做夢也未想到會成為一國之主。不過,三人被指定為「 接班人」的情景有所不同。江澤民可以說是「臨危受命」。他知道,如果自己對中共元老說「不」,會有身敗名裂之禍,因此,江冒險一搏,得到喜出望外的回報。

胡錦濤做「儲君」的心路歷程耐人琢磨。他有足夠長的時間認識到,自己並無學識和能力領導這樣一個複雜的大國,硬充好漢,必招罵名,但胡錦濤顯然也認為自己無路可退。我猜想,胡錦濤為自己貪戀權位辯護的理由之一,就是江澤民這樣無恥的傢伙都能幹,我為什麼不能幹,我至少比他正派和清廉;更重要的是,胡認為自己如果退下來,會招天下人譏笑。

習近平也會有同樣的顧慮。在中國,做官可以言「急流勇退」,但禪讓皇位,早已不是傳統。自秦以來,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是人皆可爭做皇帝,至於誰能得天下,則要看「天命」,不論得到皇位的人多麼缺德無能,多數人只能「認命」,挑戰皇權就要冒被殺頭的危險。

我們現在認識到,中國革命革除了帝制,卻未能革除皇權文化。皇權文化依然主宰中國大陸的政治遊戲,主宰著中共領導人的思維。辛亥革命將近百年,中共建國六十年,中國大陸的政治進步就是把「家天下」改成了「黨天下」,把皇位世襲改成總書記十年一換。雖然皇帝現在改稱總書記或「核心」,但是,誰得到國家最高權位依然與民意毫不相關,與中共多數黨員的意願也毫不相關,選擇「儲君」程序之不透明和不確定,不僅完全背離現代政治文明,而且比帝制還要糟糕。這樣一種格局,不僅對中國的穩定構成威脅,對世界的穩定構成威脅,又何嘗不對習近平個人今後的榮辱安危構成威脅?

太平皇帝許多人都想做,亡國之君就不然了,作為一個理性人,習近平應該看到自己的風險比前兩任增加了很多,因此,萌生退意亦屬自然。更何況,習近平並無劣跡,父親習仲勛又有很好的聲望,他若決意放棄「儲君」地位,有可能獲得一種不失體面的政治安排。在退路上,有「貴族」身份的習近平比平民出身的胡錦濤具有某種優勢,習退下來還可以回到熟悉的圈子裡去,而胡錦濤,(包括溫家寶)為了向上爬,早就成了沒有朋友、六親不認的「黨棍」,失去權位的日子會很不好過。

習近平若是真有心辭職,困難首先來自政治局常委的「同志們」,因為辭職會打破現在的政治平衡,威脅到每個人的既得利益。所以,《開放》雜誌的消息說常委們否決了習的請求是合乎邏輯的。不過,若此事屬實,就再次凸顯中國政治的可悲現實。一小撮人的政治利益,可以讓一個自己都沒有意願也沒有信心的人硬著頭皮充當十幾億人口大國的最高領導,這是一種什麼政治制度?這樣的決定有什么正當性?

當然,習近平要是橫下一條心,無人能阻止他辭掉這個凶多吉少的「儲君」之位,問題是,他會這樣做嗎?

站在道義的立場,我們都知道習近平應該聽從良心的呼喚。如果他自知無力開創一個清明的政治局面,他就應該辭職,這不僅會提升他個人的尊嚴,而且會提升中國政治的尊嚴。不過,我們也都知道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因為習近平若是看重尊嚴,早就該被中國的政治遊戲淘汰出局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