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港台娛樂 > 正文

馬景濤回憶「咆哮」人生 曾飽受離婚弟弟入獄打擊



  【教主語錄】

  我以前太追求完美,太有原則,太尖銳,給人感覺像只刺蝟。現在我終於懂得,完美就是舒服,就是恰如其分。

  那些咆哮式的表演都發自內心,我那時候很苦悶,這也是我自己的一種宣洩方式。

  沒有想到,發微博這件事,帶給我人生很大的驚喜,有那麼多來自四面八方不認識的人在關注你,太快樂了。我很懶,但堅持每天發一條微博,舉手之勞就給他們很大的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2011年4月12日,天氣晴朗,北京東四環外的草坪剛剛開始泛綠。49歲的馬景濤在自己設計的玻璃浴缸里泡了個澡,套上太太買的破洞牛仔褲,打開冰鎮蘇打水,舒舒服服地躺在屋子中央一張巨大的皮榻上。老牌樂隊BEE GEES大聲地唱著。難得不用拍戲的一天。

  一個電話攪亂了他的平靜,接著是更多的電話。打來的幾乎全是媒體人,甚至包括台灣《聯合報》的老朋友:昨天你開微博啦?很多粉絲關注你,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微博?」馬景濤覺得莫名其妙。某種程度上,他是個傳統的人,堅持用紙筆寫東西,跟網絡並不親近。可是他的女助理年輕活潑,早前就幫他開了貼吧、博客,如今這個新玩意也是她的傑作。「大家好,我是馬景濤,在這裡,大家真誠交流!」這是她替馬景濤發的第一條微博。馬景濤知道這些後有些惱火,正想責問助理為什麼添麻煩,定睛一看,卻發現這條微博竟引來了3萬多個網友轉發、評論。這些人自稱「教眾」,口口聲聲喊他「教主」,最奇怪的是,幾乎所有的評論都帶著一大串感嘆號。馬景濤看著滿屏的感嘆號納了悶。他不知道,這就是今年3月網上最熱門的「咆哮體」,而這個奇特的網絡文體,「基因」正是來自他自己。

  


  1 沉默的少年

  女同學指著他說:「你又高又瘦,好像根竹竿。」馬景濤當場決定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這個習慣堅持至今。

  馬景濤祖籍遼寧,1962年出生在台灣省台中縣,家裡有四個孩子,他排行老二。當警察局局長的父親工作繁忙,經常調動,所以馬景濤從記事起就一直在搬家,往往在一個學校呆了幾個月,正要跟老師、同學熟悉起來,就突然轉去另一個學校了。這讓他多少有些孤僻。

  與孤僻相對應的是倔強。上初三那年,馬景濤和同學一起去郊遊,一幫男生把上衣脫了準備游泳,突然有個女同學指著他說:「你又高又瘦,好像根竹竿。」馬景濤如蒙奇恥大辱,當場決定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今天,風雨無阻。

  馬景濤從小興趣愛好廣泛,棒球、籃球是一把好手,寫作、畫畫、音樂也都很在行,高中時還和同學組了個樂隊,希望能成為像BEE GEES一樣的流行樂團。不過,當時台灣的升學壓力很大,沒考上大學如同世界末日。父親帶他散步的時候,經常指著台灣大學的門說:「你以後一定要考上這所大學。」母親更是成天逼著他念書,讓他越來越煩躁、叛逆,學習成績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終母子倆的摩擦發展到水火不容、無法溝通的地步。

  高中畢業,馬景濤落榜,進了軍營服兵役,所有的志向成了泡影,只剩下過去投棒球練出的一把力氣。有一回訓練投彈,他抓起沉甸甸的手榴彈模型「唰」地扔出去。模型劃了一條長長的弧線,消失在視野之外,所有人都看傻了。班長好半天反應過來,驚愕地問他:「你這個臂力怎麼這麼厲害?」他輕描淡寫地說:「打棒球打的。」

  


  2 中斷的星途

  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用大標題寫「馬景濤酒後鬧事」。馬景濤看到報紙,腦袋「轟」地一下。

  退伍後,馬景濤感到前途渺茫,到電視台去當了一名實習助理。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個電影打算找一名新人演男二號,馬景濤的學長推薦他去試試,導演一眼看中他,帶他去日本拍戲。馬景濤對拍戲沒概念,他最惦記的是日本剛剛興建的迪士尼樂園,進組第一天就獨自跑到迪士尼樂園,一個人瘋玩了一整天,直到聽見廣播裡用中文在念他的名字,才反應過來。等他趕回去,劇組的戲已經拍完了,製片人厲聲訓斥他:「你的演藝生涯到此結束了!」

  事實恰恰相反,馬景濤的演藝生涯才剛剛開始。當時正值台灣電視業蓬勃發展,他接到了不少電視台的電視劇合約,演的都是有分量的角色。從1984年到 1988年,他一口氣演了《星星的故鄉》等七八部電視劇。雖然他沒學過表演,經驗也不多,但他認定「演員一定要有征服欲,激發自己在螢幕上的氣場」,所以從一開始,他的表演就顯得 「勐、狠、准」。靠著自創的「馬氏風格」,1987年他在電視劇《冷月孤星劍》裡,把男一號的風頭搶個精光,成為台灣的當紅小生。

  真正對馬景濤演藝生涯構成威脅的是與媒體的衝突。有一次他在一個聚會上接受記者採訪,一個喝醉的圈內人不斷滋事,惹惱了他。他剛打算把這個人推出門外,結果對方勐地給他一拳,把他的鼻樑打斷了。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有記者闖進來拍照和採訪,馬景濤沒好氣,和記者發生了衝突。結果第二天,《民生報》 (當時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就用大標題寫「馬景濤酒後鬧事」。他一看到報紙,腦袋「轟」地一下。因為當時台灣的娛樂圈非常保守,演員出了問題,電視台一定會舍卒保帥。果然,很多電視台把他的戲停掉,金鐘獎提名也把他換掉,這對剛剛走紅的馬景濤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覺得自己沒錯,也不肯妥協。於是,他賣掉剛買的新車,去英國進修表演。

  


  3 成為「小馬哥」

  婉拒瓊瑤戲約,一個朋友勐拍馬景濤的腦袋:「你這個笨蛋,這個劇本太棒了,你要是不演就太可惜了!」

  在英國呆了一年半,馬景濤每天上課、看書,幫朋友裱畫,日子過得很平靜。有一天,一個合作過的製片人打電話給他,說有一個劇本很好,問他想不想回來。馬景濤猶豫著,沒有立刻答應下來。那天正是聖誕節前夕,街上飄著白雪,他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突然覺得特別想家,立刻決定回台灣。

  令馬景濤沒有想到的是,離開這麼久,台灣觀眾依然記得他。片約如雪片一般飛來,短短兩年時間,共有八部電視劇邀請他出演,其中最經典的是1989年楊佩佩執導的電視劇《春去春又回》,馬景濤在劇中塑造的張長貴複雜、糾結,人氣大大超過男一號劉松仁,入圍了當年的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導演楊佩佩也因此名利雙收。

  當時,瓊瑤正在籌備系列劇「六個夢」中的《雪珂》,她在電視上看到《春去春又回》,立刻聯繫馬景濤,想請他出演片中的「羅至剛」。可馬景濤看完劇本後,覺得 「羅至剛」這個角色亦正亦邪,有些重蹈《春去春又回》「張長貴」的覆轍,於是婉拒了瓊瑤的邀請。不過,瓊瑤一直不放棄,三番五次地找他商量,告訴他劇本還沒寫完,角色還可以改,馬景濤卻還是很猶豫。直到有一天,一位在好萊塢做藝術指導的朋友看過劇本,勐拍馬景濤的腦袋罵他:「你這個笨蛋,這個劇本太棒了,基本上就是一個哈姆雷特的縮小版,你要是不演就太可惜了!」,這才促成馬景濤和瓊瑤的合作。其後幾年間,馬景濤連續出演了《青青河邊草》《梅花三弄·梅花烙》《梅花三弄·水雲間》,成為瓊瑤劇的頭號男星,台灣觀眾送給他一個暱稱「小馬哥」,而他塑造的何世偉、梅若鴻、羅至剛和皓禎四個角色,也為20年後流行網絡的「咆哮體」埋下了伏筆。

  


  4 被「教主」

  兩年的時間,「景濤同好」小組成員達到10萬名,超過了豆瓣網的小組成員上限,不得不另開分部。

  2002年前後,馬景濤把事業重心搬到大陸,和導演尤小剛合作了《孝莊秘史》《太祖秘史》《皇太子秘史》等好幾部熱播電視劇。這時的馬景濤已年過四十,轉型成了一位內斂、霸氣的中年硬漢。對他而言,瓊瑤劇已成回憶———不過,對大陸的廣大網民來說,這事兒還沒「翻篇兒」。

  2007 年前後,網絡上突然開始盛傳馬景濤的陳年劇照,「咆哮帝」「咆哮教主」的暱稱不脛而走。2008年7月30日,豆瓣網上出現了一個名為「景濤同好」的小組,奉馬景濤為「咆哮教主」,用歇斯底里的語氣發泄對日常生活、社會現象的不滿。兩年內,這個小組的成員達到10萬名,超過成員數量上限,不得不另開分部。2010年5月豆瓣成立「咆哮組」,口號是「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馬景濤」,成員數量也迅速達到2萬人。

  對於突如其來的「被教主」,馬景濤一開始感覺有些不能適應。因為那段「咆哮」式的表演經歷,包含著他自己的無數壓抑、委屈、傷痛。

  1989 年,馬景濤簽下了《雪珂》的合約,和瓊瑤一起到河北承德拍戲,一拍就是大半年,走的那天,前妻唐韻給他生下的女兒馬世瑗剛剛滿月。後來拍《青青河邊草》,馬景濤又離家八個多月。女兒三歲時,唐韻無法容忍聚少離多的生活,提出離婚。沒過兩年,馬景濤的弟弟馬景珊因為與人合夥做生意被騙,一氣之下綁架勒索了對方,結果被判入獄近15年。馬景濤把弟弟兩個年幼的兒子接到身邊,由自己一手撫養。這段時間,馬景濤要照顧三個孩子,又有一大堆的戲要接,壓力非常大。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和劇中的悲劇人物特別有共鳴,尤其是《水雲間》的畫家梅若鴻,他表演的時候全情投入、情感釋放一發不可收拾。偏偏那段時間,瓊瑤的劇組換了個新導演,對表演的尺度沒有太多把握,頻頻要求馬景濤「再多一點,再多一點」,直到他演得聲淚俱下,歇斯底里為止。有時候收工回去,他會癱在床邊,傻傻坐著一動不動,要好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5 從抗拒到接受

  在他看來,網民「咆哮」過去是純粹的惡搞,現在則是發自內心的吶喊、發泄。

  「咆哮教主」名氣漸響,馬景濤卻遇到了生命中的另外兩個重大危機。2004年,刑滿獲釋的弟弟馬景珊持刀搶劫,再度入獄,被判刑8年。馬景濤那時經常失眠、做噩夢。直到2006年他遇到第二任妻子吳佳妮,生下了可愛的兒子之後,心情才明朗了很多。2007年,馬景濤打算投資拍電視劇,又遇到騙子,差點把北京的房產都賣出去。

  身陷危機的馬景濤對於網上的「咆哮風潮」自然不太感冒。有一回,某個綜藝節目請馬景濤做嘉賓,主持人言語間頻頻拿「咆哮」開玩笑,令馬景濤覺得很不受尊重,當即站起來退出節目,怎麼也勸不回來。

  不過,生活有時往往比戲還精彩。經過不懈努力,馬景濤打贏官司,把被騙的錢連本帶利要了回來,終於熬過了這段最艱難的時期。2009年,妻子給他生下了第二個兒子,而弟弟馬景珊在獄中寫出了多部小說,在台灣文學界引起轟動,也化解了兄弟間的隔閡。馬景濤寫起了劇本,生活狀態也達到了最通暢的時候。他的 「咆哮」事業也登峰造極:今年3月,一篇名為「學法語的人你傷不起啊!」的帖子從某外語學校網站傳出。這種「咆哮體」在微博上迅速引起追捧,衍生出100 多個行業的「咆哮」版本。有人甚至發明了「咆哮體生成器」,專供人們喊叫發泄。

  此時的「咆哮教主」心態平和多了,網友們用他的表情製作的圖片和視頻,常常把他逗得哈哈大笑。在他看來,網民「咆哮」過去是純粹的惡搞,現在則是發自內心的吶喊、發泄,是人性的真實需求。他相信「咆哮教主」已經變成了一個善意的代名詞。

  


  6 「咆哮」也快樂

  馬景濤堅持每天親自發布一條微博,他把這視作是對粉絲們的一種回報和感恩,因為無論他說什麼,都會掀起一陣歡樂的「咆哮」浪潮。

  個人微博開通的第二天,馬景濤在助理的「培訓」下勉強學會了用手機上微博,結果當天就因為粉絲的轉發、評論太多,導致手機出故障,所有電話、簡訊都接收不到。兩天內,馬景濤微博粉絲超過10萬,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湧向微博「朝拜」教主,這陣勢讓馬景濤十分錯諤。

  4 月14日,馬景濤試著親自上微博,跟「教眾」們打招唿,還特意發布寶貝兒子的照片與粉絲分享。幾天後,馬景濤愛上了微博,他發現,隨便在網上說一句「吃了一盒花生,牙疼,怎麼辦?」馬上就有上萬人衝上來回應、支招,非常有趣。4月14日,他由衷地寫道:「感謝微博,給了我一個檢測自己人氣的機會,有些意外。如果大家稱唿我教主,那我希望我與教眾的情義千兆億萬光年不變。」

  此後,馬景濤每天拍完戲後,妝都來不及卸,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來上微博,翻看粉絲們「咆哮」式的回應,經常被逗得哈哈大笑。很多粉絲強烈唿吁要和他 「焦牛」,他一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才明白原來是「交流」,於是他有空的時候,就會偶爾回應幾條,結果惹得許多「教眾」專門趴在微博上等著看他的回應。2011年7月,馬景濤的「咆哮教眾」已經發展到65萬。

  至今,馬景濤堅持每天親自發布一條微博,他把這視作是對粉絲們的一種回報和感恩,因為無論他說什麼,都會掀起一陣歡樂的「咆哮」浪潮,他覺得粉絲們能從中體會到放鬆、愉悅。為了讓他的微博更快樂,他從女兒和兩個侄子的博客上偷師了90後流行的「火星文」,把你們稱「乃們」,把「教主」篡改成「叫煮」,這種很萌很山寨的語氣,和他將近50歲的年齡太不相稱,一度有人懷疑是助理或經紀人代替他發布,但實際上,對「咆哮教主」馬景濤來說,這還真是小菜一碟。

  如今,頂著「咆哮教主」的名號,馬景濤的生活也有了不少變化,他去看牙醫,牙醫說:「給教主看牙,很榮幸」,他要拍新戲,會有投資人上微博留言:「教主,想和你合作」,他認識了不少忠誠的「教眾」,他答應他們,要開辦一場「咆哮大會」答謝粉絲。而上個月,他主演的新戲《西施秘史》召開發布會,眼看著發布會進行得冗長、無趣,馬景濤靈機一動,當場拔劍表示「咆哮」,給現場的嘉賓和記者添了不少刺激和樂趣。

  「咆哮」還在繼續。為了演好《西施秘史》中那個強大、智慧的吳王夫差,馬景濤將奉上不少「咆哮」戲份,尤小剛特意為馬景濤打造了一把鑄鐵寶劍,分量很重。有一場戲中「夫差」要現場發標,馬景濤怒吼一聲,把劍一下子深深地插進地板里,發出「嗡嗡」的震耳轟鳴,事後,好幾個工作人員上去,費了半天勁也沒把劍拔出來,他們至今也沒想通,「教主」威武,他究竟是怎樣把劍插進去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