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多維網 習近平傳聲筒:中共被迫「華麗轉身」衝破左右派桎梏

  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習近平,一舉一動均在聚光燈下,甚至於會被強行推到放大鏡下。從「中國夢」的提出,到講求實幹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以及規範黨員作風的「新八項注意」,習近平意欲衝破中共固有意識形態左右泥潭的政治願景,開始按部就班地從構想走向實踐。而這樣的戰略構想,從習近平上台前狠抓黨建就已開始做鋪墊。下一步,中共衝破左右派桎梏的具體實踐,以及面對諸多詬病時的「華麗轉身」將逐一開啟。

  從十八大開始至今不足五個月的時間裡,習式「華爾茲」在完成了「進一步、退一步」的同時,其不偏執於左右、超越左右的現代領導人做派,也讓左右各派如丈二的和尚。表面上看,習近平藉助於「左晃一槍右晃一槍」的策略來平衡左右,不得罪任何一方。更進一步來看,不同於以往領導人的習近平實則獨立於左右,意在撇開左右的標籤化從而將真正的絕大多數人收入麾下。

  長期以來,追求平等、意欲重回毛澤東時代的左派都在抱怨當局不夠左,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他們手中的利器和話柄便是中國當前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社會矛盾激化。而追求自由和法治、意欲超越鄧小平「政左經右」走憲政民主道路的右派,則指責當局走了回頭路,始終在念口頭經,抵制普世價值。就在兩方角力難分高下之際,習近平的上台打破了兩派的既定格局,各方都希望依靠自身看似強大的民意基礎給習近平貼上或左或右的標籤。以至於,當習近平言語或行動上有任何左右痕跡的時候,各派都會一陣狂歡來證明自己已然得到最高領導人的偏愛。習近平作為最高統籌者,壓根兒不會去顧忌這些貼著左右標籤的人會暴跳如雷甚或喜極而泣,因為建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剛需之一便是保持獨立性,避免被左右綁架,進而實現「只有你我、沒有左右」的華麗轉身,從而打造出新型的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欲打造新型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不管是外界還是國內,總是詬病頗多。提及中共,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一黨專制、輿論管控嚴苛、貪污腐敗,尤其突出的是意識形態掛帥。對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刻板印象,也逃不開刻板、僵化,為保全自身執政地位很難在改革方面邁開實際步子。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筆下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並堅定地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並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而習近平意欲構建的現代版「中國共產黨」,雖然不同於柏拉圖否定一切現有制度的同時追求正義與智慧,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面對左右派思潮的角力及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添油加醋,習近平也必須有哲學家的思考。面對左右派的水火不容,習近平只能以民為中心,只談問題不談主義。

  十八大後,習近平的每次公開講話和表態都會成為眾媒體解讀的重點。人們循著慣常對左右派的理解,歸納總結著習近平左的動作和右的傾向。令左派興奮的是,習近平毫不遮掩對毛澤東的推崇,公開表示改革開放前後三十年不能割裂開來;令右派激動的是,習近平借「82憲法」30周年紀念大談憲政民主,還將首次離京訪問地選在了鄧小平南巡故地。經過了輪番「左晃一槍、右晃一槍」的攻勢後,歷來不願意坐在圓桌前和談的左右派終於隔空達成了一個「共識」,那便是當局舉棋不定,不傾向左也不突出右。

  不左不右,其實就是習近平帶領下的中國共產黨實現華麗轉身中的一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生的第一位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固然有「紅二代」護身,固然推崇毛延續鄧,但從其以往穩抓黨建的作為和魄力以及上台後的一系列舉措來看,還是想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新型執政黨,即不同於毛也不同於鄧。因為不管是毛、鄧,還是後來的江、胡,雖然也著力於為人民服務,但偏左或是偏右的痕跡明顯。多維新聞曾將習近平定義為「年輕版鄧小平」,也不過是由兩者重合度演繹的「帽子戲法」。就習本人來說,姑且不論能否贏得生前身後名,至少在史冊中記載時不想成為鄧的剪影。

  所以,在經過了毛時代反右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倒退和遺毒,經過了九十年代中期自由派與新左派的大論戰,當前改革和保守派互相撕扯、水火不容的局面堅若磐石。所以,習近平要想將走出一條特色道路,使世界最大黨——中國共產黨真正從革命黨轉變為民服務的執政黨,唯有想方設法打通左右派的「任督二脈」。

  不可否認,左右派同聲共振不是以往領導人追求的理想政治圖景,但習近平的不同之處在於,自身並非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而更多地是旁觀者。加之隨著網絡大發展大繁榮,各種聲音旁逸斜出,左右派大辯論的盛景也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也為習近平脫離於左右、「無視」左右創造了有力條件。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長期以來,左右派的角力和相爭火藥味十足。左派的大本營為「烏有之鄉」,右派雖然不如左派集中,但吳敬璉張維迎、秦暉、王占陽以及胡星斗等,作為右派中的標誌性人物,具有一唿百應的號召力。進入21世紀,扛著自由主義大旗的右派以及從左派發展而來的新左派,不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爭論,而是轉向實際行動。比如在眾多維權事件中,到處可以看到右派的身影,並天然地把維權當成自己的理念在實踐中的延伸,從而使維權活動具有保護個人權利、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理性抗爭、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問題的訴求特徵。比如孫志剛案件、盲人律師陳光誠維權、上訪民眾被關進黑監獄等。

  鑑於最高一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與憲政學者們,幾乎都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歷,所以有分析認為右派口口聲言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不過是一場空對空的零和遊戲,也即從理論中來,到理論中去。前一個理論沒有生活經歷作為支撐,後一個理論沒有中國具體道路予以驗證。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薪火相傳,代表右派和自由主義的諸多詞彙已經被解禁,甚至還程度不同地出現在媒體上,但右派再也難以形成振臂一唿應者雲集的「想當年」。

  同樣地情況也在左派身上有所體現。毛時代的反右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全民動員之轟轟烈烈態勢,將中國的輿論環境凝聚成鐵板一塊。鄧小平上台後,雖然先後掀起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以及「姓資」、「姓社」的討論,從而使得混沌不堪的左右有了明確的分野,但左派因為有毛澤東這樣一個精神領袖在撐腰,所以簡單一句「毛主席萬歲「便能勾起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將游散於左右邊緣的人拉攏過來。

  不過,左派盛景卻在「普世價值」和「毛澤東旗幟」大爭論,以及薄熙來的倒台變得搖搖欲墜。尤其是後者,一度打著「共富」、「天下大同」等紅色旗號並被賦予「政治明星」稱號寄予厚望的重慶一把手,事情敗露後卻被證實為貪污受賄、濫用職權謀私利並玩弄女人的「黑老大」。而那些曾經聚集於薄熙來麾下,擔當「重慶模式」顧問的左派公知們,比如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意見領袖司馬南,以及因創辦旗幟鮮明的左派網站「烏有之鄉」聲名鵲起的張宏良、韓德強、楊帆等,均被證實與薄熙來私下裡存在權錢勾當。所以,隨著薄熙來的倒台,轟轟烈烈的左派也成了泄了氣的皮球,民眾的驚愕和嗤之以鼻可見一斑。

  說到左派的偃旗息鼓和中氣不足,不得不提一下左派大本營「烏有之鄉」的淪陷。曾在《創辦人自曝毛派「烏有之鄉」變邪教預言薄復出》一文中獨家披露,薄熙來倒台後,「烏有之鄉」日漸淪為宗教審判所,以間接助推文革遺風來加快「重見天日」的步伐。據創辦人之一楊帆透露,「烏有之鄉」還經常會組織一些名義上的宣講活動和學術文化討論會,其實,這些活動都是極左派胡亂叫囂的「大舞台」,完全沒有任何學術價值可言,如有人公開鼓吹文革中林彪張春橋江青等人做得對,將成員的情緒點燃至沸點,幾近癲狂。更有甚者,「烏有之鄉」內部還形成了每天早晨唱《東方紅》、晚上唱《國際歌》、發動集體成員喊百遍名字(如薄熙來)的習慣。因此,就連楊帆都只能用「邪教」來定性不斷走下坡路的「烏有之鄉」。

  事實上,輿論普遍對左右派爭論的理解大多局限在小範圍內。比如右派旗手《南方周末》因一篇「憲政夢夢之難」的新年賀詞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強姦」一事,一度成了當局打壓右派重回毛時代「一言堂」的有力例證。喧囂數日後,實際情況如何,中國的新聞審查制度如何改善等,卻再無人去追究。同樣地,網絡的大發展大繁榮也給那些看上去左或看上去右的公知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們懂得如何利用微博有限的篇幅來達到「被關注」的目的,但卻很難代表真正意義上的左右派。比如發出「港狗論」並以「三媽的」回擊媒體的孔慶東,是公認的左派,卻也在習南巡期間大獻殷勤,只是因為習旋風來襲,說幾句「歸順」的話能聚攏人氣罷了。

  在左右兩派士氣減弱的關鍵時刻,在中國急需進行新一輪改革的現實國情下,如果習近平選擇偏左或者偏右,又或者長期「左晃一槍右晃一槍」,到頭來恐將激起其他思潮的抬頭或者乾脆兩頭空。所以,習近平只能選擇走第三條道路,既不左也不右,既不遊走於左右之間,也不讓左右成為限制自己大幹一場的「攔路虎」。歷史經驗也一再證明,意欲超越之,必先忽視之。意欲忽視之,必先深謀遠慮。

  如果說左右派長期以來的角力是「鷸蚌相爭」,那麼習近平最後建立起來的現代派「中國共產黨」則是漁翁得利。習近平的政治構想當前只是邁出了第一步,而且誰也不能拍著胸脯保證此戰略圖景定會落到實處,即便落到實處了也不見得一定符合中國國情。然而,考慮到中共長期以來給人造成的固有成見,步伐頗大的這次「華麗轉身」會以何結局收尾,套用老百姓常說的一句「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可見新任領導人習近平理應賭一把。超越左就是反對專制,實行民主。而在市場經濟層面,不是超越,而是回歸到世界大潮流中去。超越右,實則是超越自由、平等,超越了自由又會剩下些什麼?習近平意欲構建的新型中共,沒有左也沒有右,只談問題不談主義。假若還繼續糾結於超越左會怎麼樣,忽視右又會怎麼樣,實則是改忽視為重視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多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