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解密癌症8個事實:人一生一定會出現癌細胞

我已經記不清曾經讀過、聽過、喊過多少次「人類攻克癌症」的豪言壯語和急切期盼,可是,現實卻毫不留情地擊碎著我們的「抗癌大政方針」。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一個個「瘤塊」侵蝕並一步步走向死亡,我不得不靜靜坐下來思考、檢討我們走過的路和經過的坎。起碼,我們要客觀對待癌症的現實狀況,只有明白得透徹,才能清醒地徹底,然後重新披掛上陣,選擇應該走的抗癌之路。  那麼,癌症的真實面目究竟如何呢?

事實1:癌症發病呈加速上升趨勢

統計結果顯示:每年,全世界死於癌症的患者約700萬;中國約有260萬,還有200萬新發腫瘤病例。我國癌症發病所呈現的新特點是: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這些是開發中國家的普遍高發的癌症;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迅速上升,這些是已開發國家的高發癌症。近年來,男性肺癌發生率上升了159%,女性上升122.6%。20世紀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初,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分別為70萬、117萬和150萬。目前,全國因癌症死亡人數已在各類死因中位居第一,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於癌症。我國農村地區癌症死亡率上升速度明顯高於城市,癌症高發區也多分布在農村和西部地區。癌症已經成為我國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癌症在中國已成為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事實2:癌症是一種未知的普遍「自然」現象

癌症是所有惡性癌症的總稱。目前已知的是不僅人類患癌症,動物、植物也有癌症;不僅現代人有癌症,古代人也有癌症;不僅常見器官可以發生癌症,人體所有部位、器官、組織都可能發生癌症。從已有歷史記載看來,癌症已經陪伴人類數千年之久。癌幾乎肆虐橫行在人體的每一個部位,從大腦到各個器官,從表皮到骨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能預知誰一定能患癌症,誰一定不患癌症。哪種癌一定能治好,哪種癌一定治不好。目前採用的所有醫學方法,對癌症都還是「小打小鬧」,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事實3:每個人一生中身體內一定會出現「癌細胞」,只有當「清除」功能失效時癌細胞才能長起來

人體由細胞組成。正常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這些細胞還通過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以取代那些死亡細胞。每分鐘有1億個細胞死亡和新生。每一次細胞分裂,染色體自身複製,就可能有很多次出錯的機會,基因發生自然突變的概率為10-6。可以推算出人體每天出現3,000個基因突變細胞,一生中會有1010個突變可能(100億個細胞)。

DNA複製「出錯」導致基因突變,變異細胞中有一部分會變成前癌細胞。但有了前癌細胞不一定會長出癌症。事實上,人體癌症發病率並沒有預想的那樣高。一次突變並不足以將一個健康細胞轉變為癌細胞。一個細胞癌變要求在一個細胞中發生幾次單獨的突變,共同作用下才能誘發細胞癌變。經統計,一個細胞轉化需要發生3~7次單獨的隨機突變。

雖然癌症起始於一個細胞突變,但是這個突變細胞的後代必須經過幾次突變,才能形成癌細胞。流行病學統計表明,癌症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呈幾何級數提高,為年齡的3次方、4次方甚至5次方。癌症的漸進發生過程非一日之寒,需要數年時間,在此期間既有內因作用,也有外因誘發,致癌因子需要有劑量累積效應和共同作用才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加上人體內還有免疫監控系統,可以隨時消滅癌細胞。因此,許多癌症並非不可避免的。

事實4:癌的具體功能單位是「癌細胞」,癌塊是由癌細胞組成的。癌症的本質是癌細胞分裂增殖數目增加的結果。

癌細胞一旦出現,就違背了人體細胞正常發展規律,開始無限制地自由生長,由一個變成兩個,兩個變成四個,以不同的倍增時間進行分裂。快速生長的腫瘤倍增時間可能為1~4周,而較慢生長的腫瘤其倍增時間可能為2~6個月。發生20次倍增可能要5年時間,而此時具有100萬個細胞的腫瘤僅有針頭大小,當倍增發生30次左右時腫塊達到直徑0.5cm,才能被現代靈敏的檢查發現。

事實5:中國人最高發的10種癌

人體的腫瘤有近千種,惡性腫瘤有幾百種,但常見惡性腫瘤(癌症)有:

胃、食管、肝臟、肺、大腸、乳腺、宮頸、白血並鼻咽癌、淋巴瘤。

男性中發病率最高的幾種癌症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結腸癌食管癌和直腸癌,女性中最常見的依次是乳腺癌、肺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和食管癌,而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世界不同地區、不同人種、不同環境下癌症的種類有所區別。我國人口按癌症死亡率高低依次排列,造成死亡的前10種惡性腫瘤為(1)胃癌;(2)肝癌;(3)肺癌;(4)食管癌;(5)直結腸肛管癌;(6)白血病;(7)子宮頸癌;(8)鼻咽癌;(9)女性乳腺癌;(10)膀胱癌

事實6:癌細胞生長是個「艱難漫長」的過程,及時檢查是可以在癌症早期發現的

人體腫瘤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腫瘤並不可怕,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手術切除即可治癒。惡性腫瘤早期階段手術切除同樣可以治癒,只是發展到中晚期會轉移擴散,手術切除後還會復發,同時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患者最終可能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一旦到了復發轉移階段,目前的醫學只能「望癌興嘆」。如此看來,只有早期發現這一條路可行。因為癌細胞從一個細胞繁殖生長到1cm大小時具有大約10億個細胞。此階段大約需要15到30年。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患者是完全有機會「捕捉」到癌塊的。

事實7:自己「對號」看是否在「危險區」,走各自不同的「抗癌」之路

人類對自身的了解僅僅是開始(不要以為人有多麼了不起,其實,人體的奧秘還多著呢!),對癌症的認識還在門外摸索。在這樣的前提下,奢談什麼「攻克癌症」只是一種主觀願望。眼下唯一可行的是:

每個人先「劃出」自己是哪種癌症的「高危人群」,針對自身患癌的可能性做到有的放矢,才是明智之舉。

1、儘管中國人的胃癌、食管癌、大腸癌發病率較歐美為高,但目前缺乏統一的權威的癌症篩查指南,只有1999年的一份癌檢指南,顯然已經過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指南,普通風險的人群,應該是從50歲開始,每5年乙狀結腸鏡,或每10年一次結腸鏡,或每5年一次鋇灌腸造影,或每5年一次CT結腸成像。但考慮到美國胃癌食道癌發病率很低,這個應該不是很適於中國。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的指南是40歲以上,每年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強推薦),對於結腸鏡是弱推薦。日本人與中國人發病率接近,但是因為大便潛血檢查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率都很高,所以也不理想。希望國內的權威部門儘快出台面向公眾的具體指南措施。

2、非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丙型)患者,轉變為肝癌的機率很低,通常不用擔心。慢性病毒性肝炎者就要著重進行肝臟的定期檢查,一旦早期發現,也屬於「可治」之列。

3、只有正常風險的普通人,不推薦做肺癌的篩查檢查。但如果滿足下列高風險的人群建議每年一次低劑量CT掃描:55-74歲健康成人,有過(戒菸不超過15年)或者現在吸菸達每年30盒以上的。

4、成年女性20歲開始建議自建,或如有條件,至少每3年一次接受醫生檢查。40歲開始,建議最好每年接受體檢,並行乳腺鉬靶x線檢查(但這個最近有了爭議,有些研究認為會因為過多假陽性導致不必要的穿刺,但CDC和美國癌症協會仍然如此推薦)。

5、宮頸癌篩查:建議從21歲開始,或有性生活後3年開始,21-29歲的女性每三年一次宮頸檢查,30-65歲的每5年一次行宮頸抹片加HPV檢查,但如果只做宮頸抹片的話,最好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的,過去十年間有過3次陰性結果的,不再建議宮頸抹片檢查。

6、前列腺檢查曾經推薦50歲以上男性每年一次,現在因為研究顯示,篩查性的檢查帶來的益處並沒有超過因此所至的傷害,所以現在是不再推薦,但建議跟你的醫生商討是否應該開始篩查。

這樣,最常見的癌症就可以及時發現,治療起來會有明顯效果,死亡率也會明顯降低,不致於發生那麼多的「英年早逝」了。

事實8:那具體有哪些可行的措施能降低患癌的機率呢?

實際上,有大約3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下列生活習慣是與癌症相關的,應該避免:

1、吸菸

2、肥胖或超重

3、不均衡的飲食,缺乏水果蔬菜

4、缺乏規律運動

5、頻繁或大量飲酒(可致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乳腺癌和胰腺癌)

6、乳頭病毒(性傳播)

7、空氣污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九個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