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14,房價到底會不會跌?

提問:

我所在的城市,樓盤的入住率非常之低,這難道不能說明供大於求嗎?供大於求而價格堅挺,難道經濟學規律無效?

回復;

要問房價跌否,問別人沒用,問說了算的那個人才有用。你問房價跌不跌,房地產商肯定說,不跌。買了房的人也說不跌。沒房的說必跌。他們說了都沒有用,你猜誰說了算?

這也是中國和日本不同之處,根本沒有可比性。

在大朝,房價是用來做什麼的首先你要搞清楚。中國這一代人還很年輕,如何讓他們為國家貢獻青春呢?(想像,如果你有一頭驢,如何它很懶不拉磨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第一讓他們爭先恐後,第二自願操勞夜以繼日,第三,等他積攢了半輩子勞動成果之後,你用一張紙,輕易就能把它換走。

這張紙叫房屋所有權狀,國家把你腦袋一拍,輕易就用幾塊磚頭,騙走了你畢生的積蓄。等你完成了為社會'主'義奉獻青春的最終使命你就可以該去哪去哪了。

值得一提的是,對付這一代人,智囊團想到的是房屋所有權狀這個方法。對於上一代,是上山下鄉。再上一代,是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請逐一對應上面的三個條件,看是否符合要求。

這個智囊團很聰明,中國的城二代少,農二代多,用"當城裡人"這個胡蘿蔔,可以把成千上萬的農二代的畢生心血用那張紙換走,最多再給他幾塊磚頭。國家能不富?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是要一直存在的,就必須一代一代人接力奉獻,一代都不能少,而國人總想自己這一代人苦苦就算了,下一代就不用當拉磨驢了,可能嗎?你不為社會'主義拉磨,誰來拉?睡醒了嗎?

於是,如果說按照現行房地產市場下去,下一代人可以吃喝不愁,出租房子度日,也就是即將不再苦逼地奉獻青春,這自然不行。怎麼辦?

答案:攤薄房產紅利。

不用噴,每個國家都是這麼做的,不論資社。先許諾給你一個回報,看上去絕對合算的,然後你為之奉獻一輩子後,發現到手時收益被攤薄。比如日本是養老金龐氏騙局,逐一對應上述特徵。如果日本對養老金不違約,現在就是一個歐債危機的希臘,不把曾經辛勞現在領金的負擔甩掉,就是大家一起玩完,最終還得違約。邏輯就是這個規則,如果國家不剝靴你,那麼誰來養活國家,國家玩完了你就成希臘了。

那麼國家如何攤薄你的房產紅利,從而使房二代繼續拉磨呢?首先就不能讓房價持續漲,其次要攤薄房子代表的一切利得,比如將學區房的那個學校搬走,或者另開分校棄殼而跑。

國家會在什麼時候選擇房價下跌,肯定不是現在。但是它跌之前一定不許你出手這你放心,比如20%交易稅如何?

留坑充電去。

電滿續寫。

那麼房價拐點具體在哪裡呢?

如趨勢持續,房價能綁架的勞動力都已綁架,並透支未來勞動成果(房貸),那麼剩下的資源就還有兩類,一類怎麼努力也買不起房的,一類是房二代。

對於第一類,其議價能力其實遠高於房奴,國家有意爭取,唯有降價(如限價房,實質是打破供需平衡,會打壓房價)並將房產紅利從議價能力低的已綁架房奴手中轉移向此群體,如醫療教育。

對於第二類房二代,其實是政策重點。如果房價持續上漲,而允許買賣,則房二代坐收房租就等同於退出了勞動力市場。如果賣房,就相當於用那張紙,把國家從他們上一代手中換走的勞動果實又給換回來了。這是國家決不可能允許的。大面積勞動力退出市場,國家會分秒破產。

為此,一旦房價可剝靴的人群小於因房價而受益的人群時(房二代多於無房且買得起房的農二代),國家不得不痛下決心,發出政策製造拐點,防止破產。

外部數據信號,是房產景氣催生的經濟增速放緩,地方財政中土地收入占比下降等。

說到日本的養老金龐氏騙局,其實樓市本身完全是龐氏騙局,價格和價值背離之後,完全是靠後面買房人用比前輩高若干倍的價格不斷砸錢,托起市場,而價格推高之後,一旦購買力都釋放完了,只剩下買不起的那些人群了,沒有繼續砸錢的了,龐氏騙局就崩盤了。這時如果百姓爭相拋售,智囊團會怎樣呢?第一隻許跌不許拋,比如交易稅。第二降價,求著原本買不起的那些人來入市托底。第三,求是求不來的,還得靠老本行,忽悠。謂之,軟著陸。實質,拉人托底,金蟬脫殼。

舉個不切題的例子,80年代前,買輛自行車會很風光,那時節衣縮食買了的人都希望世界永遠停留在那一刻,把車日租給別人家,很快就把買車錢賺回了。而賣車的車行也說,有車一族好娶媳婦,買了合算。後來,自行車價從等於三月工資,跌到一月,跌到...等你想賣的時候,發現只有廢品回收站肯收了。

-------

有人問手上剛好有個首付現在怎麼辦?

眼下的情況和前輩們有所不同,善用你後入市的優勢。

眾所周知船大難掉頭,地方從土地財政中抽身尚有時日,會托底房價一段時間。儘管這個代價是相當大的。

由於內在價值,市場一經震盪,最先出局的是三四線,最為堅挺是北上廣,這是長期不會變的。

--然而注意這一點,北上廣的內城區拆遷代價很大,市中心新建住宅的可能性漸小,如果你在市區買房,很大可能是二手房。市區二手房的收入並沒有流入土地財政,這意味著:在住宅市場上,二手房主已經和地方土地財政的利益背道而馳了,政府只有開發一系列低於成交價的限價房,來與二手房主競爭既得利益,這部分收入才實質歸於地方。而你猜一切圍繞著房產紅利的政策制定權在誰的手中,戶籍、交通線、學校醫院這些資源,未來會朝向政府主導的限價房傾斜,還是會朝二手房主團體傾斜?然而,真正的房產紅利紅包是不會現在放出的,而是在房產市場景氣指數不斷下行,民眾購買意願很低時,就會放出戶籍等利多的震撼彈。相當於賣不出去時,才能想到買一送一。(參考美國金融危機後房產的國籍紅包與危機前對比)房產紅利是此消彼長的,當政策利多一個人群時,就會擠壓到另一個人群。而被房貸綁架的人群是最沒有議價權的。

------

前面回答的確沒有覆蓋手上有首付但不是剛需這種情況。

如果買房投資的話,涉及時間跨度比較長,要看懂政策/府在市場中扮演的長期角色:這一點各國各有不同,我國路線是壟斷生活必需品市場(如房子的基礎:土地),從居民手中集中資源後(如拆遷)再高價賣還給居民。由於對必需品缺少議價權和彈性,市場價可以抬得很高,直至價格逼近勞動力終身勞動成果。由此,在政策風格不變的前提下,當政府開始回收某種資源時投資者就要先知先覺,如03年起的房產牛市,是在密集的拆遷和改造計劃中異常高的財政支出比例上露出雛形的。當必需品與勞動所得完成了交換使命,大部分又回到了居民手中時(人手一房),利益不再,政策無需繼續支持,牛市就完美落幕。要把握好這個投資節奏。

有三點,一是政府往往不會選擇國際聯動的資源如黃金石油糧食等,因為無實力壟斷,絕不敢貿然注資抬牛市。二是在政府抬一種必需品時,必然會有意識打壓其他必需品價格,這個道理想一下。如房產牛市時糧食不會給空間,一定要躲避炒作雷區。三是牛市結束時,該投資品是否被允許拋出,比如未來政策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會不會收取較大比例交易稅。不許賣出,意味著後入市個體將為前期所有的漲幅買單,這是比較不愉快的。

---

更新一下關於日本的問題。東京與北上廣房價做對比,是很危險的誤區,尤其當涉及投資。東京房價的基礎建立在一個有鮮明政策特色的高昂交通稅費之上(具體到分類話題"日本交通"找),剔除這一因素後看到的真實城郊房價差會讓人感嘆。不論日本政府出於節能環保抑或其他動機,這一政策的最終結果是在公共運輸領域給政府自己出了一道大難題,結合北上廣目前公共運輸水平而言,我政府對這道題是深惡痛疾的。而公共運輸多靠政府補貼,占不到什麼實際便宜,這等損己利人的蠢事我朝政府絕不會做。

相反的,開發新區、衛星城,延伸交通線進行覆蓋,以較低的拿地成本得到巨大賣房收益並實實在在落進地方財政手裡,與炒高城區房價白便宜二手房東,以及市區拆遷複雜的利益糾葛相比,前者才是地方的真實利益所在。攤大餅,攤薄的是市區的利益,但對於政府,對繁華區進行遷移和更新換代,有好處沒壞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蘿蔔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