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路透社:歐洲在華公司哀嘆黃金時代已結束

中國歐盟商會周四說,在華外國公司面臨一個「發人深省」的商業環境,對於盈利薄弱的擔憂以及中共政府對國內競爭者的支持令一半歐洲公司哀嘆,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市場准入制度和監管障礙

路透社5月29日報導說,中國歐盟商會在有關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商業環境的報告中說,在2013年,它的會員公司由於市場准入制度和監管障礙,錯失213億歐元(290億美元)收入。

報告說,「對於未來表現持久的悲觀感覺在來臨,這導致許多人質疑,是否好時光已經結束。」

「幾乎一半的歐洲公司相信,在華跨國公司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

在中共去年11月份的三中全會上,它宣布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其中暗示要把中國經濟從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向一個更緩慢更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但是根據中國歐盟商會對552家公司的調查,公司的增長預期處於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歐盟公司懷疑中共會有真正改革

路透社報導說,儘管中共三中全會意圖減少政府干預經濟,但是歐盟公司懷疑是否能有真正的改革。大約一半的受訪者說,他們對於未來兩年中共實施有意義的改革沒有信心。

經濟學家說,如果中國想要成功的從一個官僚營運,污染噴涌的工業大國轉型為一個更加平衡的市場驅動的經濟,它必須做出根本性改變。

但是,諸如放開銀行利率或拆除國營壟斷巨頭的改革將造成許多短期疼痛並且只能在長遠體現出來好處,這可能使得中共領導人迴避高風險步驟而選擇漸進式改革。

報告中也提及,中國經濟放緩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是最大挑戰。

中國業務變得更加複雜和困難

路透社報導說,歐盟商會主席Joerg Wuttke在新聞發布會告訴記者,「三分之二的大公司說,中國的業務變得更加複雜和困難,更多公司視國營企業為他們的主要競爭者。」

外國公司高管私下裡常常悻悻抱怨在中國的市場准入和其他商業挑戰,但是通常他們只會讓商會代為公開發聲以免遭到政府報復。

在華外國公司一直認為,他們在政府採購方面面臨不合理的歧視,他們被迫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讓步,以換取某些行業的市場准入。

中國和歐盟在談判雙邊投資協定,但是歐洲方面說,如果這個協議忽略撬開某些長期對外國投資者關閉領域的措施,它將對這個協議沒有興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路透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