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發出矛盾信號,他究竟想幹什麼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強調「依法治國」,外界原本期待他尊重個人權利、遏制政府權力,但異議人士續遭鎮壓。分析認為,習採用「法家為里,儒家為表」,訊號矛盾,最終令人失望。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刊登一篇文章分析習近平「依法治國」方針的矛盾訊號,指習近平正在為他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追尋一個新的道德和倫理基礎,決定深入往中國歷史和傳統尋找。

文章指出,在「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共第18屆中央委員會第4次全體會議結束後,外界可能會發現,會議的成果可能是一套技術性改革措施,增強深受腐敗困擾的法律體系對腐敗的打擊與防禦能力。

文章說,一些人寄望能在習近平領導下,實現更溫和的威權主義,即尊重個人權利、遏制政府權力。到目前為止,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因習近平在公開談話中反覆提到孔子而感到安慰,因為孔子所開創的儒家思想代表中國社會統治柔性的一面。

然而,文章指出,習近平也祭出中國法家思想的黑暗傳統,即強調嚴刑峻法來確保官員和普通民眾「循規蹈矩」。法家思想視法律為獨裁者把持權力的工具。

中國大陸民間,包括維權、異議和宗教人士及律師感受到來自當局的高壓,對他們來說這是「黑暗期」。

紐約福坦莫大學法學院(Fordham Law School)教授明克勝(Carl Minzner)指出,習近平對中國儒家經典引用在釋放一個訊號,即他認為中國問題的解決之道只能取自自身,這表明大陸沒有實施西式自由改革的可能。

文章認為,大陸的司法改革最終只不過變得外寬內嚴,雖然人們對四中全會討論法治問題已引發進一步放鬆管制的普遍期望,但最終結果可能令人失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