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5億年的輪迴 機器人大爆發時代來臨

鬼才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代表作品——《2001太空漫遊》中猿類受到神秘石板的啟迪突然開始學會使用工具,從而走上向人類進化路程的瞬間

約5億年前,地球上突然出現大量的較高等生物以及物種多樣性,我們稱其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不過為何突然出現這樣一段時期也曾讓很多進化論學者非常困惑,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雖然目前仍沒有統一的結論,但寒武紀以後,地球上的生命大幅增強了自己的捕獵和求偶能力是確信無疑的,這與我們今天正在經歷的時代有些相似——在今天,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大幅豐富機器人種類和能力,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機器人大爆發」的時代。

雲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將促使機器人得到「爆炸式」的發展

發展機器人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特別是計算,數據存儲以及通信等方面的技術正以指數級別的速度在發展,最新發展出來的「雲機器人」和「深度學習」兩樣分支可能讓機器人的種類和能力得到「爆炸式」的發展。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James Kuffner教授在2010年提出了「雲機器人」的概念,雲機器人作為機器人學術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其重要意義在於藉助網際網路與雲端運算,幫助機器人相互學習和知識共享,解決單個機器自我學習的局限性。有人將其比喻成「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像嬰兒一樣躺在人類的手裡,但它已經擁有自己的眼睛,嘴巴,耳朵,相信不久的未來,它會進化出自己的嗅覺,可以自主操控的手臂,可以奔跑的腿。」

蘋果的SIRI系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Siri的學術化全稱為「個人自動智能助理」(Personalized Intelligent Assistant),可以將Siri理解為一位低智商的生活秘書(和人類的智能比),它採用了Nuance公司的語音識別技術,具有一定程度的語義理解和用戶意圖識別能力,可以聊天解悶,更主要的功能是幫助辦理一定的事務,比如預訂餐廳、預訂計程車、搜索精確答案、查詢天氣等。

而「深度學習」算法可以使機器人在海量數據下更快更精準的學習內容。傳統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是通過標記數據進行有監督學習,隨著其所需處理數據量的增大,外界對其的支持和幫助也就更大,而且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對於這種傳統算法,越來越多的數據將成為負擔,也更容易達到極限或產生錯誤結果。

但深度學習是從未經標記的數據展開學習,這更接近人腦的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訓練之後自行掌握概念。而且輸出結果會隨招數據處理量的增大而更加準確。這將大幅度提高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效率。同時,深度學習在加速回歸定律的指引下會使得進化過程中產物(輸出結果)獲得指數級增長,當深度學習的效率變得更高,就會吸引更多的資源向它聚合,使其發展更為迅速。

例如Google已經在其自動駕駛汽車上使用了深度學習技術,據 Google研究員 Jeff Dean表示,除了自動駕駛汽車以外,Google公司目前在數十個服務上都使用了這項技術。

可以想像,一旦有一天這些基於雲網絡的機器人可以比我們人類看的聽得更多,看得更遠,它們將取代人類去完成大量的工作。在過去的500年裡,人類越來越相信可以依靠科技來提升自我能力,而且這不只是盲目的信仰,而是在歷史上經過了反覆的證明。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能夠進行工業革命,可以探索太空,破譯基因密碼,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將全世界的信息和人連接在一起,未來甚至還可以創造出智力能夠比肩甚至超越人類的新物種。

事實上,如今的機器人已經開始在部分原本屬於腦力勞動的領域開始取代人類,普通的計算不說,例如已經出現了可以自動撰寫新聞報導的機器編輯,可以提供理財投資建議的虛擬分析師,甚至可以處理一些簡單案件的律師機器人。

未來人類需要擔憂自身價值嗎?

不過,很多人已經開始擔心到機器人全面超越人類的那一天,不但整個勞動交換工資的體系會分崩離析,人類從事工作還有意義也將消失,人類的種族甚至可能出現危機,這樣的論點甚至已經存在上百年之久,這裡就不在贅述,下面為大家介紹一個最新的有趣觀點——個人偏好價值論。

在「前機械化時代」里,人類天生的資本就是自己的身體——可以製作有價值的物品或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降低了重複性勞動的價值,所以人類體力的價值下降,但是人類大腦內在的智力價值得到增加。

設想一下,如果未來大腦的價值也被別的事物所超過,那麼人類還有什麼天生的、有價值的東西呢?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項目經理Gill A. Pratt博士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到那時人類另一項天生的「財富」價值便會顯現出來——個人偏好。

什麼?個人偏好也有價值?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但現實中很多企業已經在利用我們的偏好在賺錢。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便是搜索工具,包括郵箱、地圖等一系列免費服務,儘管沒有直接收費但他們通過收集用戶的信息,將用戶進行分類,然後可以將特定的廣告展現給特定目標的用戶群體,這事實上構成了一種套取個人信息價值的商業模式。

在未來機器人化的經濟模式下,人們的體力和智力的價值將下降,但各種各樣的與生俱來的性格及偏好的價值將相對凸顯。

既然人們不會輕易的交出自己的個人信息,所以可以想像未來網際網路公司將在財富分配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這些企業將會為我們提供的信息作出補償。

已經受到衝擊的製造業

如今已經成型的計劃或概念里,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或者是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依賴的人工智慧技術都還尚處於初級階段,絕大部分的機器人暫只能替代人的很少一部分機械勞動,而且缺乏通用性,例如掃地的就不能抹桌子。

而且相對現在市場對機器人的主流需求,智能暫時還不是最迫切的。這也體現了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優勢(任勞任怨,保質保量,是個「幹活」的好手)和不足(但很「笨」,老得讓人教)。所以,腦力勞動者暫時還不必過於擔心,不過體力勞動者受到的衝擊將越來越明顯。

例如中國包括佛山在內的「世界工廠」珠三角,在招工越來越難的情況下,正經歷大規模的智能製造升級,讓機器人更多地承擔流水線上繁重、枯燥的勞動。

例如美的的中央空調車間,一台約三米高的碼垛機器人正在按程序把成品從生產線上取下並整齊地堆放在一旁,而堆到一定程度就有小型運輸機器人過來把貨物運走。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車間一共有25台這樣的小型運輸機器人,每台至少可以替代一個工人,另外,還有8台機器手。為此,車間一共投入了1700多萬。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整個美的集團已經累計使用800台的機器人,截至2014年美的集團自動化投資累計投入20多億元,效率提升15%以上。該公司計劃2015-2017年新增機器人1700台,後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機器人。

還例如佛山某陶瓷企業在噴釉工序上,原來需要10個噴釉工人,每人月工資6000-7000元,一年工廠要支付77萬元;而用機器人之後,只需要兩個工人,人工費用每年可節省60餘萬元。

更重要的是,用了機器人之後,由於精度大大提高,工廠的釉料損失每年可以節省約50萬,廢品率由原來的5%左右降低到1%,單這一項,每年就可以節省近600萬。

全球知名機器人製造企業ABB集團中國總裁顧純元曾表示,中國當前「機器換人」浪潮中,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機器人來改變工藝生產流程。「否則企業會發現用了幾年之後,招工問題是解決了,但如果不解決製造周期、成本以及整個工藝流程的問題,產品仍然沒有競爭力。如果是簡單的機器換人,那世界上這個任務早就完成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