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早結婚的人虧大了!人生有個「最佳結婚時間段」

有人說「婚姻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有人說「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個好女人」,婚姻帶來的是一輩子的幸福,還是時斷時續的陣痛,恐怕沒人說得清。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婚姻確實是人生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

從20多歲開始,愛情和婚姻的話題就可能一直圍繞著你。

催婚,已經成為兩代人溝通的必備話題

逢年過節最怕三連問:

有對象嗎?結婚了嗎?有孩子了嗎?

北京相親鄙視鏈:

如果京籍京戶,輕微殘疾也能接受

一部分人渴望早早結婚,步入人生的下一階段;而有的人覺得「還年輕,要享受青春」,一拖再拖。其實,結婚有個「最佳時間段」。

 告訴你什麼年齡結婚最適宜,不妨對照自查。

1

世界各國都在為婚姻「發愁」

美國「新一代」結婚率創新低

據2014年美國城市研究所報告,與歷史上任何一代人相比,「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的人在40歲之前結婚率創歷史最低,僅約為26%。

經濟學家尼爾·豪稱,人們對婚姻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過去幾代人傾向於早早結婚,然後共同建設未來。而現在,人們普遍覺得要先建立穩定的基礎後再成家。

韓國「單身潮」影響消費

韓國人的婚戀觀近年來發生了不小的變化。2014年,韓國年輕人中有「一定要結婚」的想法的人比2008年下降了近12%;離婚率逐年上升,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連商家都看準了這一趨勢,開發「單身消費」。在韓國,冰箱、洗衣機等推出小容量產品,餐館推出一人份的菜餚,電影院推出了單身座等。

日本是個「超單身社會」

日本不僅高齡化社會,也是「超單身社會」,很多男性享受單身,女性因工作放棄結婚,已經引發社會擔憂。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到50歲為止一次也沒有結婚的人數達歷史最高,男性每4人中就有1人未婚,女性每7人中有1人單身。

2

「晚點結婚」的幾大理由

「晚結婚」不等於「不結婚」,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許多年輕人只能把結婚時間一推再推。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顯示,中國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26.7歲,女性24.9歲,比法定晚婚年齡(男25歲,女23歲)還晚。從心理角度講,推遲結婚年齡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經濟思想更獨立

結婚意味著從原生家庭到組建新家庭的蛻變。若小兩口都有獨立經濟能力,就能用更多精力經營新家庭,而不是受父輩制約。

兩人都有穩定的事業,能減少因不確定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如異地戀、為去哪裡發展而爭執等。

責任心更強

當代年輕人在成長路上多由親人包容著,很少主動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婚姻需要理解、包容、體諒。隨著年齡增長,心智更成熟,包容心和責任心更強。

忍耐度更高

經過人生歷練後,人更能承受挫折,對婚姻摩擦的忍耐度也會相應提高,不容易衝動。

由於結婚還涉及到兩個家庭,因此年齡越大,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相對越好,有利於處理好婚後家庭關係。

擇偶觀更穩定

過早結婚,可能會被尚未穩定的擇偶觀影響,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

但結婚也不是越遲越好,還應該結合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的因素,綜合考慮。

3

28~32歲,最佳結婚時間段

美國猶他大學的社會學客座教授尼古拉斯·沃爾夫辛格博士指出,現代都市生活中,在28~32歲之間結婚的夫妻,今後離婚的可能性最低。

研究者對「美國家庭成長全國性調查」中的數據資料進行考察後發現,結婚年齡與離婚之間存在著一種U字型的關係。

28~32歲處於這條U型曲線的底部,先於這個年齡段或晚於這個年齡段結婚,今後分手的風險都會逐漸上升;32歲之後結婚,將來離婚的風險每年會增加約5%。

研究者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更清楚自己的擇偶需求,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更成熟,可以理性對待婚姻問題。

以後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你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還不到年齡」。

4

婚前該聊清楚的13個問題

美國夫妻關係增進研究所執行總監羅伯特·斯庫卡在接受采《紐約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婚前溝通不暢很可能導致婚姻出現不悅。

戀愛時,雙方卿卿我我;結婚後,房間氣氛冷到冰點。為了避免這種可怕的婚姻關係,婚前一定要溝通好這些問題。

1

你和親人有分歧時,會如何處理?

一段婚姻關係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如何應對分歧。搞清楚這個問題,將讓你了解另一半化解衝突的方式,爭吵、辯論還是理性面對。

2

我們是否打算生小孩?

婚前談到孩子的問題並不早,是否生小孩、生幾個、什麼時候生以及不要孩子前的避孕方法等都很重要。

調查顯示,近四成夫妻會在生育前後出現婚姻危機,這與雙方對孩子問題的認識不同有很大關係。

3

對待前任如何看待?

假如之前經歷過全身心投入的感情,不妨直截了當地談論一下,說說對前任的看法。

一來可以避免婚後產生嫉妒或責備的情況,二來可以試探出彼此對愛情的觀念。

4

成長的地域不同對我們有影響嗎?

如果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地域,很可能在文化、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

所以要對一些常見的問題,如一日三餐口味、婚後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等達成一致。

5

你是否願意在經濟上幫助我?

親兄弟明算帳,夫妻之間同樣如此。婚前,要搞清楚另一半是否希望分開管理各自的財務,同時向另一方坦誠自己的財務狀況。

6

為一輛車或一雙鞋,你最多願花多少錢?

彼此應該充分溝通消費觀念,保證基本吻合,以免在購物大手大腳或者精打細算上產生不必要的爭吵。

7

能接受對方偶爾自己出遊嗎?

雖然二人走進婚姻殿堂,但人會想在某些生活領域有獨自的空間,可能不願分享自己的某些愛好或朋友。

如果不及時溝通,很可能會讓另一方產生猜疑或者隔閡,導致婚姻關係緊張。

8

我們喜歡彼此的父母嗎?

如果一方不願面對和解決和雙方父母相關的問題,那未來可能影響兩人的長遠發展。

9

「性」對你來說有多重要?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希望在性方面保持活躍和新奇。雙方應該討論彼此的喜好和性愛頻率,以確保雙方都能持續獲得滿足感。

10

婚後看色情作品可以嗎?

婚後自慰也是一种放松方式,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彼此應該談論各自在愛情動作片上的看法和尺度,羞於表達只會成為日後雙方關係的障礙。

11

如何表達「我愛你」?

結婚常見的幾種愛情表達方式:肯定、開心時光、接受禮物、為對方服務、身體接觸。伴侶需要搞清楚如何用一種他們獨有的方式增進彼此的關係。

12

對彼此有哪些欣賞和無法忍受的?

在理想的情況下,婚姻是一生一世的相守、讚美和欣賞,僅有「一見鍾情」是不夠的。

13

十年後的我們會怎麼樣?

將這個問題的理解銘記在心,有助於克服眼前的婚姻困難,也可以讓你了解伴侶是否會在雙方關係惡化時考慮離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