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研究表明:如果想把自家孩子養成高智商,那麼家長就得話嘮起來

安安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時她就很默默無聞,可是啊,自從她生娃後就變得不一樣了,安安生娃後把自己硬是逼成了一個話癆。其中的原因也是非常簡單,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的大腦得到充分的發展。

有一天安安的朋友小櫻來到她家做客,小櫻發現,安安只要發現寶寶處在清醒的狀態,就不停地逮著寶寶,硬是和他嘮嗑,非常不怕麻煩地和他訴說著正在做著的一切,有時還故意扮鬼臉逗寶寶笑,讓小櫻格外佩服的點是安安居然還能一直保持的很陽光的微笑。

小櫻看了很久,最好實在是忍不住了,開口吐槽安安道:「你的寶寶還這么小呢,現在意識都還沒有吧?你這樣說這麼多,他能聽懂你在說些什麼嘛?」

「他雖然聽不懂我說話,但是我的話會像蒲公英一樣隨風飄散,一直飄到大腦的潛意識深處,靜靜地等待著蒲公英的四處萌芽。只要我每天一直堅持著呵護,澆水,那麼它遲早有一天能夠茁壯成長,發芽長大。我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第一天去上學的時候就被老師誇獎反應力快,反應能力高於其他孩子。」

曾經就有專家說過,孩子的思維反應能力是源於孩子受到周圍的因素影響的,就是說如果父母從小就在孩子嘴邊述說著一天發生的事,其實孩子的大腦也在飛快的轉動,在思考著今天所發生的一切。」

在2018年的時候,美國的麻省理工大學就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研究表明了,如果孩子在嬰兒期,父母一直在耳邊說個不停,孩子大腦的語言區域就比那些缺少交流的寶寶多很大一部分。換一種意思表達就是小時候經常和孩子說話有助於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還會提升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但是吧,如果寶寶頭腦想發育的很好,光靠說也是不夠的。寶寶的0到3歲是大腦快速發展的時期,這時候寶寶的吸收能力很強,這時候奶媽奶爸們應該依著想讓孩子以後發展的方向,給孩子講述這方面的內容,這樣孩子的大腦也能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孩子持續地說很多的語言

在寶寶清醒而且還很好的狀態下,家長可以以現場直播的情形來對孩子述說著現在正在發生的一切,比如說正在吃香蕉,你可以對寶寶說這是香蕉,另外再加一點其它的詞語;再比如說,要給寶寶餵奶粉了,就微笑著跟寶寶說:「乖乖,該吃飯飯咯,媽媽來給你餵還吃得了」,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細緻無微的轉述給孩子。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有眼神交流

曾經有一項實驗是美國一所神經研究所研究表明的,嬰兒本身如果和成年人有很多眼神交流的話,其實腦中的腦細波也在快速的轉動。直白地說就是眼神交流能使寶寶的大腦迅速轉動,能使寶寶的大腦得到迅速發展。因此跟寶寶說話、講故事的時候注意和寶寶的眼神上的交流。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帶上微笑

孩子在0到3歲是腦細胞的迅速發展時期,孩子在短短3年大腦就完成了80%,此後孩子的突觸還會逐漸增加起來。因此跟寶寶說話的時候最好是能夠帶上表情,這樣孩子也能迅速地接受到,這樣能進行一個很積極的響應,是能夠促使腦細波得到有效的發育的,你的微笑和充滿愛意的語調都會給孩子大腦帶來很刺激的衝擊,從而使孩子完善對大腦的發育。

結語:據2021年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聽到母親的聲音的寶寶發育更加穩定,寶寶自身的聽覺層次也更加穩定。這個研究同樣適合只有幾個月的寶寶。所以說父母不要認為孩子聽不懂自己的話就不對孩子表達事情。

曾經有個教授就表明了這方面的問題,說孩子0到3歲的時候是以情感培育為主的。聰明的母親這段時間都會化身為一個話癆,用充滿愛意的話,和陽光的微笑帶給孩子,用自身的愛來滋養孩子的靈魂,使他變成一個聰明伶俐,又富有學識的人,變成一個樂觀開朗,活潑愛表達的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阿拉瓦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