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習近平三峽工程上當受騙紀實

摘要

圖1: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和糧食畝產可達兩千多斤的20多倍,兩張圖片均來自網絡截圖

在當今的中國,所謂的英明領袖,常常是在錯誤的信息基礎上做出重大錯誤決策。他們只是依靠聽取單方面的匯報做決策,而自己又沒有判別信息正確與否的能力。錯誤的決策往往給中國人民帶來困局或災難。

毛澤東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糧食生產頻頻放出衛星,結果餓死了幾千萬中國人。後來毛澤東辯解說,他讀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1]。錢學森寫文章說,太陽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畝產就可能達到「兩千多斤的20多倍」!

2018年習近平李小鵬等的陪同下參觀了三峽工程。這是自1997年江澤民李鵬出席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儀式的21年之後,再一次有中共最高領導人考察這個備受外界爭議的工程。2016年3月汪洋未能按計劃完成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汪洋當選政治局常委,2018年兩會上出任全國政協主席,不再負責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此時急需習近平出面,為三峽工程在政治上蓋棺定論,這也是李小鵬積極要促成的事情。習近平參觀了左岸發電廠,面對著12台從國外進口和2台由外國公司幫助中國公司建設、又沒有標明廠家和產地的共14台水輪發電機組,聽取「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的匯報,做出「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是靠勞動者的辛勤勞動自力更生創造出來的」,「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的「英明指示」,堅信中國製造業已經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作為中共最高領導人他有資本可以引領世界,建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了。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於2020年10月完成,新華社只發布了一條短消息,未發布驗收報告全文或摘要,也不知道誰人在整體竣工驗收報告上簽了字,願意承擔所有責任。筆者推測是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主持了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並簽了字。只是胡春華沒有膽量讓媒體公開報導這件事情。

習近平考察後為三峽工程的自力更生創造出來的諸多世界第一而歡欣鼓舞,於2020年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改變了過去中共政府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上打太極的做法,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之後習近平又在諸多場合重複宣布這一目標,顯示他對這一目標的實現是信心滿滿。為了實現2030年前碳峰值,2021年國家發改委頒布了能耗雙控指標。2021年9月中國多地發生大規模的停電限電,極大地干擾了經濟生產和民眾生活,而停電限電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刀切地貫徹這個能耗雙控指標。

其實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是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的畝產可能達「兩千多斤的20多倍」一樣,都是披著「科學外衣」的謊言。在謊言基礎上做出的決策,必然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對習近平在三峽工程上當受騙紀實的全過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閱讀下去。

一、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在李小鵬等陪同下參觀三峽工程

根據新華網2018年4月25日報導: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三峽大壩,登上垻頂,極目遠眺長江上下游,詳細了解三峽工程建設、發電、水利、通航、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情況。隨後,前往通航船閘、升船機和左岸發電廠實地調研。他對工程技術人員說,今天到三峽大壩來看一看,感到很高興、很激動。國家取得這麼偉大的成績,這也是你們作出的貢獻。國家要強大、民族要復興,必須靠我們自己砥礪奮進、不懈奮鬥。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會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敲鑼打鼓那麼輕而易舉就實現的。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要通過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試想當年建設三峽工程,如果都是靠引進,靠別人給予,我們哪會有今天的引領能力呢。我們自己迎難克堅,不僅取得了三峽工程這樣的成就,而且培養出一批人才,我為你們感到驕傲,為我們國家有這樣的能力感到自豪。希望我們共同努力,上下同心,13億多中國人齊心合力共圓中國夢。[2]

圖2: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在李小鵬陪同下參觀三峽工程,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圖3:習近平、李小鵬與劉鶴等在三峽大壩上,圖片來源:如圖所示

《留園網》在2018年4月26日發表大號螞蟻撰寫的《李小鵬陪同習近平視察三峽大壩》的報導:據官方報導顯示,中共交通部部長李小鵬、中共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劉鶴等人陪同考察,其中李小鵬因為是李鵬之子,其陪同習身邊考察三峽大壩,令人關注。這是自1997年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儀式以後,21年後,再有中共最高領導人考察這個備受外界爭議的工程[3]。報導強調了從1998年到2017年間中共最高領導人沒有到訪三峽工程,特別是2003年三峽水庫投入運行,2006年三峽大壩封頂,2010年三峽工程衝擊正常蓄水位成功這些關鍵時間點,都沒有最高領導人的出席和祝賀。

報導中提供了一張習近平在李小鵬陪同下參觀三峽大壩左岸發電廠中央控制室的照片。

圖4: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參觀三峽大壩左岸發電廠中央控制室,李小鵬(右二)陪同,圖片來源:留園網

[page]二、習近平的視察再次肯定了三峽工程並促成工程的最終驗收

從三峽工程的決策和建設歷史來看,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實施大江截流,江澤民、李鵬率領丁關根、羅干、曾慶紅、鄒家華、王丙干、陳俊生、錢正英等一大批中央、地方官員出席慶典儀式,陣勢非常龐大,邀請的來賓有5000多名,前來觀看的民眾有4萬餘人。對於江澤民本人而言,1997年也是個人政治生涯達到頂峰:鄧小平去世、香港回歸、訪美成功、又訪加拿大、最後一位潛在對手喬石卸任政治局常委……江澤民在慶典儀式強調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為建設這一史無前例的世紀工程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今日正在變為現實。這再次生動地說明,社會主義具有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我們在長江三峽興建的這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大促進作用。它是一項造福今人、澤被子孫的千秋功業。它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改天換地、創造未來的宏偉氣魄。」[4]

圖5:1997年11月8日江澤民、李鵬等出現三峽工程實施大江截流慶典儀式,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但是從三峽工程實施大江截流之後一直到三峽工程完工,中央政府再也沒有組織什麼大的慶典,也沒有中共最高領導人與這麼多中央和地方大員為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同堂共慶了。

2011年5月1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和《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5]。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實施《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將(向中國老百姓)繼續徵收三峽建設基金(改名為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基金)。有評論說,這是中共政府第一次公開承認三峽工程存在諸多問題。

2013年9月李克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6]。這是承認,在未來戰爭中,三峽大壩將成為軍事攻擊的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孤狼也對三峽大壩形成巨大威脅。

2014年3月下旬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廣晶和總經理陳飛一起被免職[7]。關於三峽集團兩位領導同時被免職的這種不同尋常的做法,引發了許多關於三峽工程黑幕的報導。

2014年6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長江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主任汪洋在北京主持召開驗收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部署安排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工作,計劃在2016年第一季度,召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並作出整體竣工驗收結論,提請國務院三峽建委全體會議審議並報國務院審批[8]。

但是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工作一拖再拖。在2017年舉行的中共十九大上汪洋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在2018年兩會上汪洋出任全國政協主席,正式卸任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委員會主任。

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沒有經過整體竣工驗收,但在那裡運轉這麼多年。一旦出事,誰來承擔責任?但是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工作如何繼續?在這個時刻需要習近平出面,為三峽工程在政治上蓋棺定論,這也是李小鵬積極要促成的事情。

[page]三、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

圖6:2018年4月30日《湖北日報》發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回訪記》上、下兩集,,圖片來源:《荊楚網》

2018年4月30日《湖北日報》發表《四月芳菲正當時巨筆如椽點江山——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回訪記》上、下兩集[9],比較詳細記載習近平在三峽發電廠上當受騙的全過程:

在三峽左岸電站廠房,總書記駐足良久。「機組質量和運行水平如何?」「主要設備國產化率有多少?」「核心技術能否做到完全自主?」……他問得很詳細。

三峽電廠運行部值長鄒士總介紹,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折合約333天,即平均每台機組每年有11個月均能開機併網。去年,三峽電廠發電976億度,是全球第一。三峽電廠歷年累計發電超過1萬億度,相當於去年全國總用電量的六分之一。「您現在看到的巨大藍色圓形物體,就是水輪發電機組。單個機組的額定容量為70萬千瓦。三峽機組定子直徑19.3米,其安裝精度卻是0.01毫米,遠小於一根頭髮絲的直徑。機組旋轉部分4000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飛速運動起來,其擺動幅度小於0.25毫米,機組正常運行時固定部分的振動小於0.08毫米,發電機蓋板上放一枚硬幣都可以保證豎立不倒。」盧純介紹,目前世界排名前十的水電站有一半由三峽集團建設和營運,全球70萬千瓦以上的水輪發電機組三峽集團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其中,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採用中國首創、世界最大的國產百萬千瓦水電機組。

三峽工程的成功建設運行,推動中國工程建設能力和裝備製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對此,總書記表示讚賞。

鄒士總說: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這個消息讓習近平熱血沸騰,認為中國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已經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

一年平均365天,一天24小時,一年8760小時。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占8760小時的0.913。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水電站的水輪發電機的利用小時數達到過8000小時。這是一個絕對的世界紀錄!超過8000小時!更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紀錄!

三峽水電站安裝三十二台七十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二千二百四十萬千瓦。此外還有兩台5萬千瓦的發電機。所以三峽工程的全部發電裝機容量是二千二百五十萬千瓦。如果每台發電機利用小時數按8000小時計算,三峽水電站平均一年的發電量為1800億度(1千瓦時在日常生活中稱1度)。

鄒士總說,去年(2017年)三峽機組的三峽電廠發電976億度,只完成了1800億度的0.542。2017年發電976億度,相當於三峽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為4338小時,只是一年8760小時的0.495。就是說三峽發電機組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閒置的。

如果三峽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不花一分錢的投資,就可以發出一倍的電力!如果三峽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中共政府是否應該實現當初的承諾,每度電只需要8分錢?

[page]四、2022年《湖北日報》的一篇報導從另一個角度證實習近平的上當受騙

四年過後,2022年4月26日《湖北日報》推出【荊山楚水踐行總書記「長江囑託」】的特刊,其中有一篇《回訪三峽工程垻區:請總書記放心,大國重器定將抓在手中》,記者採訪了2018年習近平到三峽工程視察時有過空間交集的人[10]。

報導以習近平的指示開篇: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13億多中國人民要齊心合力、砥礪奮鬥,共圓中國夢!

圖7:習近平: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的記者在三峽左岸電站廠房內採訪了三峽電站運行部主任張曉宇。據說習近平來訪時張曉宇正在中央控制室內,還有幸和習近平握了手,讓他終身難忘。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人都知道,和毛澤東握過手的人,都表示這一輩子再也不洗手了。記者記錄如下:

三峽左岸電站廠房內,一個個巨大的圓形平台引人注目。

「這些是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它是電站的心臟。當時,總書記來到這裡,進入中央控制室,與我們親切握手、交談。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感覺像是在做夢。」三峽電站運行部主任張曉宇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在中央控制室里,幾名值守工作人員正盯著屏幕上的數據,目不轉睛。

4年前,總書記來到這裡時,張曉宇是當班值長。

2018年4月24日18時03分。張曉宇說,這是他永生難忘的時刻。

那一刻,總書記走進中央控制室,與張曉宇等4名工作人員親切握手。「當時我用雙手握住總書記的手,感覺他的手很溫暖、很有力量。」張曉宇說。

「機組質量和運行水平如何?」「主要設備國產化率有多少?」「核心技術能否做到完全自主?」……張曉宇回憶,總書記問得很詳細,特別關注監控系統的安全問題,對我們的工作表示肯定。

走出電站廠房,面對百餘名職工,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總書記的聲音渾厚有力,我在中央控制室里認真聆聽,備受鼓舞。」張曉宇說,大家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更足了。

習近平走出電站廠房對職工發表講話說:「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是靠勞動者的辛勤勞動自力更生創造出來的」;「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這些都成為習近平語錄中的金句,也成為上當受騙的證據。

從時間關係上來看,習近平參觀完三峽電站就發表這番關於「自力更生」的講話,顯然是受了這些世界紀錄的鼓舞,受三峽機組平均年可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的消息鼓舞,熱血沸騰,不吐不快。

五、面對外國進口的水輪發電機組習近平論三峽工程的自力更生

回顧一下歷史。

1992年3月21日鄒家華副總理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做關於《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議案》說明[11],鄒家華說,水電站裝機二十六台,總容量1768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840億千瓦時。鄒家華還向人大代表報告,三峽工程的主要機電設備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國內製造。

這些數據都來自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水電站裝機二十六台,每台發電機容量68萬千瓦,總容量1768萬千瓦。三峽工程多年平均發電量840億千瓦時,發電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為4751小時,為一年8760小時的0.542。

但是到了1996年,還沒有一家中國公司可以自力更生地造出三峽工程所需要的68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沒有辦法,只好在國際上招標,先從國外引進左岸的14台水輪發電機組。中標的外國公司為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與瑞士ABB公司中標8台水輪發電機組;

——德國福伊特公司(Voith)、加拿大通用電氣公司(GE Canada)與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組成的VGS聯合體中標6台水輪發電機組。

中國政府對中標的外國公司都有附加條件: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與瑞士ABB公司必須帶哈爾濱電機廠一起玩,必須公開所有的設計和圖紙,8台水輪發電機組中的1台必須與哈爾濱電機廠一起製造;

VGS聯合體必須帶東方電機廠一起玩,必須公開所有的設計和圖紙,6台水輪發電機組中的1台必須與東方電機廠一起製造。

中國政府的附加條件,涉及到強制技術轉讓。強制技術轉讓與基於市場原則的國際貿易體系不符,被認為是市場上的霸凌行為。

如上所述,習近平參觀的左岸發電廠內的14台水輪發電機組並非中國人自力更生所建造的,其中12台都是是從國外進口的,2台是這些外國公司和中國公司共同製造的[12]。

右岸發電廠內安裝的12台水輪發電機組,4台由哈爾濱電機廠總包,4台由東方電機廠總包,4台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總包(由該公司在天津的工廠製造)。

1997年11月8日江澤民在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儀式上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泛的水利水電工程[13]。這個定義並不準確。不過當時三峽工程以1820萬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確實是世界上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位於巴西與巴拉圭邊界上的伊泰普水電站,裝有20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共1400萬千瓦,不如三峽工程。但是伊泰普水電站的多年平均發電量超過900億千瓦時,發電量要比那時三峽工程計劃的840億千瓦時多一些。

為了保證三峽工程的發電量也是世界第一,2008年國家發改委批准三峽工程再增建一個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兩個項目[14]。地下電站裝有6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這6台水輪發電機由哈爾濱電機廠、東方電機廠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各建2台。電源電站安裝2台單機容量5萬千瓦發電機組。

這樣三峽工程的總發電裝機容量由原設計的1768萬千瓦擴大到2250萬千瓦。三峽工程32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18台為外國公司(包括所造外國公司在華設的廠),2台為中外公司合作,12台為中國公司所造。

習近平在左岸發電廠參觀,看到了14台水輪發電機組,把它們都當作是中國自力更生的成果。其實也難怪,左岸發電廠里的14台水輪發電機組上都沒有表明製造商和產地。

參與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建設的法國阿爾斯通工程師莫里斯對此有如下的表述:「十四座!整個工程完工後,大壩將有三十二座水輪機。我們將負責修建安裝其中的十四座。你猜其餘十八座怎麼辦?都是阿爾斯通的複製品。為了拿下這十四座水輪機的合同,我們必須提供圖紙,而且是全部圖紙,他們只要照著葫蘆畫瓢就行了。你知道嗎,讓我們最痛苦的是……唉,我說的痛苦,就是大壩建造過程中根本沒有提到阿爾斯通,資料里也看不到阿爾斯通的字樣。您見過哪個標牌上有阿爾斯通嗎?從來沒有。就像中國人真的獨立完成這一切似的!」「在這裡,我們什麼都不是,頂多算個分包商。如果你咽不下這口氣,最好走人……」[15]。莫里斯提供的信息,證實了中國政府在三峽工程進口大型水輪發電機組過程中的強制技術轉讓行為,也證實了習近平在參觀三峽電廠時所看到的水輪發電機組都沒有註明生產商和生產的標牌。就像真的是自力更生所創造的!

莫里斯工程師的這段評價,被收錄在法國著名作家埃利克·奧森納撰寫的《水的未來》[16]一書的《三峽和三十二座水輪機》中(李欣翻譯,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16年出版)。

圖8:埃利克·奧森納:水的未來,李欣翻譯,吉林出版集團責任有限公司2016年出版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下面是三峽工程的歷年發電量[17]: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以及新華社等的報導

2012年三峽工程32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全部投入運行,到2021年年底,平均每年發電量為972億千瓦時。2020年發電量最大,為1118億千瓦時,因為當年徑流量大,長江發生五次洪峰。2020年三峽機組利用小時數為4969小時。2013年發電量最小,僅為832.7億千瓦時,該年三峽機組利用小時數為3701小時。預計2022年的發電量也不會很高,有可能創造新低,主要看今後幾個月的降水和徑流量。

[page]六、2021年中國水力發電機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僅為3622小時

2022年1月2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1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18]: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37692萬千瓦,其中水電39092萬千瓦,火電129678萬千瓦,核電5326萬千瓦,風電32848萬千瓦,太陽能發電30656萬千瓦。6000千瓦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為3817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60小時,其中水電3622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203小時;火電4448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237小時。全國水力發電機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僅為3622小時!中國發電發電裝機容量大,絕對世界第一,但是發電機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低,經濟效益差,這是一個老毛病,計劃經濟的老毛病。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個水電站,中國占3個:1.三峽,中國,發電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2.白鶴灘,中國,發電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3.伊泰普,巴西/巴拉圭,發電裝機容量1400千瓦;4.溪洛渡,中國,發電裝機容量1386萬千瓦。(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伊泰普工程安裝了14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2016年發電量最高,1030.98億千瓦時。這一年伊泰普工程的發電機平均年利用小時為7364小時,但是距離8000小時還有一段距離。雖然從發電裝機容量來排名,伊泰普工程名列第三,但是從發電量來排名,伊泰普工程名列第二。三峽工程安裝了26台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外加2台5萬千瓦發電機,2020年發電量最高,1118億千瓦時,比伊泰普工程1030.98億千瓦時要高8.4%。但是這是一場26台比14台的競爭。誰的經濟效果好,這是不言自明的。另外還要指出,伊泰普工程移民約4萬人,三峽工程移民是伊泰普工程的30多倍。如果三峽發電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如果中國水電工程發電機組平均年利用小時數超過8000小時,如果糧食畝產就可能達到「兩千多斤的20多倍」……,習近平和毛澤東做著一樣的中國夢。(作者:王維洛

[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