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歐洲此刻急需對中國的清晰戰略 - 法國報紙摘要

作者:
當德國總理舒爾茨決定獨自前往北京會見習近平時,經濟智庫主任安德烈·勒塞克魯格-皮特里(André Loesekrug-Pietri,directeur de la Joint European Disruptive Initiative, l'ARPA européenne)呼籲制定真正的歐洲對華戰略。因為,西方國家的路線圖一定要清楚,不能再模糊下去了。

法國報紙摘要 RFI

當德國總理舒爾茨決定獨自前往北京會見習近平時,經濟智庫主任安德烈·勒塞克魯格-皮特里(André Loesekrug-Pietri,directeur de la Joint European Disruptive Initiative, l'ARPA européenne)呼籲制定真正的歐洲對華戰略。因為,西方國家的路線圖一定要清楚,不能再模糊下去了。

勒塞克魯格-皮特里周五晚發表在《回聲報》論壇版的文章開宗明義指,無論經濟與中國如何交織一塊,與中國決策者做生意仍然是西方外交官和領導人的一種外語。德國總理對中國的單獨訪問之所以有象徵意義,是因為它進一步模糊了歐洲對其主要貿易夥伴的戰略。

四年前雖是馬克龍-默克爾-容克三人組接待了習近平,這一次舒爾茨訪華不料引發了對其相關性的質疑:希望獲得戰略夥伴?懷念過去的商業黃金時代?還是願意將中國與其俄羅斯夥伴中區分開來?

自曝其短

作者續道,我們已經看到了胡錦濤在中共二十大上被人架走離場的隱喻,我們只能對西方領導人為中國新皇帝配音感到沮喪。10月底德國政府批准了中資以戰略性25%入股漢堡港碼頭。在中國看來,這次訪問和這筆沒有明顯對手的交易,將被視為西方坦白弱點。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有二十多年,當時承諾平等對待中外企業,卻從未實踐。但迄今有些人仍然錯誤地樂觀,所以他們缺乏行動只用言辭來評斷中國。

然而,在北京,只有行動才是重要的:一個完全依賴於共產黨善意的經濟,一個通過清零成為極權監督並驅逐所有外國「機構」的國家,以及一個以「中立」立場幫助俄羅斯與民主模式競爭的世界超級強權。

制定戰略至關重要

作者指出,在國際關係中,只有實力說了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清晰的戰略,而不是一個列出「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的目錄,它帶有實用主義的外衣,其下掩蓋了歐洲立場的整體模糊性。

作者進一步闡述,出於三個原因,戰略具備在今天至關重要。

與表面相反,中國政權內核是軟弱的:其公共健康戰略將其與世界和地球上的創新力量隔離開來。它的聲望正在下降,包括在那些似乎贏得了利益例如非洲等地區。

它的力量源頭出於鄧小平的改革,用「三部曲」(企業家精神、旅行的可能性、開放性)來終結中國當前的民族主義。經濟正在放緩:中共將最新GDP數據的發布推遲到一個不確定的日期;房地產的紙牌屋搖搖欲墜;解決「中低收入陷阱」的難度只會隨著人口老齡化增加。

中國吸引力日益下降

許多CEO最大的誤判在於,沒有預想到,將來全球增長的動能可能不再來自中國。中國以出口為經濟發展的模式,也尚未成功轉型。

美國對華貿易制裁,以及北京旨在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與排擠不再立即對中國共產黨有用的外國公司的「雙循環」戰略,導致其吸引力大大降低。

因此,西方應要有明確的路線圖。首先,它與中國一樣具有戰略意義,著眼於長遠和明天的挑戰——就像中國決策者在電動汽車、金屬和稀土或可再生能源上押注了二十年一樣。

創新與教育

其次,我們各國必須將教育和創新置於其戰略的核心,就像美國剛剛在其國家安全戰略中所做的那樣,技術優勢問才是王道。

當我們談論軍費開支2%的目標時,歐洲應該先要實現在研究上投入3%的目標,方法是確保不會大撒幣而是確定優先領域,並盡一切努力發展這些讓我們領跑世界的項目。

自由與社會正義

最後,民主國家必須採取與中國一樣具有攻擊性的立場。但這絕不能導致報復性的「戰狼外交」——而是要冷靜沉著地展示我們的價值觀和制度,及其對社會和公民的卓越影響。

就先從尊重我們所珍視的原則開始做起。也就是:自由、特別是意見的多樣性和社會正義是我們社會的基石,將使我們在21世紀面對威權國家時能夠維護自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