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半年中國170家房企淨虧超千億,平均每家虧6億

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放鬆「認房不認貸」,無疑給陰沉的樓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這波回暖行情能持續多久,多大程度上能挽救暴雷邊緣的開發商們,仍然是個未知數。

新政落地後,一位北京朝陽區改善盤項目操盤手向騰訊新聞《潛望》作者坦承,原本去年底清盤,但目前仍有近百套房源滯銷,現在仍處於買方市場,所以策略就是趁勢快速出清,回籠資金,流速快或許還有利潤可言,而不是趁機漲價。

在外部融資發債依舊困難的情況下,依靠賣房銷售自身造血,幾乎成為房企們唯一能夠依仗的資金來源。

二三月短暫經歷小陽春行情後,樓市銷量一降再降。克而瑞地產數據統計,2023年8月,TOP10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3430.1億元,環比降低1.3%、同比降低33.9%。累計業績來看,前8月銷售操盤金額37524.7億元,同比降低8.5%。

銷售市場持續低迷,這是導致上半年房企盈利大幅下滑,甚至扭盈為虧的核心原因。

樂居財經統計稱,170家上市房企中,僅有90家實現盈利,其中30家不足1億元;上半年淨虧損合計達到1022.67億元,平均每家虧損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沒算上藍光、泰禾、陽光城、新力等一眾退市房企。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的話來解讀,「現在市場顯然是跌破頭了,所有從業人員看不清未來」。伴隨著力度空前的救市政策,在交出史上最差的半年報後,開發商們這次能觸底反彈嗎?

降價也難賣房,開發商開始保資產價值,開發商賣房有多難?

從「千億房企」規模這一數據來看,前8月,全口徑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僅有12家,過500億的有19家。按照這樣慘澹的水平,2023年千億房企陣營將減少到16-17家,過去兩年則分別為20家、43家。

這其中,頭部20強房企名單中,有多達13家央國企背景的開發商,包括保利、中海、華潤、萬科、綠城等,但僅有7家民企,為龍湖、濱江、新城、美的,以及暴雷的碧桂園、融創和旭輝。從銷售額來看,TOP20門檻也已經降低8.6%至446.6億元。

為了賣房,開發商使出了渾身解數,主要手段無疑就是降價,但現在降價也不好使了。

以「三四線之王」碧桂園為例,上半年銷售均價同比下降9%,至7163元/平方米,但權益銷售額同比下滑三成,僅為1287.6億元。淨虧損高達489.32億元,排到了上市房企首位,去年同期則為淨利潤6.12億元。

與此同時,更多開發商銷售均價則保持平穩,甚至有小幅上漲。比如,龍湖上半年均價從16413元上漲至16987元,華潤更是從20620元漲至24285元/平方米,甚至連暴雷的融創,銷售均價也從13240元小幅漲至13590元。

一旦項目大幅降價,就意味著存貨資產減值,這也是導致開發商營收和毛利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整個市場不是以降價趨勢為主導,而是穩價守價,存量資產減值的壓力沒有那麼大。」美的置業董事局主席郝恆樂在業績會上認為,即便是債務違約房企,現在策略也是通過守價格來保住資產價值。

對於銷售策略,龍湖執行董事張旭忠則表示,對於老的庫存項目,尤其是成屋,要堅決去化換成現金流,在價格方面,則堅持一城一策、一盤一策,不會隨意拍賣,堅持量價平衡。

大幅收縮投資戰線,買地集中一二線

銷售不利,經營現金流難以補血,在買地這件事,開發商更為謹慎,有限的資金集中投入到一二線核心城市的重點板塊,三四線土地則無人問津。

克而瑞數據統計,前8月,百強房企拿地金額同比下降13%。這其中,TOP10房企新增貨值高達65%,11-20強房企占比達16%,這意味著,超過八成新增貨值集中於20強房企,行業集中度仍繼續走高。

近五成的百強房企今年尚未拿地,與之對比,頭部的央國企,如華潤、保利、綠城單月拿地即超過百億規模。

萬科首席營運長劉肖的觀點頗有代表性。他在業績會上表示,過去兩年,行業規模與公司銷售額下降,經營安全比增長更重要,我們主動下調了投資強度,「在行業增長期,萬科的投資強度(投資額/銷售額)往往高達40%至50%,2022年則下降至22%,2023年前8月略微提升至28%至29%」。

財報顯示,2023年前8月,萬科新增項目32個,均位於一二線城市,預計新項目扣稅前的毛利率在20%以上。

從投資地圖來看,房企們的共識從未如此一致過。

一位國企開發商投拓人士此前對騰訊新聞《潛望》作者透露,2020年時,淨利潤6%、內部收益率(IRR)20%,總部即批准拿地,眼下,這兩項指標分別被提高到10%和30%。

按照如此高標準,他所在的房企大幅收縮了投資戰線——除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外,還包括杭州、蘇州成都、廈門、合肥南京西安這些二線城市,以及東莞、寧波等極少數三線城市。

對此,易居CEO丁祖昱撰文指出,房企投資拿地邏輯趨同,核心城市土地拍賣競爭愈加激烈,搖號中籤率不斷走低,房企不得不廣泛參與土拍,進一步推高了搖號難度。

以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華潤、招商、越秀、中海等房企拿地,全部集中於核心一二線城市,一二線拿地金額占前8月拿地金額比例超過90%。除保利、建發外,其他10強房企拿地城市均分布在10個左右。

即便是核心城市,土地溢價率也有走低趨勢。光大證券統計稱,截止到8月21日,22城一批次土拍的平均成交溢價率為6.3%,二批次則下滑至5.7%。杭州、合肥、南京等6城已完成四批次土拍,其中三、四批次溢價率分別為5.9%、5.3%。

克而瑞地產判斷稱,隨著第二輪預供地截止時點的臨近,以及年末傳統供地高峰的來臨,預計四季度土地流拍率仍將持續高位。

暴雷潮延續,民企仍在等待黎明

2023年上半年,房企暴雷潮仍在蔓延,從最初的恆大、融創等一眾民企,開始升級到碧桂園這類頭部房企,以及綠地、遠洋等國企背景開發商。

克而瑞地產統計,前7月,新增7家出現實質性債務違約的房企,2021年至今,TOP200房企中,合計有38家房企暴雷。

為數不多暫處財務安全線的規模型民營房企,僅剩龍湖、濱江、新城、美的、新希望等。

平安證券選擇了頭部前15家房企測算稱,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其整體較去年末分別優化了1.3個、4.3個、24.9個百分點,分別為63.7%、47.8%、223%,均處於「三條紅線」綠檔指標。

即便如此,分化也在。這其中,民營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則下降12.4個百分點,繼續延續弱化趨勢。

由於上述樣本僅局限於「優等生」,更多中小規模房企顯然難以匹敵,行業整體債務風險依舊未能出清。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上半年,融創、世茂、金科、中南、建業等超過50家房企,淨負債率超過100%。

中南建設總經理陳昱含在業績會上判斷,包括中南在內,目前民營房企縮表還遠未結束,行業風險也未解除,土地投資依然在低位,消費者對交付以及對房企的走勢都缺乏信心,因此市場需求依然處於歷史低位。「公司目前經營仍然如履薄冰,在盡最大努力等待黎明。」

上述研報略顯謹慎地寫道:「若在寬鬆政策出台期間,多家房企出現債務違約,將對市場信心產生更大的衝擊,房企自救意願低落、消費者觀望情緒加劇、金融機構擠兌債務等,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實現難度加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潛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