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調查王書君:被控「間諜」的民運人士,遊走灰色地帶的「雙面人生」

作者:

本文由歪腦RFA調查報導組合作發布。英文版同日上線。

2022年3月16日清晨,太陽照亮了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Flushing,著名的華人聚居區)。王書君的公寓外有人敲門,聲音緊急而堅決,是那種趕不走的訪客。

王書君被吵醒了,聽見有人喊他的名字。而那個聲音他並不陌生。他打開門,站在走廊里為首的男子,正是去年夏天他曾見過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幹員——但這次他身後跟著一整隊佩戴著「FBI」徽章的特工。

特工們要求王書君立即交出手機、電腦,以及美國護照。當年73歲的王書君被當場逮捕。

整隊人馬進入這個大約70平方米的一居室公寓展開搜查。與王書君同住的前妻嚴華,被這個陣仗嚇得發抖。王書君隨即被FBI特工帶往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

在法官面前,美國司法部的檢察官指控王書君是中國國家安全部門在海外的「地下情報人員」:一面在世人前扮演推動中國民主改革的「傑出學者及活動家」,另一面卻利用能接觸著名人權領袖及活動人士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及秘密警察做間諜活動。」

「被告(王書君)基本上過著雙面人生。」檢察官麥康奈爾(Artie McConnell)說。

當天,在中文翻譯及聯邦公派辯護律師的協助下,王書君在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待了數小時。等太陽西下回到家時,王書君的腳踝上多了一個電子監視裝置。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被保釋在家的王書君正面臨著一場美國聯邦法院的審判。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將於2024年7月29日開庭審理王書君被指控「情報人員」一案。

長期行走在紐約「民運」界的王書君,如今為何被以四項刑事罪名起訴?此事在海外民運人士中帶來怎樣的影響?多年來,王書君遊走在一些灰色地帶,作為一個被圈內人士認為「事實上提供不了什麼有價值的情報」的小角色,為何在今日成為美國司法打擊中共「跨國鎮壓」和情報網絡的重點?記者為此採訪了處於保釋期的王書君本人,以及各方相關人士,試圖對此案的一些真實細節及背景予以還原。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走在他位於法拉盛皇后區的家附近。他的保釋條件包含配戴電子腳鐐,以及未經允許不得離開紐約或康州。(Michael Gan/RFA)

•第一章•

抓捕與起訴

1.戲劇化的一幕:「總部」派來的陌生人

就在FBI逮捕王書君的同一天,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諾里奇市的王書君女兒的家裡,另一支FBI特工隊伍也展開了搜查。

這並不是特工第一次光臨這座外表普通的房子。早在王書君被逮捕前的大約九個月,也即2021年夏——當時王書君就居住這裡。這座平房裡就發生過頗具戲劇色彩的一幕:

據檢察院的起訴書,以及王書君的自述,當天,一位臥底的FBI特工來到房門外。王書君一開始誤以為對方是除草工人。

這位男子說普通話,對王書君自稱他為中國的國安部門工作,是「老闆」派他來的。

「哪個老闆?」王書君隔著門問。

「賀峰。」臥底特工說出了這個名字後,王書君打開了門。據後來的起訴書指控,這位賀峰正是中國廣東省國家安全部門的一位「主任」。在王書君日後被起訴的法律文件上,賀峰也一起被列為被告人。

王書君開門邀請這位男子入內。隨後,在王書君毫不知情的狀況下,他們之間的對話被錄音,並成為檢察院最終起訴王書君觸犯美國法律、作為「外國代理人」卻隱瞞不報的重要證據之一。

根據法庭文件,在這次談話中,不知情的王書君向這位特工坦承,他曾與中國的國家安全人員(以下簡稱「國安」)會面並定期交談。當時這位臥底特工以「自己人」的身份「警告」王書君,FBI正在監視他,王書君遂向這位臥底特工求助,特工則承諾可以幫助王書君刪除他與國安往來的證據。

根據起訴書,王書君當即把自己的電子郵件帳戶密碼交了出來,並請求這位自稱是「總部派來的」陌生人幫忙他刪除一些寫給中國國安的信息。王書君同時還要求來人為他保留一些信息,以免被FBI發現自己覺察已被監視。

法庭文件顯示,在這次成功的「臥底調查」之前,FBI已經盯上王書君一段時間了,且至少長達5年之久。

時間回溯到2017年夏天。當時FBI的幹員找到了王書君,並約在法拉盛的一家餐館見面。王書君在翻譯的協助下自願接受訊問。

根據起訴書,王書君當時否認自己與中國國安有任何接觸,還聲稱他之所以能夠自由進出中國,是因為他所任職的「紀念胡耀邦趙紫陽基金會(以下簡稱胡趙基金會)」雖然提倡民主,但不公開反共。

王書君最後被允許離開,繼續過著他的生活,也繼續在「胡趙基金會」擔任志願者——但美國當局已開始醞釀更積極的搜證工作。

2019年4月的一個下午,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的邊境特工將王書君帶進了一間談話室。他剛從中國回來,行李也被扣留搜查。法庭文件描述,執法人員警告他做出虛假陳述的後果,但王書君再一次撒謊,否認自己與中國國安有任何聯繫。

法庭文件顯示,當時的王書君甚至告訴對方:「檢查什麼都行,我不在乎。」

他最終很可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經過法庭調查,即使他不構成「外國代理人」等罪名,但他多次做虛假陳述,否認自己曾和中國國安長期聯繫的行為,已被指控是欺騙聯邦調查局幹員,觸犯了美國法律。

2.起訴:美國公民王書君「在案」,另四名中國國安「在逃」

2022年3月16日傍晚,王書君走出法院,不久前剛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他腳步有點踉蹌。當日,法庭允許了他的保釋請求。

他被當庭釋放的保釋金是30萬美元。法官評估他的財產狀況,沒有要求他交出現金,而是允許他用與前妻名下的公寓做抵押。王書君在美國生活的兒子簽字,做了擔保人。這意味著王書君不能逃走,他一旦逃走,公寓會被法院收走,其子及三個孫女的生活也會受到波及。

王書君被交保釋放兩個月後,2022年5月17日,聯邦檢察院正式以刑事罪名起訴了他,同案被告是另外四名中國公民。法庭文件顯示,這四名被告「在逃」。他們是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工作人員——青島國家安全部門的紀傑、呂可青,以及廣東省國家安全部門的賀峰、李明。王書君是這起案件中唯一的美國籍被告。

他的保釋條件包含配戴電子腳鐐

他的保釋條件包含配戴電子腳鐐。(RFA/塔娜·麥凱薇)

檢察官指控,王書君擔任中國政府的代理人,並違反了《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這個法規要求代表外國利益的代理人,在美國必須主動披露相關信息,以確保透明度和防止不當影響。

「至少自2011年以來,王書君接受中國國安的指令,在美國監視民運人士和組織,將敏感且非公開的信息交給中國國安人員,也即本案的其他四位被告。」檢察官稱。

檢察官還指出,目前掌握的相關證據「非常,非常有力」,至少一位「曾經遭到王書君監控的香港自由派人士,已被中國政府逮捕」。記者綜合各方信息,確定這位活動人士,即是大名鼎鼎的香港律師何俊仁。

王書君被起訴的另一個罪名是「向聯邦調查局幹員撒謊」,因為在調查中他聲稱自己與中國情報單位沒有接觸。他同時被指控「身份盜竊罪(Criminal Use of Identification)」。檢察官認為王把異見人士的身份信息分享給中國國安官員,幫助了國安對這些人的打壓行動。

[page]

檢察官還把王書君稱作「欺騙大師」(Master of deceit)。

今年7月,王書君保釋即將滿兩年四個月,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將開庭審理此案。若被判有罪,他可能面臨最長達20年的監禁。但此前的多次預審聽證中,王書君不認罪,堅稱是聯邦調查局幹員錯把他認定為中國特工,強調要為自己洗刷清白。

記者在2023年夏天到秋天,對王書君進行了多次採訪。王對記者再三稱自己是無辜的。

王書君一案的細節,讓外界了解到中國情報系統在海外運作的方式,也揭示了中國國安如何在海外華人中培養或收買線人,唆使這些人遊走在自由世界的灰色地帶

一些受訪的分析人士指出,在華盛頓和北京的緊張關係加劇之際,美國情報部門加大了對潛在間諜的打擊力度,像王書君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成了重點的調查對象。

•第二章•

王書君其人其事

3.「胡趙基金會」的活躍分子

2023年夏天,紐約法拉盛。王書君坐在他的律師董克文的辦公室里,向記者回顧案件。他重複說自己是清白的,且他與中國情報人員的對話只限於日常問候。

「我就(微信)發個早上好!Good morning!」

「誰能想到我不過就是發了幾條微信,然後我就成了(中國)特務?」他問著。「我怎麼會被這樣誤解成這樣呢?」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在法拉盛家中,他正處於保釋階段。(RFA/ Michael Gan)

出生於1948年的王書君,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即使移居美國數十年,他的英語依然不好,說話仍以普通話為主,偶爾夾雜一兩個英語詞彙,神態生動、語氣堅硬,還常帶著手勢。

王書君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他於1978年考上山東大學,學的是歷史,後來一直在青島社科院工作,評上了研究員(相當於教授)的職稱。他曾經寫過《太平洋海戰》等關於中國及世界軍事歷史的書。按他的說法,他對歷史的熱情源於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在二戰結束的前後,曾擔任過美國海軍少將的翻譯。

【圖略】王書君在青島教書,黑板上寫著:中國當代性文化發展思考。(受訪者提供)

王書君的著作讓他獲得了前往美國的機會。1994年9月,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呆了兩年。那段時間,他從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那兒拿到了關鍵錄音,後來他出版了《張學良世紀傳奇》這本書。

訪學結束後他留了下來,並於2003年入籍成為美國公民。他的家人,包括兒子兒媳也先後來到美國生活。

2006年1月,1989年後流亡美國多年的中國著名學者、政治活動家陳一咨在紐約發起成立胡趙基金會。王書君加入這個機構,並成為發起人之一。當時的發起人還包括蘇紹智、王丹胡平、李進進等多位著名的民運人士。至今,王書君的名字還掛在胡趙基金會的網站上。

胡趙基金會成立的2006年,正逢中國共產黨的前總書記趙紫陽在軟禁中去世。趙紫陽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時的中共總書記,他曾支持學生,反對開槍鎮壓,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一直到去世前,都處於軟禁狀態。

胡耀邦也是鄧小平時代失勢的書記。1989年4月他的去世,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悼念,並最終成為天安門民主運動事件的導火線。

對中國那些曾寄望於共產黨主動發起政治改革的自由派人士來說,胡耀邦、趙紫陽代表的是共產黨內的開明力量。2006年,中國的政治環境相對寬鬆,公民社會正在發展,很多人對中國的未來政治走向都表示樂觀。時任中共總理溫家寶也在多次場合提及要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基金會那時發起的一個宗旨,就是希望影響到中國體制內的人,促進民主轉型。」當時參與成立該基金會、現在依然擔任理事和副會長的胡平說。現年76歲的胡平,從1980年代起就一直積極參與中國民主運動,是《北京之春》的主編。據了解,胡趙基金會日常的主要工作,是舉辦一些講座以及組織會議。「推動中國的民主化改革」。

王書君在一開始就參與了胡趙基金會,並且積極幫助組織各種活動。在胡趙基金會成立當天,王書君還作為代表宣讀了基金會成立的倡議書。

當時王書君和不少身在海外、熱心中國「民運」的人一樣,積極參與活動。「他就是那樣一個人,笑呵呵的。我們日常開會等事情,他通知人什麼的,很熱心,主要做一些雜務。」胡平說。

但據FBI的說法,王書君早在2011年就開始監控在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並為中國國安提供情報。

【圖略】2011年8月,王書君與示威者在聯合國前舉牌抗議。(受訪者提供)

中國國安系統類似美國政府的聯邦調查局(FBI)和中央情報局(CIA)的組合體,但它還帶有威權體制的特色——以捍衛黨和統治者的絕對地位為目標。

習近平時代以來,國家安全部門的地位日漸上升。尤其是在2023年以來,中國通過反分裂法等法律,國安勢力愈加強大而活躍,無處不見其身影。

起訴書指控王書君多年來一直和中國的國安人員保持著聯繫。而王書君本人,和最初面對FBI調查時的否認不同,面對記者,他並不否認自己和這些國安人員見過面。但他對自己行為的理解,顯然和FBI對他的定位有很大不同。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位於法拉盛的家中,擺放著中國歷史學家唐德剛的書籍。(RFA/ Michael Gan)

4.郵箱裡的163篇「日記」被指與國安人員分享密碼

2023年夏天,記者和保釋中的王書君聯繫,希望他能夠接受採訪。王書君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並在其後多次與記者交談。

其中的一次,坐在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外公園的長椅上,王書君向記者詳細描述了自己在2016年的某個中午,在香港九龍區維多利亞港邊的東來順餐館,接受廣東省國安人員宴請的情景。

【圖略】2023年8月,王書君坐在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前。(RFA/唐家婕)

在王的敘述中,這場宴請持續了幾個小時,王書君在宴席上受到了廣東國安的一位「主任」賀鋒及他的下屬李明的熱情款待。作為「傑出的海外華人」,也作為這些人請來的嘉賓,他是這場宴席的主角。

「他們就喜歡聽我講故事。」王書君回顧說。作為《張學良世紀傳奇》一書的作者,他說起自己當時如何以張學良將軍的婚外情故事,吸引了整桌男人的興致。他模仿著國安們如何全神貫注地聆聽他講「故事」,並且拍手叫好、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回顧起這場宴請,王書君把負責接送他,為他添茶、倒酒的李明喊作「小李子」,「就像我的僕人」。他也描述著賀峰的長相,「不帥!不像我」。他說,當午宴到了尾聲時,李明打開了一盒紅雙喜香菸,恭敬地為他遞上。

他講起細節時,津津樂道,面帶笑容。他認為這只是自己往返中國與美國之間一次正常的「人情往來」,也顯然為自己當時所受到的「重視」以及收穫的恭維而自得。

當日在場的賀峰與李明,如今和他是同案被告,並被起訴書列為「在逃」。王書君並不否認,他一直很清楚他們的官方身份

他說,自己和這次被共同起訴的四名國安人員往來,很「正常」。他認識他們,是因為有熟人介紹。例如那個青島國安局的紀傑,是他外甥的同學,僅是「山東大學微信群,幾千人中的一個(聯絡人)」。至於廣東的賀峰及李明,是因為他的女婿在香港做生意,需要公安背景的人做「後台」,他們不過是「雇用來討債的人」。

看起來,正是2016年的幾頓聚餐,開啟了王書君與廣東國安「小李子」一系列的信息往來。王書君說,自己從來沒有跟國安分享任何秘密信息,甚至還想透過接觸來「策反他們」。然而,當他被FBI注意,並最終被起訴,美國檢察官掌握的證據,卻描繪出另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檢察官指控,多年來,王書君一直在接受中國國安指派的任務,並向國安提供敏感信息。他提供的敏感信息包括:查明個別異議人士與其他人之間有聯繫;搜集各種抗議活動的信息;以及為中國情報機構追蹤他們感興趣的人的動向。

檢察官指出,有一次,王書君向青島的國安人員紀傑提供了胡趙基金會即將舉行的會議細節,以及與會者名單。紀傑對於其中一位來自中國,並與西藏、維吾爾、以及蒙古人保持密切聯繫的人權活動家特別感興趣。

紀傑說他的上司「呂老闆」十分重視,指示王書君探聽更多相關細節。當這名活動家抵達參會時,王書君對紀傑做了匯報。

根據起訴書,王書君向國安傳遞信息的另一種方法是「寫日記」。他將文字儲存在電子郵件的「草稿」資料夾中。王書君每個月會寫兩到三篇「日記」,他與國安分享了郵箱密碼,後者可以登錄並閱讀未發送的這些郵件草稿。

法庭文件顯示,王書君曾向臥底特工坦承:他用兩個不同的電子郵件帳號,跟四位國安人員聯繫。

同案被告的四名中國公民: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工作人員——賀峰、紀傑、李明、呂可青。(圖像來源於法庭文件)

在王書君被逮捕的當天,檢方在他家搜查時,在電子設備中找到了163篇日記,時間是從2011年到2014年。在檢方的舉證中,還列出了另外四篇日記的細節,分別在2016和2019年。

王書君曾向記者解釋,那些草稿只是他寫書的筆記——他計劃撰寫的一本關於胡趙基金會的書。但檢察官不認同他的這些說辭。

在2016年的一篇日記里,王書君詳細描述幾位美國的親民主活動人士對台灣相關事件的討論;另一篇日記里,王書君分享了他對習近平即將訪美期間的抗議活動的「分析」,並提供了策劃示威人士的姓名。

根據起訴書講述的細節:2016年11月,王書君告訴李明,他剛與一名在起訴書中被描述為「香港異議人士」、政治上活躍的知名律師(即何俊仁)通電話。李明回應說「非常好」,附上了大拇指表情符號,並指示王書君去「寫日記」。

根據法庭文件,王書君在「日記」里列出了何俊仁的電話號碼,記錄了他們電話交流的細節,包含何對社會政治話題的觀點,以及對「香港獨立以及即將舉行的香港選舉中各個候選人」的評論。

何俊仁在2021年被控「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至今未獲自由。他也是香港最著名的反對派人士之一。

「他被抓跟我沒有任何關係!」當記者問起這個案例,王書君瞪大了眼睛。「他是我的讀者。"在多次與王書君交流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王書君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一些資深的海外民運人士也認為,何俊仁被抓,和王書君的行為關係不大。「何俊仁名氣太大了,共產黨早晚會收拾他。」其中一位人士如是說。

美國檢察官並未認定是王書君提供的信息直接導致何俊仁遭逮捕,但他們指出,王書君協助了「中國政府多方努力監控」這位異議人士(a portion of a multifaceted effort by the 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 government to t

曾參與胡趙基金會的人士說,王書君在基金會內,掛著秘書長的名頭,但日常只處理一般瑣事,加上胡趙基金會的活動基本都是公開的,王書君事實上也提供不了什麼敏感信息。

但國安為什麼要拉攏像王書君這樣的人呢?前美國中情局官員迪米亞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國安培養像王書君這種線人的成本其實並不高,而他或許可以提供些什麼有用的信息。這種關係也讓國安能在線人不太有用的時候,輕易地擺脫他們。

「對國安而言,失去這個資產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損失,」迪米亞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說。在情報術語中,王書君是一個「可拋棄式的特工」。但現實中,在民運圈的一些人眼裡,王書君更像是一個在熟悉的人情環境中,拿一些信息去交換小恩小惠的「可憐蟲」。

「中共的特務系統一般來說,能做的就是『廣種博收』,他們可能找很多人。這些人在海外,貪圖回國的便利,或者一些小恩小惠,給他們報告一些情況。但很可能提供不了什麼有價值的所謂情報。」胡平告訴記者。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走在法拉盛,他正處於保釋階段,等待2024年七月的庭審(Michael Gan/RFA)

5.王書君其人:掙扎於生活的紐約客,往返中國的「座上賓」

在評論人士的眼中,王書君似乎是中國國安眼中的理想標的——他渴望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他的現狀,從某個角度來說,也反映了近年來中國海外民運人士的複雜處境。

1994年,當王書君離開中國到美國闖蕩後,並非全然一帆風順:人到中年,英文不好,沒有穩定的收入,必須想辦法在美國立足。

儘管王書君如今在鏡頭前很喜歡說自己實現了美國夢:有車、有房、有精神自由。但他身旁的朋友,都知道他的財務狀況並不好,他的醫保靠白卡(白卡是美國為低收入人群、或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醫療保險)。他還曾經對朋友說自己要應徵公共交通司機、或是賣場的收銀員。

據王書君自己講述,一開始留在美國後,為了生計,他曾租下一間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邊上的店鋪,開禮品店,賣項鍊、耳環、小紀念品等,從浙江義烏進貨。但他說自己心不在店裡,一早開了店,就放起中國民歌,鋪上稿紙,低頭寫作。開店兩年,他最終也沒有掙到什麼錢。

「我來美不是為了錢,為了錢我就待在大陸。在大陸時我是教授級別,有很大的房子,工資也很高,物質待遇比美國好得多。有人說在海外得到了天空,卻失去了大地(大陸),我要自己既得到蔚藍的天空,也要得到廣闊大地。」他曾在一篇中文媒體的報導中這樣說。

【圖略】王書君位於法拉盛家中一角。(RFA/ Michael Gan)

根據法庭文件,王書君被捕時,名下除了一輛美國生產的旅行車,以及他和前妻共有的一套現值約30萬美金的公寓,沒有更多財產。然而,多年來,他定期往返中國,並在那裡受到款待。根據檢察官的說法,中國國安支付了他的機票和部分餐飲費用。被保釋以後,王書君多次向身邊的朋友否認自己曾向中共官方拿錢。

當記者詢問國安是否支付了王書君的機票或給予他金錢報酬?王書君的律師董克文告訴記者:「我不知道。」

王書君確實看起來並沒有發財。他在胡趙基金會是志願工作,並沒有收入。日常的生活收入,需要自己解決。

一位熟知王書君財務狀況的人士透露,在王家剛搬來美國的幾年,家中的經濟支柱是當時一起赴美的妻子嚴華。她是王書君青島第二中學小兩屆的師妹,不會英語,到美國後就在唐人街的洗衣店、餐館、超市、麵食店打工攢錢。

1997年,王書君和妻子離婚。不過到如今,至少從表面看來,他們繼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按照王書君的說法,他的妻子從來不喜歡他參加那些民運活動。「她不喜歡我寫書。她說你寫了半天被抓了吧!我反共、參加六四活動,我太太反對。因為我在家,每天都在罵共產黨。」

如今的嚴華,對王書君案的細節和嚴重性似乎不太清楚,只是很生氣FBI來家裡搜捕時,在鄰裡間造成的場面。「他從來不跟我說(他在做)什麼。」

在記者面前,王書君反覆強調自己是一位知名的學者,並展示了自己出版的書及相關的新聞剪報。另一方面,在講起自己故事時,他也常有前後矛盾的地方。例如,儘管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學早在20多年前就結束了,但他依然喜歡用英文自稱「Famous professor(著名教授)」。他引以為傲的著作《張學良世紀傳奇》,在2005年的一場官司中,曾被北京法院裁定抄襲及侵犯著作版權。

【圖略】王書君與友人在紐約地鐵上合影。(王書君提供)

【圖略】王書君在紐約中央車站前留影。(王書君提供)

王書君站在阿肯色州小岩城柯林頓總統中心的總統座駕前。(王書君提供)

王書君在美國白宮前留影(王書君提供)

王書君在美國白宮前留影。(王書君提供)

•第三章•

中美「抓間諜」的背景下被震動和波及的一切

6.朋友與背叛:民運人士中被抓出的「間諜」第一人?

2022年3月14日,著名民運人士、律師李進進在法拉盛的辦公室里遭遇刑事襲擊,不幸遇害。李進進當時是胡趙基金會的會長。兩天後,胡趙基金會的秘書長王書君被抓,加上不久之後發生在加州的「六四雕塑公園」被毀壞事件,一時在紐約乃至海外的民運界引起紛紛議論。

有觀察人士認為,王書君是那種遊走灰色地帶的人物。他在海外呆了很長時間,可能貪圖各種回國的便利,和中國的「一些人」拉拉扯扯有關係。

這種灰色地帶的遊走,過去可能不算什麼,如今卻觸碰美國法律的敏感神經。尤其近年來,中國的跨境鎮壓越發厲害,美國也開始反制,使用法律嚴打那些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行為。

「那些在中國擁有家人、會說中文、並經常到中國旅行的人更有可能成為中國情報部門鎖定的對象。」《間諜與謊言:中國最大的秘密行動是如何愚弄世界的》的作者周安瀾(Alex Joske)告訴記者。「許多華裔並不願意幫助中國政府,但有些人可能因為受到脅迫、金錢誘惑,或者出於對『祖國』的忠誠而願意合作。」

事實上,在被聯邦調查局特工逮捕之前,紐約的僑民圈子就流傳著不少關於王書君與中共官方關係複雜的謠言。

然而,一些和王書君參與民運的「戰友」似乎早已知情,卻對此並不以為意。

[page]

多位受訪的胡趙基金會成員把王書君被描述為一位「能張羅、幹活的人」。他們說,民運工作需要資源及人力,多年來,王書君負責幫忙安排接待基金會的訪客,活動的衣食住行,逢年過節還會向會員發賀卡。

「我們都知道他(王書君)在國內『有聯繫』,但我們沒有很在意。」現居紐約的胡平向記者解釋,「我的基本看法是,胡趙基金會活動本來就都是公開的,內部會議或信息交流也沒有特別需要保密。第二,我們意識到中共會派特務來、或是在裡面安排線人,這是海外民運的常態。」

用另一位在紐約的民運領袖、中國民主黨主席王軍濤的話說,「這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王軍濤今年66歲。1989年他因參與天安門抗議,「六四」之後被通緝併入獄。後來於1994年流亡到美國後,就一直在美國投身中國的民主運動事業。

2023年8月,王軍濤在法拉盛的辦公室里接受了採訪。當天,他的辦公桌前方掛著一幅巨型抗議布條,白底黑字、中英對照:「嚴厲打擊中共勢力滲透美國」。

王軍濤談起王書君時展現了一絲同情,他仍把王書君看做是「朋友」。

「說實在話,我還寧願身邊有像王書君這樣的人。」他接著說。「如果中共派線人來,你是希望這個線人是你的朋友?還是陌生人?」

但王書君作為多年來海外民運圈內部第一位被FBI直接指控「間諜」的人士,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看待他以及此事的影響。

「我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現任胡趙基金會會長的張艾枚女士對記者說,她從來就不信任王書君。當她看見了起訴書,也坐實了她聽到的一些傳言。她認為王書君的作法是背叛了朋友,也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他為了那蠅頭小利出賣自己的靈魂。」張艾枚說完後陷入了沉默。她坐在法拉盛家中的沙發上,雙手握拳,非常憤怒。

「他是那種撒謊不會臉紅的、不會皺眉(的人)。」現居新澤西州的經濟學者程曉農回顧,他曾在2009年因為協助胡趙基金會製作天安門事件紀錄片,與王書君在版權處理議題上有爭執。

當時,程曉農提議花錢請律師,向新聞台正式告知使用相關畫面,以避免未來的法律爭議。

「王書君說,這個版權不重要,還舉例說他在美國不斷違法(也沒事),比如房子不能隔小間出租,他租了……」程曉農說,紀錄片事件後,他再也不跟王往來。「我告訴他,你這是在陷害我。」

58歲的夏明是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從2006年開始,他在胡趙基基金會任職了約十年。他告訴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察覺到一些問題。

「不知怎麼的,我感覺事情不對勁。」他聽到了傳言。「有人告訴我,你被間諜包圍了。」

「我決定退出,」他說。「這就是我辭職的原因。」

【圖略】2023年11月,王書君走在法拉盛(RFA/ Michael Gan)

7.「FBI希望抓住從小魚到大魚的所有間諜」

就在王書君被逮捕和保釋的同一天,2022年3月16日,美國司法部發出一個通緝令,通緝一名中國國安人員Qiming Lin。此人涉嫌計劃騷擾當年的「六四」學運領袖、參選美國國會議員的熊焱。

根據通緝令,這位中文名為林啟明的男子,為中國國家安全部工作。2021年9月,他在紐約僱傭了一名私家偵探,調查一名華裔國會參選人的住宅地址和電話,並挖掘可以詆毀他的信息。這位參選人正是熊焱。

一位長期參與海外民運、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1989年後,海外誕生了很多致力於推動中國民主化的民運組織。最初幾年,中共向這些組織派過不少特工,他曾參與領導的機構就出現過「抓特務」事件,但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最後都不了了之。

「我們也有向FBI報告,期望他們出面調查,但是FBI的態度不積極,他們覺得中共特工只是針對華人組織,並未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政府機構直接犯罪,所以基本忽略了這個事。一直到前幾年,中共大規模派出人員,到美國海外執法,美國才開始重視。」這位人士說。

「雖然王書君在中共特工的網絡圖騰中處於底層,他的工作,因所在組織(即胡趙基金會)本身影響力有限而有限,但對他的起訴,表明了美國決心震撼和制止中共跨國鎮壓、跨國執法的行為。他說。

近年來,美國情報部門一直在努力清剿中國在美國的間諜活動。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一名前情報官員告訴記者,他們相信逮捕王書君有助於向外界展示:中國的間諜系統不能繼續在美國無法無天地運作。

前檢察官兼司法部反情報和出口管制部門主管大衛勞夫曼(David Laufman)說,幾年前,司法部官員「仍對中國政府的間諜活動感到有些困惑」。「當時,司法部和白宮尚未達成共識,還無法齊聲表示該『適可而止』了。」

「而現在,我們看到一個接一個的相關案子被起訴,」勞夫曼(David Laufman)說,他目前任職於位於康乃狄克州紐哈芬的Wiggin and Dana法律事務所。

事實上,去年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Chris Wray)向國會作證時曾透露,針對中國在美國的間諜活動,FBI已開啟了「數千起的調查案件」。他在2021年的證詞中曾表示,聯邦調查局平均每10小時就展開一起和中國相關的案件調查。

拜登政府著力於打擊中國政府「跨境鎮壓」的案例。記者統計,2020年到2021年間,美國司法部僅發布了兩個與中國「跨境鎮壓」有關而遭起訴的案子;但自2022年以來,至少有超過10個相關案件,近百人遭逮捕或通緝,有些是參與中國政府的「獵狐行動」,有的是在美國大學校園內或網絡上打壓異見人士,有的則是在中國社群內為中共官方監控海外華人。

與此同時,中情局(CIA)也加大了努力。在2023年7月對英國政治協會「迪奇利基金會」的演講中,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指出,中情局用於打擊中國間諜活動的支出增加了一倍以上。他還提到,中情局成立了一個中國任務中心,並增加了對普通話人員的招聘和培訓。

在這種情形下,美國情報機構為剷除中國間諜提供了更多資源,低階的線人成為容易被鎖定的目標。此外,前CIA特工馬可·斯托特(Mark Stout)表示,為中國國安系統提供訊息的線人太多了,這也就意味著聯邦調查人員更能輕易地找到他們。

專家們還提到,即使是逮捕中國安全部門的低階線人,也被視為美國的一場勝利。

作為美國國內情報機構,FBI「希望抓住從小魚到大魚的所有間諜,」斯托特(Mark Stout)說。「間諜就是間諜,我們將追捕所有這些人。」他補充說。

然而,一些美國的民權倡導者也擔心,當局可能只是逮捕了一些名不經傳的在地協力者,中國國安仍能自由地進行他們的工作,這場間諜追捕戰最終可能弊大於利。

「很多時候他們抓到的只是大意的人、或者不是偷取非常有價值秘密的人,」華盛頓自由派智庫卡托研究所副主席亞歷克斯·諾瓦斯特(Alex Nowrasteh)告訴記者。他是一份2021年關於間諜活動報告的作者。

記者向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問及王書君一案件,他拒絕發表評論。但他否認了中國政府在美國進行大規模間諜行動的指控。「近年來,美國政府和媒體經常炒作『中國間諜』問題,其中許多後來被證明是毫無根據的。」他在一封回復給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

與他們的美國同行一樣,中共官方也在加強對涉嫌間諜活動的個人的逮捕。

中國在2023年7月推出了新版的《反間諜法》,擴大了被政府視為間諜活動的定義,還向舉報間諜的人給予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獎金。國安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動員中國社會參與「反間諜鬥爭」。今年四月,中國國安部在社交媒體上公布「十大間諜案」。官方聲稱要通過這些案例起底境外間諜情報手法,「樹牢人民群眾的反間防諜意識」。

美國執法機關通常不評論審理中的案件。檢察官辦公室及聯邦調查局不願對本案置評。

8.貼著美國國旗貼紙的拐杖以及「我仍然愛美國」

另一方面,王書君則堅持要洗刷自己的清白。面對檢方的各種指控,他在接受採訪時曾大聲喊道,對他的指控全是「胡說八道」。

他聲稱自己是被出賣的受害者。在一份交給法庭的書面證詞中,他稱,是一位來自民運界的名為「艾伯拉」的人惡意舉報他。但檢察官在提交給法院的備忘錄中,駁回了王書君對此人的控訴。這個人的真實姓名也未在起訴書中披露。

2023年夏末,一個預審公聽會的日子,王書君和他的律師董克文一起走進法庭。這位被指控為「中國間諜」的七旬老者,一手拖著一個買菜用的滾輪式提籃,一手拄著一根貼著美國國旗貼紙的金屬拐杖。

【圖略】王書君拄著拐杖出庭,銀色拐杖上貼著美國國旗。(RFA/唐家婕)

王書君說,聘用董克文律師是因為有朋友介紹,且董克文律師會說中文,「而且他是我的讀者。」

董克文擁有亮眼的常春藤學歷,在法拉盛的華人圈子小有名氣。不過,他面對的是一支實力強大的聯邦檢察官隊伍。首席檢察官是美國助理檢察官麥康奈爾(Artie McConnell),同案檢察官里,還有負責國家安全部反情報和出口管制科的律師斯科特·克拉菲(Scott Claffee)。近幾個月來,美國助理檢察官妮娜·古普塔(Nina Gupta)也一直在協助處理此案。

2023年7月,在法拉盛的律師辦公室里,董克文陪伴王書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王書君堅持要進入庭審,而非認罪協商,這造成了他更大的工作量。

2023年9月21日,在另一次公聽會上,鑑於檢察官提供的大量證據,首席法官瑪戈·布羅迪詢(Margo Brodie)問董克文準備審判(Trial)的能力。法官想知道董克文是否有其他律師的幫助,以及是否有足夠的人力處理這個案件。董克文說他正在親自處理此案,而且是他一個人。

2021年,首位被引渡到美國受審的中國間諜徐延軍,因經濟間諜罪在辛辛那提受審時,據紐約時報報導,徐由五位頂尖的美國律師擔任辯護律師團,且數十萬美元的法律費用是由中國政府支付。

這樣的對比,或許折射了王書君在七月即將展開的審判中的位置:他不像徐延軍那樣「幸運」,身後並沒有一個由中共官方資助的強大律師團。

但王書君說,他對美國的司法制度充滿信心,並且深信自己將被判無罪。

他說自己十分熱愛美國,而且至今沒有變過。「加入美國籍實現了我從小的夢想,跟我爸爸一樣,我崇尚美國的民主自由憲政制度。我們也希望中國擺脫專制。」談起美國,王書君的眼神亮了起來,他說自己熱愛紐約的大眾運輸、醫保福利,還有好萊塢電影、還有奧斯卡獲獎的歌曲。

在一次訪談中進行到一半時,他甚至高聲唱起了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

「我喜歡美國,我大教授跑到這來,就是為了民主自由而來的。怎麼共產黨都沒抓我,他們反而抓我了?」他這樣說著,看起來有點大惑不解。

若被判有罪,他將面臨最長二十年的監禁,但王書君表示,他對美國的感情沒有改變。「我心裡很踏實,」他說。「心中沒有恐懼。」

「我仍然愛美國,」在一次和記者的談話中,王書君說,然後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當他轉身回家時,他回過頭來,行了一個軍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歪腦/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