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宋國誠:為什麼我們要紀念六四

作者:
所謂「靈魂改造工程」,就是「記憶清洗+大腦改造」,就是中共利用「空白/改寫/壟斷」的三種手法,我稱之為「記憶詐騙術」,試圖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再到「國家記憶」,進行一種「記憶鏈」(chains of memory)的消除。所謂記憶鏈,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的認知留存與信念。所謂「空白」就是「歷史不書寫」,在各種教科書、歷史敘事、公開資訊,乃至私下議論,徹底跳過、隱藏六四事件,讓六四民運看似「從未發生」。

紀念六四的意義就在於:不斷的填補被空白化的歷史真相,拒絕妖魔化六四,即使經過了35年,人民的記憶也不會遺忘。(美聯社

「六四」距今已經屆滿35年,相較於1989年,時光久遠,記憶漫長。至今我們為什麼應該而且有必要紀念六四?理由很簡單而嚴肅:歷史可以淡化,但不能遺忘。

中共的「記憶詐騙術」:空白、改寫、壟斷

紀念六四,是一場在「(人民)抵抗遺忘與(中共)壓制記憶」之間的價值戰爭。為什麼稱為「抵抗」(resistance),這是因為「六四精神」-一場追求民主願望和呼籲中共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運動,受到了中共所最擅長之「靈魂改造工程」的長期壓迫。

所謂「靈魂改造工程」,就是「記憶清洗+大腦改造」,就是中共利用「空白/改寫/壟斷」的三種手法,我稱之為「記憶詐騙術」,試圖從「個人記憶」到「集體記憶」,再到「國家記憶」,進行一種「記憶鏈」(chains of memory)的消除。所謂記憶鏈,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的認知留存與信念。

所謂「空白」就是「歷史不書寫」,在各種教科書、歷史敘事、公開資訊,乃至私下議論,徹底跳過、隱藏六四事件,讓六四民運看似「從未發生」。換言之,歷史不書寫就是讓人民「歷史無記憶」(集體無意識)。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記憶,就不會反抗!讓人民因為無知而不反抗,正是中共統治的最高目標。

紀念六四,是一場在「(人民)抵抗遺忘與(中共)壓制記憶」之間的價值戰爭。(攝影:張哲偉)

所謂「改寫」是對六四民運進行「剪除」和「掏空」,對六四真相進行抹除(erasure)、移轉(displacement)和「重置」(replacement)。其中,移轉就是把六四從原真的本質移開,使「六四不是六四」;重置則是更換六四的素材和屬性,藉以否定和妖魔化六四運動。

所謂「壟斷」就是「壟斷六四解釋權」,用中共的意識形態來取代人民的真實願望。把六四定性為「反革命暴亂」,把六四民運份子打成「叛亂份子」,乃至於把所有的「非官方解釋」一律打成異端,並施以法律制裁。

因此,今天紀念六四的意義就在於:不斷的填補被空白化的歷史真相,拒絕妖魔化六四,即使經過了35年,人民的記憶也不會遺忘。

作為一種「價值重量」的六四運動

雖然「六四」是一個簡稱,但可以區分「六四運動」與「六四事件」兩個概念:「六四運動」是一場抵抗共產黨專制的民主運動,無論是歷時一個月,還是歷時一年,「六四價值」已經超越時空的局限,嵌入自由文明的資產。即使作為一種「過往的記憶」,也是一種勇氣的記憶,自由的典範、人民的犧牲、暴政的鐵證。我們也許不需要把每一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但六四的「價值重量」,必須牢牢記住。

至於「六四事件」,則是中共在天安門廣場上對六四民運的流血鎮壓。中共有沒有鎮壓?不重要,因為中共已經開槍;六四事件死了多少人?不重要,因為人民已經流血!中共有沒有對事件進行檢討和反思?不重要,因為歷史會進行最終審判。

「漂白六四」的種種謬論

近年來,出現了若干為中共鎮壓進行辯解和漂白的說法,諸如「如果沒有鎮壓,就沒有中國的崛起」,「鄧小平沒有選擇,不得不鎮壓」、「學生沒有及時撤退」……等等。實際上,這種說法就好像「沒有吃藥就沒有健康」一樣的荒謬!這是一種「受害者責任分擔」的謬論,就好像發生一場兇殺案,人們不責怪加害者的暴行,反而責怪被害者為何不閃躲或逃離,也好像一樁性侵案,人們不責怪施暴者的惡性,反而責怪受害者為什麼穿著這麼性感或暴露!這種顛倒因果的價值錯亂,實際上是「加害共犯結構」,是對受害者的二度傷害或加重傷害。

中共不可能把六四屠殺的責任甩在歷史幕後,六四英靈必將如影隨形。(美聯社)

歷史可以被扭曲,但無法被改寫。中共不可能把六四屠殺的責任甩在歷史幕後,六四英靈必將如影隨形。局外人也許可以假裝視而不見,但視而不見並不表示歷史不存在。

六四能否重演?中共有民主化之可能?

2022年11月26日,為悼念新疆烏魯木齊火災而引發的「白紙運動」,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性質上與六四運動非常類似,這意味在中國重演一場六四運動,並非絕不可能。然而,在中國爆發大規模學運所需要的條件在於「勇氣」一字:敢於和共產黨抗爭的勇氣。至於「二次六四運動」能不能促進中國的民主化?答案是非常悲觀的。因為中共沒有民主化的意願與能力,中共的存在只能藉助於謊言與鎮壓,只能藉助「非民主的存在」。換言之,民主與專政無法相容,中國的民主化只有在共產黨退出歷史的舞台之後,才有一絲希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