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相比甜,牙齒更怕的是這種味道,很多人都不知道

說起牙齒,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硬」。的確,牙齒硬度可觀,甚至有些朋友用牙齒碎堅果殼、起瓶蓋。(危險,千萬別模仿)

牙齒的硬度源自其成分和結構,牙齒表層的牙琺瑯質的主要成分是羥基磷酸鈣,其莫氏硬度可達5~6,對比一下,鐵約為5,不鏽鋼為5.5,這麼看來,也許那部經典電視劇改名叫「『鐵齒鋼牙』紀曉嵐」更合適,因為純銅太軟配不上牙……

正因為牙齒表現得如此堅強,以至於有些朋友忽略了牙齒的保護。其實,牙齒也有脆弱的一面,畢竟牙齒從「一出生」開始就註定要飽經風霜、歷經磨難,不僅要無所畏懼地在各色美食間披荊斬棘,而且還要勇敢地面對各種細菌的侵蝕、各種風險的考驗。

因此,除了日常刷牙之外,我們也要注意一些細節,接下來咱們就詳細聊聊。

酸,是牙齒的「毒藥」

說起保護牙齒,我們往往會提到「少吃甜的、少吃糖」,那為什麼說「酸」才是牙齒的毒藥呢?

原來,口腔的正常 pH值在6.2~7.0之間,基本呈中性環境。而構成牙琺瑯質的主要物質是羥基磷酸鈣,酸性物質與鈣離子結合,會使接觸酸的牙體硬組織變得鬆散,進而產生脫礦現象。

在正常的情況下,牙齒脫礦與再礦化是一個交替出現的動態平衡過程。由於組成牙齒的礦物質結構十分穩定,加之唾液中含有過飽和量的與牙齒礦化直接相關的鈣磷成分,所以能夠在琺瑯質出現酸蝕早期及時彌補礦物質損失,而且可與唾液中的氟形成氟磷灰石樣結構,增強牙表面溶解晶體的再礦化,抵抗酸蝕作用。這是牙齒自我保護、自我修復的重要機制。

所以,偶爾的酸性物質侵襲並不可怕,但若反覆如此,唾液中和酸性物質的能力就會變差,從而產生酸蝕症、齲病、楔狀缺損、牙齒磨損等一系列疾病。

那這些酸性物質又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是酸性食物,比如食用醋、水果、果汁(特別是檸檬汁橘子汁)、碳酸飲料等。很多體外研究都發現,碳酸類飲料和橙汁類飲料對牙琺瑯質的危害遠大於礦泉水和牛奶類飲料,酸性飲料含有大量黏附性酸,易黏附於牙面,對牙琺瑯質產生長期的危害。

還有些則是來自食物自身的化學反應。比如糖在口腔內分解後也會產生一定量的酸性物質,吃糖後口腔內的 pH值為5~6,2小時後口腔內的 pH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如果一個人頻繁吃糖,口腔就一直處於這種酸性的環境中,對牙齒是十分不利的,更別提口腔細菌會以此作為營養大肆繁殖危害牙齒健康了。所以,並不是「糖」直接對牙齒造成了損害,而是頻繁吃糖會影響牙齒周圍的環境。

硬碰硬?牙齒真沒那麼硬

從成分上看,牙齒和骨骼一樣,都是高度鈣化的人體器官,其中牙齒琺瑯質的主要成分是羥基磷酸鈣,前文說過它硬度可達5~6,堪比鋼鐵。不過請千萬記得,羥基磷酸鈣構成的牙琺瑯質,只是薄薄一層,最厚的地方也只有2.5mm,而牙齒內部的牙本質硬度就大大下降了。如果我們不小心咬到沙子、骨頭等硬物,就很可能造成牙劈裂(大約相當於「牙崩了」)。

圖片來源:中華醫學會

除了感到狠狠地被硌了一下以外,牙劈裂的主要表現有牙齒疼痛,咀嚼時不敢用力,冷熱敏感,當舌頭舔舐牙齒時有粗糙感、發澀感或縫隙感。要特別指出的是,經過根管治療的牙齒比正常牙齒更容易發生劈裂,因為牙齒少了牙髓提供的營養,牙琺瑯質結構會明顯變脆。因此,「殺過神經」的牙齒要常規套上牙冠,把牙齒保護起來,避免劈裂。

劈裂的牙齒必須進行修復治療,當牙冠少部分劈裂時,如果牙髓未暴露,則可以直接做牙冠進行保護;如果牙齒劈裂的部分較大,暴露了牙髓,可以先做根管治療,再進行牙冠修復;如果劈裂部分很深,到了牙根部位,則很可能無法保留患牙,需要拔除。所以,大家可千萬別逞強用牙齒去干該錘子、開瓶器幹的事兒。

前邊說的這種明面上的「硬碰硬」,大家通常都會小心避免,但這還不夠——因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磨損,傷牙於無形

所謂「水滴石穿」,水VS石,尚且能靠日積月累以弱勝強,更別說牙齒經常需要咀嚼的東西並不像水那麼柔弱了。

實際上,只要吃東西,牙齒磨損就在所難免,當然如果是吃硬東西,牙齒磨損的進程會大大加快。雖然這種磨損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但如果到了讓人明顯意識到,並感到不舒服的程度,往往已經是比較嚴重的階段了。更為糟糕的是,牙齒磨耗磨損的過程是不可逆的。要想修復成之前的樣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經常吃硬東西,出現牙隱裂的風險更高。所謂牙隱裂,就是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細小裂紋,常不易被發現,裂紋經常會深入到牙本質。牙隱裂是引發牙敏感和牙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吃硬東西是導致牙隱裂的最大誘因。

牙齒的薄弱部分,比如牙尖、牙頸部、磨牙面等,不僅本身抗裂強度低,而且承受正常外力時應力相對集中。當應力超過牙齒最脆弱部分的極限時,便會出現裂紋,甚至形成缺損。

表淺的隱裂一般沒有明顯症狀,但當隱裂發展到牙本質時則會出現遇冷熱酸甜敏感的現象或咬合不適感。如果更進一步到達牙本質深層接近牙髓時,則會產生慢性牙髓炎症狀,有時也會急性發作,或者出現定點性咀嚼劇痛。

磕碰,瞬間讓人缺顆牙

牙齒十分怕碰,急診里牙齒血淋淋的悲劇,大多數都是碰撞產生的。

無論是小朋友的乳牙,還是成年人的恆牙,碰撞導致的外傷都是造成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傷牙齒的情況千差萬別,比如意外摔倒、交通事故、打架鬥毆、體育運動等,都可能碰到牙齒。

根據碰撞外力的性質、大小、速度、方向不同,造成的牙齒外傷也有所差別,直接外力如摔倒時大多造成前牙外傷,也有時會因堅硬的牙齒造成唇部外傷;間接外力如外力撞擊下巴時,下牙猛烈撞擊上牙,通常造成前磨牙和磨牙外傷;較輕的外力僅引起牙周組織的輕微損傷,較重的外力可將全部牙周膜撕裂,牙齒從牙槽窩內脫出;高速度的外力易致牙冠折斷,低速度強度大的外力易致牙周組織損傷。一旦出現牙齒外傷,要初步判斷情況,並及時到醫院就診。被碰撞的牙齒可能會出現牙震盪、牙折、牙脫位等不同程度的損傷。

上邊提到了很多術語,大家也沒必要去記,只要知道一旦撞壞了牙,會讓人很痛,治起來還貴就行了。所以,咱一定要多加注意,儘量避免意外發生。

這裡教大家一個小妙招,萬一撞掉了牙,妥善保護好脫位的牙齒並第一時間趕到醫院處理完全有可能保住牙齒。在外傷後要及時找到並保護好脫出的牙齒。有條件即刻復位(插回去)最好,如果不能立即放回牙槽窩裡,建議保存在牛奶或生理食鹽水中,或含在嘴裡,當然要注意不要把牙齒咽到肚子裡去了。對於脫位時間較短、保護比較好的脫位牙,現有的口腔醫療技術有可能通過再植術(牙齒復位+固定)「救活」它們。

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明白,牙齒雖然看似堅強,其實也有不少弱點,唯有學習口腔健康知識,精心愛護,才能讓一口「原裝」牙齒相伴更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科普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