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表面風光的網紅 背後一把辛酸

網紅是不少年輕人甚至成年人夢想的職業,不過背後辛酸難以言喻。想成為成功的網絡創作者競爭激烈,市場存活的大部分是長期經營者,少見一夜成名現象。另外,大部分從業者收入低,沒有有薪假期、保險與退休保障。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全球數億人常態性在社交媒體貼照發影片,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統計,當中約5000萬人可從平台獲得報酬。但越來越多人投入網絡內容生產業,到2028年,每年市場還會擠進10%到20%有志成為社群影響者的競爭者。美國勞工部至今未追蹤「網紅」、「社群影響者」實際收入狀況。

多項調查顯示,網絡內容生產者通常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才能由社交媒體、網友抖內、贊助商、商品銷售帶貨與廣告連結的整合資源中獲利。透過網絡內容發想,創作者逐漸了解什麼可以吸引網友,製造聲量,增加粉絲追隨者,提高賺錢的機會。

但靠網絡走紅賺錢並不容易,網紅行銷業者NeoReach指出,去年靠網絡內容賺取收入人士中,48%僅能賺到1萬5000美元或更少,有13%可賺到10萬美元。

以美國收入水準而言,擠進社群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KOL)的投報比例不高。網紅收入差距大的影響因素很多,全職、兼職、專精某內容,如流行、投資與生活方式等都會有影響。疫情期間訂閱或關注者雖增加,但更多人入行。

由於少數內容生產者看似一夜成名,坐享名利,能見度高,導致網紅業成了許多年輕人,包括成年人的夢想職業。但風光背後頗為辛酸,這行需要不斷產制內容,許多人常有創作動能不再的危機,得不斷企劃、拍攝、剪輯,期間還得尋找廣告商與大量粉絲互動。

Emarketer分析師恩伯格(Jasmine Enberg)指出,大家不了解網紅背後的辛酸,能賺錢維持生計的都已入行多年,大部分不是一夜成名。這行就像自營商,沒有一般雇員的有薪假期、公司保險給付、退休金等,如今還面臨高通膨和高房貸利率,光靠產制網絡內容難以維生,

此外,社交媒體分潤標準愈來愈高,TikTok在2020至2023年設置10億美元創作基金,Youtube的短影音Shorts也提供每月100至1萬美元的獎金,Instagram的Reels也跟進類似作法。但以TikTok為例,5月的分潤粉絲數與流量最低標各為1萬與10萬,Instagram只對能帶流量的使用者發出創作邀請,TikTok還面臨在美國下架的危機。

YouTube去年也調整廣告分潤標準,訂閱者超過1000,Shorts點閱數在過去90天破1000萬點閱的創作者可獲45%的廣告業績分潤。

資料照:上海汽車展上銷售人員在直播帶貨。(2022年4月19日)

Emarketer數據顯示,美國網紅市場規模每年約在137億美元左右,當中81.4億來自於廣告商。許多網紅難以適應廣告業者的強勢作風,憂心失去自我風格。網絡創作進場標準低,簡單器材拍攝與手機直播就可在各社交媒體上線,但營造可獲利的粉絲數及流量,門檻越來越高。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