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低能!現代共軍揮舞砍刀、斧頭殺敵 高科技呢?

——中國領土爭端中的首選武器?斧頭刀具和「推搡」

本周三,中國軍隊在南海有爭議的地區暴力攔截菲律賓海軍艦艇時,他們沒有使用手槍或步槍,更不用說在現代衝突中廣泛使用的高科技武器了。

中國海警南海揮刀斧致菲國人員斷指被批如"海盜"

相反,菲律賓軍方分享的視頻顯示,中國海警揮舞著鎬頭和刀具,試圖控制該地區。專家表示,中國使用簡單武器而不是槍枝是一種戰術選擇,但它可能並不總能防止升級。

美國華盛頓郵報22日的報導援引研究中國軍隊的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馬丁利說,「其基本邏輯是,『棍棒和石頭可以打斷我的骨頭,但不太可能引發戰爭。』」

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與另外6個國家有海上邊界,與幾個鄰國存在激烈的領土爭端。但近年來,其軍隊在這些邊界作戰時經常使用簡易武器。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說,根據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未經證實的衝突視頻,這種策略尤其在中國與印度的邊境上使用。

報導指出,中國使用非常規武器可能是一種戰略舉措,旨在避免引發升級並避免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尤其是美國的關注。但專家警告稱,儘管這次中國的做法可能奏效,但風險很大。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海事透明度倡議副主任兼研究員普雷塔特(Harrison Prétat)表示,「也許『中國』可以指出,在這次『南海』事件中,這些只是工具,而不是武器,」「但我們已經非常接近底線了。」

據菲律賓官員稱,在本周發生在南海的事件中,中國海警登上菲律賓海軍艦艇,破壞並沒收了設備。菲律賓官員表示,中國的目的是阻止菲律賓艦艇向位於第二托馬斯島的Sierra Madre軍艦進行補給。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一位發言人對此表示反駁,並聲稱菲律賓未經中國許可非法侵入該水域並「違反了國際法」。「中方依法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主權,這是合法合理的,也是以專業和克制的方式進行的,」劉鵬宇在給《華盛頓郵報》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美國官員一再表示,對南海菲律賓政府船隻的武裝襲擊,將觸發1951年簽署的《美菲共同條約》。

「不使用槍枝使得美國是否有義務介入並可能援助菲律賓變得模糊不清,」馬丁利說。「如果他們確實使用了槍枝,那麼美國就有更充分的理由。」

菲律賓本周五曾表示,它不打算援引該條約來回應本周的爭執,菲律賓有關官員告訴記者,政府並不認為本周與中國海警的對峙是武裝襲擊。

美聯社報導,這位官員說:「我們看到了砍刀、斧頭,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

雖然使用尖銳物體可以限制升級的風險,但它仍然可能很危險,甚至致命。本周,一名菲律賓水手在南海失去了一根手指。根據中印兩國官方的說法,2020年6月,20名印度士兵和至少4名中國士兵死亡。

幾十年來,中國和印度一直在2100英里長的喜馬拉雅邊界上有爭議。殘酷的戰鬥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兩軍通過拳擊和投擲石塊相互對抗。根據1996年雙邊協議的條款,邊防部隊被禁止在邊界兩公里範圍內使用槍枝,該線被稱為實際控制線。

最近的中印邊界爭端集中在達旺地區,該地區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魯納恰爾邦境內,以及拉達克周邊地區——印度最東北端——和加勒萬河谷。2022年,達旺地區的衝突以無槍對峙的形式發生,導致肉搏戰和士兵受傷。這次衝突是自2020年以來印度和中國之間最嚴重的事件。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耶魯大學講師辛格(Sushant Singh)表示,印度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邊境經常發生槍戰。他說:「解放軍的文化與西方軍事文化非常不同,西方軍事文化使用武器的頻率要高得多。」

但2020年9月,這一常態發生了偏離,在幾個月前印度士兵在衝突中死亡後,在公眾壓力下,兩國幾十年來首次在邊境開槍。

辛格說,「一旦任何一方認為這一常態不再存在,雙方就都不復存在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