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嚴重破壞穩定」 美國亞太助卿深感關切

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星期六(6月22日)表示,南中國海的局勢令人深感關切,而且中國最近在爭議海域的行動「嚴重破壞了穩定」。

康達是在對越南進行訪問時在河內舉行的一場小型記者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菲律賓軍方本周三公布了幾段中國海警人員星期二與菲律賓海軍及海岸警衛隊人員在南中國海第二托馬斯淺灘(中國稱仁愛礁,菲律賓稱阿雲錦淺灘)附近海域爆發激烈衝突的視頻畫面,指責中國海警對菲律賓進行「赤裸裸的侵略」。

一段視頻畫面顯示,菲律賓的充氣艇被至少八艘中國船隻包圍,中國船員揮舞著棍棒、刀具和斧頭等武器,並在刺耳的警報聲中大聲喊叫。另一段視頻顯示,一名中國船員用棍子猛擊充氣艇,另一名男子則用刀刺破船隻。

菲律賓軍方表示,持斧頭的中國船員「作勢攻擊」一名菲律賓士兵,而其他人則「明確威脅要傷害」菲律賓軍人。在衝突中,中國海警還發射了催淚彈,加劇了混亂。多名菲律賓士兵在衝突中受傷,其中一名水兵失去了一根拇指。

菲律賓海軍少將阿方索·托雷斯(Alfonso Torres)表示,中國海警人員「非法登上我們的充氣艇」,刺穿了船隻並奪走了七件槍枝。這些槍枝原本是為駐守在第二托馬斯淺灘上的人員準備的,當時船上人員只能赤手空拳反擊。

「我們認為中國的行動,特別是最近圍繞第二托馬斯淺灘針對菲律賓的行動是不負責任的、進攻性的、危險的、和嚴重破壞穩定的,」康達在河內舉行的記者會上說。越南也是南中國海主權爭議的一方,與中國和菲律賓都存在領土主權爭議。

「我們持續與我們菲律賓盟友站在一起,」路透社引述康達的話說。他強調,美國在公開和私下場合都向北京清楚表明,美國對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義務是「鋼鐵般」堅定的。

美國與菲律賓於1951年簽署了《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這項於次年生效的條約規定,締約任何一方遭到「武裝進攻」時,締約雙方將進行協商,採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包括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內的美國官員一再表示,美國對菲律賓以及菲律賓在南中國海飛行的飛機和航行的船隻擁有鋼鐵般的防衛承諾。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事發後星期三在與菲律賓外長通電話時,再次強調了美國依據共同防禦條約對菲律賓的防衛承諾。

不過菲律賓總統府文官長兼國家海事委員會主任盧卡斯·貝薩敏(Lucas Bersamin)星期五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菲律賓水兵與中國海警的衝突「可能只是一場誤會或意外」。

「我們並不準備將此事認定為武裝攻擊,」貝薩敏說。「我認為這是一件我們很容易解決的事情。而且如果中國希望與我們合作,我們也可以與中國合作。」

中國政府對本周發生的中菲海上對峙事件卻有完全不同的說法,指責菲方進行的「根本不是什麼人道主義物資補給」,而且也公布了中方自己拍攝的視頻。

「菲方船隻不僅夾帶建築材料,還偷運武器裝備,故意衝撞中方船隻,菲人員還對中方執法人員潑水、投擲物品等,有關做法明顯加劇海上緊張局勢,嚴重威脅中方人員和船隻安全,」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星期四舉行的記者會上說。

「中方依法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合法合理,專業克制,無可非議,」林劍又說。

康達在河內舉行的記者會上呼籲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各方尊重國際法。

「我們認為,這一區域的每一個國家,包括中國,需要尊重國際法,需要負責任地在海上運作,」康達說。

南中國海是國際貿易的一條關鍵水道,每年通過南中國海運輸的貨物價值三萬億美元。中國聲稱擁有幾乎整個南中國海的主權,其他主張擁有南中國海全部或部分主權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菲律賓、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

海牙國際仲裁法院2016年曾應菲律賓的請求,對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做過判決,裁定中國基於歷史權利的南中國海九段線主張缺乏法理基礎,但是北京既拒絕參與仲裁,又拒不承認判決結果。

康達星期五是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剛剛結束對越南的國事訪問之後抵達河內的。普京訪問越南受到美國政府的強烈反對。

「只有越南能夠決定如何最好地維護其主權和推進其利益,」康達在被問及對越南外交政策以及接待普京一事的看法時表示。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去年訪問越南時,雙方將美越關係升級成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路透社引述康達的話說,美越關係升級是「歷史性的重大」決定。他表示,他希望維持美越關係的發展勢頭,確保雙方達成的所有協議都得以執行。

「我們持續認為美越夥伴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密切,」康達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