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燒水喝和經常喝桶裝水的人誰更健康?結果驚訝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每天喝足夠的水對於保持體內水分平衡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習慣於長期自己燒水喝,還有一部分人對自來水的水質問題擔憂,選擇桶裝水或瓶裝水。那麼,長期自己燒水喝的人和經常買桶裝水喝的人,到底誰更健康?眾所周知,微塑料對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微塑料顆粒可以說無處不在——水、土壤、空氣,甚至是人體心臟、血液、胎盤中。不僅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也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影響。那麼,既然水和土壤中都有微塑料,喝瓶/桶裝水是否會更健康一點?多項研究結果,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長期喝桶裝水,

面臨怎樣的健康風險?

2024年1月,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升瓶/桶裝水中平均約含有24萬個可檢出的塑料微粒。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新的顯光學成像技術,能觀測到瓶/桶裝水中「奈米級塑料」(小於1微米的塑料顆粒)。這些細小的「奈米塑料」可以通過我們腸道或肺部細胞,進入血液,甚至抵達心臟和大腦。甚至對於孕媽媽來說,還會穿過胎盤,最終進入胎兒體內。

研究還發現:當瓶裝水瓶子被擠壓或暴露在高溫下時,它可能會隨著碎片脫落而進入水中。甚至在反覆開關瓶蓋時,許多塑料顆粒也會進入水。

自來水中就沒有「微塑料」了嗎?同樣有!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報告中就指出,在海洋、污水、淡水、飲用水(包括瓶裝水和自來水)中均有塑料污染物的存在。

研究發現:

把水燒開能大幅降低微塑料

2024年2月,廣州醫科大學李戰軍教授和暨南大學環境學院曾永平教授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發現:把水燒開,再簡單過濾,就可能除去高達84%的奈米/微塑料!這堪稱最為簡單且無害的「淨化」水方式,從而減少人類通過飲水所致的微塑料攝入量。

研究發現,在燒水的過程中,隨著水溫的升高(25-95℃),水中的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從最初的2%逐漸增加到28%,在100℃時急劇增加到84%。同時,微塑料濃度從原來的30顆粒/微升,降低到4.8顆粒/微升。

那水中的微塑料去了哪裡?研究發現,消失的微塑料從水中轉移到了水垢的沉澱中,水垢中的碳酸鈣可以通過與微塑料共沉澱來達到去除水中微塑料的作用。

所以,我們古人留下來的把水燒開喝的智慧,在去除微塑料方面更勝一籌!

最後,研究根據全球不同的水質和飲水習慣比較了六大洲共67個地區的成人和兒童飲用開水和自來水攝入的微塑料量,發現每天通過燒開水攝入的微塑料量比通過自來水攝入的微塑料量少2-5倍。因此,更建議大家自己燒開水喝,可減少人體微塑料攝入。

養成5個習慣,減少微塑料進入人體

減少微塑料進入人體,養成這5個習慣。

1.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因為使用的一次性紙杯、塑料餐盒、塑料碗勺、包裝袋等都是塑料製品;

2.養成自己燒開水喝的習慣

自帶水杯,最好是玻璃杯、搪瓷杯,或不鏽鋼水杯。儘量自己燒自來水喝或涼開水,少飲用瓶裝水;

3.別在碗裡套塑膠袋吃東西

不要在碗裡套塑膠袋盛燙食;需要打包最好使用降解盒,自帶飯盒更好。因為高溫會增加微塑料產生的速率和數量。

4.養成少用塑料吸管的習慣

液體接觸塑料吸管管壁時,會將微塑料帶入體內,而熱飲更會增加此風險,一些人喜歡咬吸管,塑料吸管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會產生更多微塑料;

5.少吃塑料包裝的加工食品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經層層包裝,受微塑料污染的風險更高。罐裝食品內部一般都塗有雙酚A,微塑料難免會降解在食物里。

最後,塑料瓶、塑膠袋,別亂扔,垃圾分類放到指定的垃圾桶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微塑料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健康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