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為取代俄羅斯石油出口,宣布石油輸出國組織+增產並針對亞洲客戶大幅降價,尤其是印度和中國。12月起,沙特不同等級石油對亞洲客戶每桶降價1.2-1.4美元,而對美洲僅0.5美元、對歐洲無折扣。此舉正值美國新一輪制裁俄石油巨頭生效,印中多家煉油廠已暫停俄油進口,轉向沙特或其他市場採購。沙特意圖搶占俄海運石油亞洲份額,削弱普京能源收入。
俄羅斯入侵三年多來,歐美對俄羅斯實施了以能源為核心的經濟制裁,以打擊俄羅斯的軍費收入。然而,印度屢次對外解釋稱,由於俄羅斯石油折扣較大,具有價格優勢,印度擴大進口俄羅斯石油完全是基於價格低廉的商業行為。
10月29日,美國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重點針對俄羅斯兩大石油巨頭——盧克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以及這兩家公司的34家子公司後,印中部分石油公司宣布停止或減少進口俄羅斯石油,但這兩國的一些人依然認為,購買低價的俄羅斯石油是商業行為,不應被停止!
好了,打擊俄羅斯石油出口最狠的一棒已經敲向普京。
據專業的石油網站OILPRICE援引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新聞稿報導,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一方面帶領石油輸出國組織+產油國提高產量以增加原本充足的市場供應,另一方面正在降低其面向亞洲客戶,特別是中國、印度客戶的所有等級石油的價格。
一、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宣布,在11月日增產10.4萬桶的基礎上,12月開始至明年3月,日增產13.7萬桶。
宣布額外自願增產的八個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即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聯、科威特、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於 2025 年 11 月 2 日舉行了虛擬會議,以審查全球市場狀況和前景。
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宣布,鑑於全球經濟前景穩定,市場基本面健康,石油庫存低,八個參與國決定在 2025 年 12 月日增達到13.7萬桶/日,總產量達到3329.2萬桶。明年1-3月維持13.7萬桶/日的日增產量。
11 月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一些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生產國 在內的石油輸出國組織+集團報告 稱,原油產量將比10月份增加了 0.5%,即 每天10.4萬桶。 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沙特、利比亞和伊朗的產量增加,而伊拉克、委內瑞拉和科威特的產量下降。
二、沙特宣布,其12月開始交付的Arab Light品牌原油麵向亞洲客戶每桶降價1.2美元。
在宣布提高日增產量的同時,沙烏地阿拉伯還宣布降低亞洲客戶特別是中國、印度客戶的交貨價格。其中12 月交付的沙特品牌 Arab Light 的銷售價格將降低每桶 1.2 美元,現在它將以比阿曼/杜拜基準溢價 1 美元的價格出售,原溢價為每桶2.2美元。阿拉伯特輕和阿拉伯超輕等級也提供相同的折扣——每桶 1.2 美元。阿拉伯中型和阿拉伯重油價格將提供更多的每桶1.4美元的折扣。
而沙特對美洲的客戶,12月交付的超輕、輕、中型、重油,僅提供每桶0.5美元的折扣。
沙特對歐洲的客戶,12月交付的超輕、輕、中型、重油,均不提供折扣。
三、沙特石油在增產的同時向亞洲客戶提供最大的折扣,目的是什麼?
印度石油行業的一位消息人士告訴《經濟時報》,沙烏地阿拉伯的降價是對印度煉油廠購買其石油以替代俄羅斯石油的明確邀請。折扣適用於 12 月的交付,這一時間非常敏感——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的制裁從12月份開始將全面發揮作用,因為美國財政部要求全球石油買家在 11 月 21 日之前完成與它們的營運,如果11月22日開始繼續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公司以及其幾十家子公司發生交易,將觸發針對買家的次級制裁。
這意味著,全球買家如果繼續購買俄羅斯海運石油,將增加風險成本,保險費、運費、融資成本都會增加,制裁的風險成本更大。而在俄羅斯石油風險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時,沙特反而降低其價格,而且主要針對亞洲客戶降低其價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9月份之前,亞洲的印中兩國購買了俄羅斯90%以上的海運石油。
信實工業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曾是俄羅斯聯邦在印度最大的石油進口商,今年10月已經將從沙烏地阿拉伯採購的原材料增加了87%,以減少對俄羅斯供應商的依賴。《經濟時報》寫道,沙特的折扣可能會誘惑信實和印度國有煉油廠從沙特購買更多貨物。
據路透社報導,暫停對俄羅斯石油採購的印度石油商,除了信實工業公司外,還有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門格洛爾煉油石化公司以及HPCL-米塔爾能源公司。此前的9月份他們總共從俄羅斯進口了 65% 的石油到印度市場——每天超過 100 萬桶。
沙特的增產降價措施,不僅意在爭奪俄羅斯的客戶印度石油公司,自然也希望吸引俄羅斯另一大客戶中國的石油公司轉向購買沙特石油。
路透社稱,國有的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已經宣布暫停購買盧克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石油產品。中石化和中石油甚至已經取消了一批已經訂購的俄羅斯海運石油。與此同時,小型私營煉油廠因擔心受到制裁也加入了這些行列。
IEF能源研究主任阿列克謝·格羅莫夫(Alexei Gromov)表示,如果轉移採購的石油成本增加,中國石油企業很可能會恢復從俄羅斯購買石油。
他的理由是,長期以來,中俄一直以本國貨幣、人民幣和盧布與中國公司進行所有相互結算。因此,美國禁止以美元結算的制裁不會影響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但印度可能不一樣,因為中俄貿易比較平衡,有利於本幣結算。而印度對俄羅斯存在巨額貿易逆差,俄羅斯不願持有一堆無法使用的印度盧比。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會因徹底失去印度而下降,但如果中國石油公司恢復用人民幣購買,制裁對俄羅斯的影響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