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8964

8964北京城破淪陷百萬市民如鳥獸盡 十八年前我所經歷的趙紫陽遺體告別儀式 前後
2023-01-23

那夜北京城破淪陷,大軍攜坦克和裝甲車突入,京城四處火光沖天、彈林矢雨、硝煙瀰漫。長安街屠城和天安門血洗之後,學生領袖們四散逃亡,百萬市民如鳥獸盡。後面的幾天,北京城十幾萬墮胎亡,城空人絕跡,家家閉門杜戶,整個京城像地獄、鬼界和死域一般。與此同時,全國其他城市卻揭竿而起,圍困、臥軌、縱火、焚毀、搗砸,反抗方興未艾、舉目烽火連天。接下來是全國持續的大搜查、大逮捕、大處決。

林培瑞:「白紙」和中共文化 它更怕白紙
2022-12-23

我第一次聽到「白紙充滿意思」的概念是在1989年春,北京學生上街要求民主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一個蘇聯笑話,說有一個人到莫斯科的有名的紅廣場去示威,胸前擺著一張白紙。警察上來扣押,示威者抗議,問,「憑什麼扣押?我啥都沒說!」警察說,「沒錯,可是你的意思很明顯。」

誑騙學生拿手戲 推演學運傾國府 【欺世大觀】159
2022-12-19

翻開中國近代史,我們可以發現,共黨最會利用3個人群:學生、農民、工人。其中它對學生最為重視。因為這個群體年輕,有知識,閱歷不深,容易接受新事物,於是狡猾的共產黨就畫出烏托邦大餅,鼓動學生跟它去吃,好,今天我們就來數落數落匪共是怎麼騙學生害學生的!

玩家打出神秘數字「8964」!中國實況主慘遭直播平台禁播(圖)
2022-10-19

又有中國實況主在直播遇見「黨不喜歡的人事物」而慘遭禁播!中國實況主「寅子」於17日直播足球遊戲《FIFA23》,不料有玩家在遊戲中打出神秘數字「8964」,導致寅子無辜遭直播平台關閉。

北京各高校嚴苛抗疫惹不滿 網民:想起89年天安門事件(圖)
2022-08-23

面對新一波Omicron疫情,中國首都北京如臨大敵。本周一(22日),北京市宣布各高校實施更加嚴苛管控,入校落實查驗登記等措施,更宣布各項措施常態化,相關新舉措惹來學生強烈不滿,該話題閱讀量高達8804.7萬次;有學生表示:「你把我們學生關在學校裡頭,我們不鬧事才怪」;有網民更直言指「想起89年天安門事件」。

華春瑩嗆美國官員「缺乏歷史知識」!網友1句話回嗆(圖)
2022-08-04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掀起全球熱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於今(3)日的例行性記者會上,引用了司馬光名言「人之患,在於不讀史」回應記者提問,表示要將這句話送給「缺乏歷史知識」的美國官員,反遭網友們調侃:「你的歷史有包括六四天安門嗎?」

【微博精粹】誰發明的這天殺的核酸
2022-06-07

ZhouFengSuo:中國的八九民主運動跟台灣民主轉型是互相促動的,所以他們很能意識到這些作用,現在很多人無法知道這些歷史,會把他隔斷起來。但這是很重要的,我們要紀念的是人類反暴政、爭取自由的精神,在目前中共是台灣最直接的威脅,紀念六四就是反抗跟抵制暴政一個最可行的事情。

六四天安門有沒有死人?在場學生說肯定有
2022-06-07

進天安門廣場的是這一批從人民大會堂出來的解放軍。他們分成兩批人,一批衝到紀念碑前圍成一圈,趴在地上用槍對著我們這些廣場上學生。還有一批人到了廣場中,大概有50或者100人排成一排,趕廣場上的人。那些趕不走的人,我看到那個解放軍『砰』的一聲就一梭子彈,那個人就趴在地上了。你說廣場有沒有死人?我相信肯定有死人,因為我看得很清楚。一梭子彈那個人就趴在地上,打了好幾個人。」

【微博精粹】六四維園今昔——180000:1
2022-06-06

RFA:(余茂春)海外有人認為「反習」、習近平下台後中國狀況就能改善,這是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對他來說,中共二十大後誰上誰下,一點都不重要,問題癥結是在中共與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整個體制的僵化,要想寄望中共黨內改革派起來,就能有所改變,「我認為是沒有這個希望的」,反習不反黨「是沒有前途的,只會在原地轉圈圈。」(永不忘記與放棄1989天安門紀念特展開幕)

【微博精粹】磚家不死 國難未已
2022-06-05

關木旦:人禍天災,2020,總有一場你要經過,努力活著,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時說:誰活著誰就能看到!已經多少年了,中國人民遭遇天災人禍時,世界不再關注,不會再有募捐援助,領導們也不再親近災區裝逼,沒有士兵救援,沒有風雨同舟,有的只是災民們的自生自滅,各位保重…

六四被整:忘不了那一曲《一剪梅》
2022-06-04

89民運爆發,我掌管的《海南日報》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的支持。悲壯之後,我要面對殘酷的整肅:海南省委派出一個七人工作組審查我的言行,我被撤銷了黨內外一切職務,開除了黨籍。我可能是全國報紙總編輯中,"六·四"後遭受最嚴厲查處的一位。我承受著難以承受的壓力,心中的痛苦不可名狀。人遭受劫難,才是真正感受人間溫情的時候。如果沒有八九民運的悲壯經歷,和"六·四"後遭受的整肅,我也許領受不到一種極為珍貴的溫情,聽不到或者聽不懂一首名叫《一剪梅》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