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漁夫捕獲瀕臨滅絕怪魚貴如黃金 出售叫價一百萬

這兩天,船老大李紹霜位於蒼南縣龍港鎮的家,被附近幾個鄉鎮趕來看「怪魚」的人擠得滿滿當當的。

3月1日凌晨,李紹霜的漁船在象山港附近作業時,第一網下去,就打上來了這條很奇怪的魚。「它全身呈淺烏褐色,長 1.2米,重15公斤。」在海上漂了幾十年,對蝦兵蟹將再熟悉不過的李紹霜說,「這種魚還是頭一次見到。」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從魚鰓上能看出點名堂 金君/攝

李紹霜捕到「怪魚」的消息,很快在漁民中間傳開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漁民看了後,竟連連驚嘆「這是黃甘(黃唇魚,閩粵人稱金錢?,溫州人稱黃甘),至少有50年沒看到過了」。

黃甘的魚鰾有「貴如黃金」的說法,十幾年前,蒼南縣?艚鎮有人捕了一條六七斤重的黃甘,賣了十多萬元。周圍的漁民們像炸開了鍋似的,紛紛建議,「六七斤重的黃甘十多年前就能賣十多萬,現在物價這麼高,30斤至少能賣個100萬吧。」

「一條30斤重的魚,能賣100萬?」李紹霜不斷問自己,仿佛中了頭彩,難以相信,一下子蒙了,等他反應過來後,趕緊小心翼翼地把魚放回家裡,運來冰塊冷凍好。當天晚上,李紹霜沒睡好覺,怕魚被偷走了,還怕壞掉了。

對於是否是黃唇魚,民間的鑑別方法是:魚被剖開後,如魚鰾兩側有「鬍鬚」,也就是側管,則認定此魚為黃唇魚。水產專家認為,黃唇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鰾,剖開後就可以判斷。

為了確認這條魚是不是黃唇魚,漁民們請來了專家。昨天,蒼南縣水產研究所工程師黃克蠶鑑定後認為,從外形上看,這應該是黃唇魚。不過,毛?魚的外形和黃唇魚非常相似,要最終確認還得解剖。

怕解剖了不是黃唇魚,嚴重影響賣價,李紹霜沒同意。不過,以當地漁民們的經驗判斷,都覺得這條魚毫無疑問是黃唇魚。

這兩天,除了來看稀奇的老百姓,還有不少魚販子,前前後後有十來批,本地一名魚販子看了後,當場出50萬購買。按理說,50萬的價格還是蠻誘人的,不過李紹霜沒賣,他說想聽漁民們的建議,100萬才肯賣。

相關報導

去年4月初,廣東省湛江市一漁民捕獲了一條重達49公斤的黃唇魚,隨後被一酒店以58萬元收購,酒店烹食了魚肉,留下價值200萬元的魚肚不肯賣。

黃唇魚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僅分布在我國的東海和南海海域,是我國的特有魚種。

黃唇魚體長1~1.5米,重15~30公斤。大可達50餘公斤。由於數量稀少,加上沿海各地捕撈強度加劇,目前瀕臨滅絕。解放前,浙江沿海常有捕撈黃唇魚,視為上等補品,尤其是魚膘(俗稱「魚膠」)甚為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杭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303/7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