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西媒分析:中國經濟最需要的刺激是什麼?

中國今年前五個月農村之外的固定投資增長20%。這是自從2001年以來同期最疲軟的增長。五月工業產出增長和零售增長都低於預期。(圖片來源:Mark RALSTON/AFP)
 
西方兩大銀行下調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瑞士信貸的預測從8下調到7.7,而德意志銀行的預測從8.2下調到7.9。去年中國增長率是9.2。這些預測表明,中國在經歷自從1999年以來最疲軟的時期。中國今年前五個月農村之外的固定投資增長20%。這是自從2001年以來同期最疲軟的增長。五月工業產出增長和零售增長都低於預期。

專家指出,讓中國經濟走出困境,最需要的不是降息和刺激計劃,而是放鬆國家管制,增加經濟領域的自由度,充分釋放私營企業的潛力。

彭博社:打破銀行和公共事業壟斷 放開利率和匯率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對《彭博社》表示,企業利潤在下降,通縮迫在眉睫,中國面臨持續數年的疲軟增長。為了釋放生產力和恢復經濟實力,政府應該打破銀行和公共事業的壟斷,開放服務行業,放開利率和匯率。

陶冬說,「在看得到的未來,投資不會大面積回彈。政府刺激舉措或許能夠緩解增長下跌的風險,或許能緩衝下降周期,但是無法提供持續向上的發展勢頭。」

陶冬說,「我們預計中國未來幾年處於弱增長周期,特徵是信貸疲軟,出口疲軟和房地產疲軟。」新興的「通貨緊縮力量」可能導致GDP和企業利潤劇烈下跌,經濟正在迅速失去動力。

陶冬說,幾乎每一個十年,中國都有一個自上而下的結構改革從而釋放生產力的進步。

跟陶冬的描述相一致的是,溫家寶總理四月份說,政府需要打破銀行「壟斷」,少數幾個大銀行輕鬆盈利的局面。中央銀行本月放鬆了對銀行設定利率的限制。

華爾街日報:打破國營企業壟斷 去除勞工流動限制

現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任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黃玉川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中國真正需要的刺激不是降息或耗資千億的刺激計劃,而是讓私營企業跟國有企業公平競爭,並去除對勞工流動的限制。

文章說,中國上周末發布的最新經濟指標喜憂參半,加劇了北京下一步怎樣做的爭論。當局上周四宣布降息,但是許多人猜想是否需要更大的刺激。黃玉川認為,刺激確實是需要的,但是並不是北京當局或某些批評者所想像的那些措施。

北京在猶豫不決是否要出台刺激計劃,2008年刺激計劃耗資6300億美元,惡化了通膨,製造了房地產泡沫。

有一些跡象顯示,北京試圖再採取類似2008年的行動。官員在加快推出新的大型項目,批評者已經在抨擊這些舉動。其中一個例子是最近通過在廣東省興建100億美元的鋼鐵廠,而這個行業已經產能過剩。報導顯示另一輪信貸激增。

有批評家說,這些舉動只能刺激投資,而中國需要的是以消費為本的道路。他們認為經濟增長是不平衡的:消費比例太低,投資比例過高,占據GDP的50%。

黃玉川認為,這些批評者的建議並沒有擊中要害。實際上高投資率加上快速增長已經使中國家庭消費在過去二十年裡達到8%的年增長。這是所有主要經濟大國當中最高的消費增長速度。

因此黃玉川認為,消費沒有被壓制,當局也不需要額外人為的去推動它。如果未來的經濟增長質量更高,效率更高,更保護環境,消費可以繼續保持在8%的年增長。而且,中國勞工在萎縮,工資每年上漲15%,這意味著中國工人可能很快成為更大的消費者。

為了讓經濟更加高效率,並改善國人生活水平,黃玉川建議採取兩個策略:釋放私營企業被壓抑的潛力以及加快城市化進程。

黃玉川指出,1997年後的改革措施和加入世貿的準備工作創造了競爭性的經濟,但是大多數僅僅局限於私營企業。國營企業仍然跟競爭壓力絕緣,依靠壟斷賺取利潤。現在應當去除監管障礙,讓私營企業進入金融和土地領域。

最近當局宣布提供信貸給中小型公司,所謂「溫州試點」,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與其僅僅提供短暫的財政幫助,不如通過消除管制解決根本問題,建立起私人投資的永久動力。

第二個策略是加快城市化進程,去除勞工流動的限制。戶口制度仍然禁止大多數農村勞工永久移民到城市。通過去除這些限制,政府可以提高勞工生產力並刺激消費。它也將減少收入不平等,目前城市收入超過農村家庭收入三倍。

北京還應該加強城市土地管理,合理化規劃商業活動和住宅發展的地點。更雄心勃勃的城市化倡議應該包括廉價房項目,醫療保險和退休金制度的財政支持,並且要足夠靈活不阻礙勞工流動。

中國迄今保持赫然的高增長,但是大多數國民仍然沒有脫貧,中國需要再來一次結構性改革,釋放被束縛生產力,讓中國迅速轉移到可持續增長的軌道。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0615/25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