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央黨校學者:中國發生革命的可能性

  原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近日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網站上撰文,分析中國當前社會形勢是否會導致革命。作者認為,短期來看,中國發生革命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存在明顯風險。

  鄧聿文在文章中開宗明義地宣稱,今天討論革命,其對象當然是處於執政地位、外表看來如日中天的中共政權。一個以革命起家,並長期壟斷革命解釋權的政黨,竟發展到被民間輿論視為革命的對象,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反諷和悲劇。

  作者認為,在現在的技術手段下,20世紀武裝起義式的革命斷無發生的可能,但如果把革命理解成政權的和平變動,則是有可能的。不過,假若以10年為界,¬後一種意義上的革命在中國發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圍繞這一觀點,作者提出的三個主要論據是:

  首先,中國未來會發生一定程度的經濟危機,但這場危機還不足以使中國出現全面和長期的停滯,並把多數人的生活拖入深淵。

  其次,中共政府目前的管治水平和管治能力確實令人擔憂,然而,以此推斷其喪失統治能力,也言過其實。中共的危機感和調適能力還是很強的,它努力在適應變革。

  最後也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在輿論準備上,中國社會遠沒有形成革命的共識。社會輿論總體還是對革命持排斥態度,從而無形中也減弱了革命發生的機率。

  此外,作者還提出了三個次要論據:一是目前中國社會的階層流動渠道雖然越來越阻塞,但畢竟沒有全部切斷,經濟自由之門也還沒有關閉;二是五級政府機構的管理層級,雖然增加了運行成本,加強了腐敗,但好處是可以為執政黨起到緩衝作用,將不滿局限在基層。三是當前中國正在經歷的人口老齡化也有利於化解革命。

  但是作者也認為,如果執政者的管治能力持續惡化,或者出現大的政策失誤,誰也不敢保證革命就一定不會發生。此外,即使全國性的革命不會發生,也不排除在局部地區或者較大範圍發生比較激烈的社會動盪,若執政黨不能處理好此類事情,也有演變為全局性革命的可能。

  今年3月,當時任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副編審的鄧聿文,曾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中國應該放棄朝鮮》,列舉了五項中國應當放棄繼續支持朝鮮的理由,挑明了中國知識界此前對朝鮮早已存在的不滿情緒。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鄧聿文關於朝鮮的文章引來中共外交部不滿,並向中央黨校施壓,致使鄧聿文被「無限期停職」。此次《華爾街日報》刊發文章時作者身份顯示「知名專欄作家、中國政治觀察者」,顯示出此前風波的影響仍然繼續存在。

  2012年下半年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推薦閱讀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激起學界熱烈反響。《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年一月發文,討論這種現象,並表示「當前中國面臨的現代化難題與之類似」,間接承認兩國危機形勢的可比性。而此次鄧聿文更是直接挑明中國是否面臨革命前景的話頭,儘管結論是否定的,仍然屬於大陸輿論界為數不多的正面討論之列。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法廣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509/304732.html